诗文 | 山东泰山王母庙 |
释义 | 山东泰山王母庙王母池庙,唐代称瑶池,又因王母为群仙之首,所以古称“群玉庵”,也称王母庙,位于泰山南麓红门宫东南。坐落在山边水畔,北连泰山,南接泰城,是独居山城一角的修身养性之地。创建年代无考,历史久远。早在三国时魏曹植便在《仙人篇》中有“东过王母庐,俯视五岳间”的诗句。李白在《泰山吟》(六首)中亦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之句。《水经注》则云:“古者帝王升封咸憩此水上。”说明王母池自古便是帝王名人必游之地。宋代曾重修王母殿,明嘉靖间殿庑亭阁方具规模,清代多次重修。1959年翻修王母殿、东西配殿和悦仙亭,保存了清代风格。王母庙是三进式庙宇,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73.6米,东西宽53米,面积3900.8平方米。由大门、王母池、王母殿、东西配殿、东西耳房、悦仙亭、七真殿和蓬莱阁组成。 庙门一间,面阔3.45米,进深3.55米,通高5.65米。四角施木柱,五脊硬山顶,两山墙砖石砌造。门宽1.3米,高1.82米,棋盘式门。山门上嵌清道光年间徐宗干题匾。门内为池,周环石栏,中架拱桥。池东立《泰山凿泉记碑》,叙述冯玉祥于1932年在此凿朝阳泉的经过。池西洞内有王母泉,泉水清澈甘冽。池北洞内有宋代立《重修王母殿碑》。 王母殿三间,面阔9.76米,进深7.33米,通高6.4米,四柱七檩五架梁前后步廊式。后廊括入殿内,五脊硬山顶。正向开门,装四隔扇门,次间开窗,各开一隔扇窗。北为正殿三间,前后步廊式,上悬“灵昭四方”匾额,内祀明铸王母铜像,前有侍者左右恭立。殿两侧有耳房,东三间为穿堂,卷棚硬山顶,七檩七架梁,顶铺仰瓦灰埂。 东配殿三间,面阔9.2米,进深5.3米,通高5.6米,五檩五架梁,单脊仰瓦硬山顶。正间向东延伸,名观澜亭,卷棚歇山顶,面阔3.9米,进深2.4米,门悬“观澜亭”和“咽石山房”匾。 西配殿又称药王殿,三间,面阔9.45米,进深5.07米,通高6.05米。五檩五架梁,单脊仰瓦硬山顶。原供古代名医孙思邈,今为泰山文物展室。 后院台基上有七真殿,又名吕祖殿。七真殿分前后两部。前为廊,阔15.6米,进深7.2米,通高5.3米。五间三柱七檩五架梁,重梁起架,卷棚悬山顶。前檐柱圆形,后柱方形,施石鼓形柱础。后面与前廊相连有殿三间,三柱七檩五架梁,前廊式,五脊筒瓦硬山顶,阔9.1米,进深5.35米,通高6.8米。殿内原供明代彩塑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及吕祖弟子柳树精、苗庆、焦成广、济霄堂等七真像,栩栩如生,素称名塑。“文革”间被毁,1986年重塑。殿东有蓬莱阁与殿相连。蓬莱阁是因庙之北原有“小蓬莱”之景点而名。 悦仙亭在王母殿后,为四角四柱方亭,俗称“会仙亭”,传为王母娘娘约会群仙说法的地方。亭是四角四柱方亭,下有坐凳栏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