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宋词《水调歌头》 - 汪莘 |
释义 | 宋词《水调歌头》 - 汪莘诗词鉴赏《水调歌头①·汪莘》 听说古时月,皎洁胜今时②。今人但见今月,也道似琉璃。君看少年眸子③,那比婴儿神彩,投老又堪悲。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为。 约东坡,招太白,试寻思。凭谁斫却④,里面桂影数千枝。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⑤,看月到陈隋⑥。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 ②皎洁(jiǎojié),明亮洁白,多形容月光。“秋月……纨素,皎洁如霜雪。”南朝宋谢灵运《怨晓月赋》:“浮云褰兮收泛灧,明舒照兮殊。” ③眸子,比喻明亮的眼睛。 ④斫却,砍掉。“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比喻把月亮中的桂花树砍掉,清澈的月光应该会更多。 ⑤虞(yú),忧虑。例如,无冻馁之虞。无虞,没有忧患,太平无事。 ⑥陈隋,指陈隋时所流行的《玉树后庭花》《春江花月夜》等曲调。古人历来有:“汉宫秋月悲中乐,唐室春风恨里欢;汉宫秋月悲中乐,楚舞吴歌醉里寻;汉宫秋月悲中乐,陈隋落晖泪以寒。”表达明月凄清之意。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汪莘在宋宁宗嘉定元年中秋没有看到月亮,是年中秋,他却感慨万千,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完全可以和苏轼的《水调歌头》相媲美的吟月绝唱。 作者开片就表达了一种思古忆昨的情感,心境之中追思往日明月的清澈玲珑。一个“胜”字,带有鲜明的情感倾向。作者随后强化自我的观感,指出古时月胜今时的充分依据。尽管今日人们欣赏明月,也满口称道,说月亮剔透晶亮,迷人万分,可是人们知否,少年的眼睛明亮,怎能比得过婴儿天真质朴的眼神?作者心目中的绮丽明月是自然而朴素的经典之美。最后两句作者再造伤情,诉说明月皎洁多姿的身影已经不再,玉斧传奇当然同样消逝无踪,作者梦寐的愿景似乎一直未曾谋面,淡淡的忧思始终紧随思绪。 下片开片几句作者联想到对明月独有情钟的李白、苏轼,月下豪情、奔放无羁的情绪纵横开阖随之而来。明月万象,其间神奇瑰丽,试问谁能砍伐桂树千枝?因为独我心中犹在!这里作者挥毫书发浪漫情怀,与李白、苏轼试比壮心,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流露笔端。“忆在无怀天上,仍向有虞宫殿,看月到陈隋”作者遥想天上宫阙,寄托月中情思,梦想世间太平,追求理想境界。词的结尾一句:“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作者以辩证的观点表达: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月亮和人一样有幼少壮老,今天的月亮和古时的月亮是有变化的。那么人们为什么还在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因为,那一轮月,是人们心中的,是人们的精神,是一种境界。 汪莘在唐宋诗人中名气不大,但是,这一首《水调歌头》却堪称精品,并可以和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立于写月名作之巅峰,与明月永恒,熠熠生辉。 ●汪莘(1155~1227),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居黄山,精研《易经》。嘉定间,下诏求言,乃诣阙三上书,论天变、人事、民穷、吏污之弊,为杨简、真德秀所称赏,不报。朱熹召赴经筵,汪莘先与朱熹书,朱熹重之,用其言。筑室柳溪之上,自号方壶居士。有《方壶存稿》八卷,《方壶诗馀》二卷。嘉定元年(1208)自序其词云:“余于词喜三人,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然流于言外,天然绝作,不假振作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三变而为辛稼轩,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渊明。”《四库总目提要》则谓其词:“稍近粗豪,其中《水调歌头》二首,至以‘持志’‘存心’为题,则自有诗余,从无此例。苟欲讲学,何不竟作语录乎?” ●水调歌头,参见第90页相关介绍。 ●“玉斧”传说。相传古时,七宝镇内的蒲汇塘水急浪高,来往交通十分不便。当地有个叫徐寿的人,为了解决过河问题准备筹资建一座石桥。开工以后,却发现蒲汇塘河底泥软,桥桩总是打不住。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一位银须白眉的老者缓缓而来,走到河边的肉铺旁拿了一把斧子,往桥基下一垫,桥桩顿时就稳了,塘桥因此建起来了。由于当地方言中“肉”和“玉”同音,肉斧也被传作了“玉斧”。 明月妩媚,万象迷人,是中国诗词名家的抒怀寄托之常物,面对明月,作家经典深邃、绮丽多彩的篇章不断涌现。 木兰花慢 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 这是一首非常独特的咏月词。古代诗人常写到明月东升,李白、杜甫都有名句。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则写月出后在天上的移动。写月落的诗当然也有,但一则为数较少,二则往往对月落之后的去处并不关心,辛弃疾此词别开生面,专写落月的去处。诗人在中秋之夜痛饮达旦,眼看着一轮明月缓缓西沉,不禁陷入沉思。“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此句王国维称赞说:“词人想像,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作者以为月亮是行经海底再绕到东天的,下阕全从此点展开想像。撇开“直悟月轮绕地之理”的“神悟”不说,此词对月亮的关切之情也极为动人:当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会被鲸鱼撞破吗?月中的玉兔怎么能潜水呢?如果说一切无恙,为何满月又渐渐变成一钩残月?逐一相问,对月亮以及月中的玉兔、嫦娥乃至广寒宫的命运都极为关心,绵绵的爱意充溢于字里行间。 汪莘《水调歌头》写月亮的变化,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关心月的去处,两首词的意象均是月。月是情绪的,人格化的。古代诗词中,咏月者构思巧妙,想像丰富,笔法空灵,幽情婉转,意趣含蕴,体现诗词意象不朽的艺术生命和神奇迷离的艺术神韵。 别有一轮月,万古没成亏。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如钩?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