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宫词二首 |
释义 | 宫词二首
这是两首描写宫中生活的诗。 先看第一首。首二句是描写春天燕子的形象和活动情况。“迎春燕子”,说明季节是在早春,宫中飞来小燕子,作为禽类的燕子只是在冬去春来,天气稍暖和时飞来,它们倒不懂得迎接春天的到来;而是人见燕子飞来,便认为它们是在迎春,人们一看到燕子飞来,便更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因此,与其说燕子迎春,不如说人在迎春,表达了作者见到春燕飞来的欣喜之情。“尾纤纤”,尖细而美的尾巴。这首句即表达了作者见春天到来的喜悦愉快之情,为全诗定下了欢快愉悦的调子。第二句写“迎春燕子”的行动,这些美丽的迎春燕子,擦过 (拂) 柳枝,穿过花间,又掠过绿色 (翠) 的屋檐,“拂”,“穿”、“掠”接连用了三个动词,写出春燕在宫中飞来飞去,它们是在衔泥衔草筑巢呢,还是在啄食柳叶、红花以及翠檐上的小虫呢?诗人没有交代,这就留给读者去涵泳想象了。读这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南宋史达祖咏燕的名句: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花影)。”这句诗,也通过描写春燕的活动情况,使读者看到春风吹拂中鲜花盛开柳枝婀娜中的红墙绿瓦的宫廷内苑的景象。 第三、四句写宫女的行动,“蘂(同蕊)宫”,道家传说天上清宫有蕊珠宫,为神仙所居,后来泛指道观,省作“蕊宫”,诗中借指宫殿。三十六,极言宫殿数量之多。作者写曾听说宫中有许多如仙宫般的宫殿,无数美丽的宫女争着为这些宫殿的门窗放下珠帘。这两句诗,进一步写宫殿的繁多和壮丽辉煌,又描绘出宫女们的行为动作,“争为掩”三个字,极写宫女们忙忙碌碌的情景,她们之所以 “争为掩珠帘”,其目的是不使外人,甚至包括 “迎春燕子”能通过门窗看到宫殿中的人或事物,突出了 “宫禁”的特点,其中也融进了诗人对深闭宫中的无数宫女的同情心理。在大好的春光里,燕子可以在空中 “拂柳穿花掠翠檐”,而 “寂寂花时闭院门”的无数宫女,却只能整年整年地关在宫中,过着 “金屋无人见泪痕”的生活,真是“人不如燕”。 此诗是在写 “宫怨”,前二句对后两句起反衬作用,前两句着力写春燕的自由飞翔,为的是反衬宫女的不自由,燕子在春天里又是 “拂柳”,又是“穿花”,又是 “掠翠檐”,而宫女却只能年年月月地在宫中 “争为掩珠帘”,两相对照,宫女愁怨之深即见于言外。 再看第二首,第二首是写行宫的诗。 首二句是写行宫的宫殿和水池,蓬莱,山名,古人认为是仙人所居的仙山。“……逢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勃海中。”( 《史记·封禅书》)诗中指建在高山上的行宫。疾风吹来,行宫水池中的水荡起斑斓的波纹。第二句,月甃(zhou),即如月亮般圆形的门;风廊,通风的回廊。全句的意思是,有几百间有月亮门和通风回廊的房间。这句和第一首同样写宫室数量之多,不过第一首用“蘂宫”来形容宫室之华丽,第二首则具体写宫室的形貌,笔法不同,却可互相补充。 第三、四句写行宫中帝王及其侍从们远眺骊山的情景。第三句,“云外”,指云层以上的高处,诗中指行宫所在地。跸(bi)声,帝王的车驾声。全句的意思是,云层以上高处皇帝车驾的声音穿过高高的山岭。这句诗极力渲染在后妃及文武百官护拥下皇帝车驾的赫赫声威,其车马鸾铃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高山峻岭也挡不住它。这句诗是运用了以虚代实的手法,只写“跸声”而没有写人,而读者却能从 “跸声”中感受到人及车马的存在。最后一句则交代了皇帝及其侍从来到行宫遥望骊山美景。簇(cu)马,指聚在一起的车马,从这句诗可以看出,皇帝的行宫可能就建筑在骊山附近的高山上。骊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之,故名骊山。相传周幽王被犬戎所逐,死于此山下。唐时环山建造宫殿,为避暑胜地。皇帝在行宫中望骊山,是有感于周幽王荒淫误国,因而被犬戎所逐死于骊山下,还是欣赏骊山美景呢?这就留给读者去补充想象了,笔者认为从全诗的情调看,还是在欣赏骊山美景。历史上绝大多数皇帝都是穷奢极侈,纵情享受,很少有吸取先朝历史教训从而实行德政的。 全诗从行宫中的池水,写到宫室,接着通过描写声音而表明人马的存在,最后则以 “簇马”来写人在“望骊山”,脉络分明,而又以虚带实。语言含蓄蕴藉,明快自然。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