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刘鹗《明湖居听书》 |
释义 | 刘鹗《明湖居听书》刘鹗 本文节选自《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游记》是近代四大谴责小说之一。鲁迅先生很赞赏其描写艺术,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胡适很早就评论道:“《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镕铸新词,作实地的描写。在这一点上,这部书可算是前无古人了。”《老残游记》在描写上不落旧小说俗套,时时给人以清新之感,《明湖居听书》就是突出例子。 《明湖居听书》所描写的说大鼓书的王小玉确有其人,清代王以敏曾写长诗专门描写济南唱鼓书艺人王小玉。本文作者在现实基础上进行了充分的艺术加工,使《明湖居听书》成为近代描写音乐的名篇。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两个自然段)描写白妞说书开场前的场面。写了戏园里的热闹,描写了环境和气氛。热闹场面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首先突出描写观众等待时间之长。白妞说书本要到下午一点开始,可是文章从上午九点钟就写起,不厌其烦地依次写了“九点钟”、“十点钟”、“十一点钟”、“不到十二点”等时刻,描写了这些不同时刻戏园里的情况。其次,还突出描写观众人数之众多。戏园里“有一百多张桌子,那知进了园门,园子里面已经坐得满满的了”,最后老残“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的二百个钱,才弄到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突出描写了观众身份的高低贵贱,各不相同。“抚院定”、“学院定”之类的红纸条儿,表明上至地方官,下至普通黎民百姓,全都慕名而来。最后写气氛之热烈。大家迫不及待,期望一听为快。很多人甚至不吃饭就来了,戏园里“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那不吃饭来的人买了充饥的”。同时又描写济济一堂的观众在戏园里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彼此招呼、打千儿、作揖、高谈阔论、嘁嘁喳喳,还有许多人在中间做生意。环境十分典型真实,气氛尤其热烈踊跃。正戏远未开场,一系列的渲染、铺垫已经把读者带进特定的环境、气氛中去了。 第二部分(包括三、四、五三个自然段)仍是正戏出场前的铺垫和烘托,但已改换角度,用其他人的演出引出白妞的出场。这部分写了两个人的演出,首先是琴师弹三弦。写他分别弹了三支曲子,很有层次地写他弹曲时听众的不同反应。琴师在弹奏中逐步显示技艺,渐入佳境,听众情绪亦渐趋高涨。说书和弹奏毕竟是两回事,所以这一段用简笔写,寥寥数语叙过。接着写黑妞说书,文章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描写她的演出,先是正面对她的演出作一番描写,写她“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又写她唱时“或缓或急,忽高忽低,其中转腔换调之处,百变不穷”,直接给人以美感,这是“扬”其佳处。下面一段写听众对她的评价,是侧面描写,说黑妞所唱“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这是“抑”黑妞的演唱。但写黑妞实是为了衬托白妞,“抑”黑妞实是“扬”白妞。至此,白妞尚未出场,但读者对她的演唱技艺却有了大概的了解,未见其人,已闻其名;未听其唱,已知其能。 文章第三部分(包括六、七、八、九自然段)写白妞的演唱,是全文的高潮。对白妞的描写也分成几个层次,却采取了与写黑妞不同的先抑后扬的手法。第六自然段描写她的出场:白妞貌不惊人,打扮平常,这是先“抑”一笔,接着描写她镇慑全场的力量,着重写了她手拿的梨花简和她的眼神,从平凡中表现她的不平凡。平常的“两片顽铁,到他手里”就产生了奇妙的音乐效果;尤其写活了白妞的一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一连串的比喻,画出一双充满神奇魅力的眼睛。戏园中本“满园子里听来都是人声”,白妞一出场,“梨花简丁当了几声”,眼睛“左右一顾一看”,忽然变得“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这里是用白妞自己的出场来对她的演唱进行铺垫。接着文章用两大段正面描写白妞的演唱,先从“听”的角度,写听众的反应:“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连用两个比喻,描写的不止是听觉,还包括其他感觉混合而成的奇妙感受。又从“唱”的角度,直接描写唱者的表演。先着力描写白妞演唱的高音:“忽然拔了一个尖儿”,“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细致地将白妞转腔换调的每个细微之处都表现出来。声音本是无形的,较为抽象,文中将抽象的声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用众多的比喻描述演唱之妙,“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使人联想到声音尖细悦耳又高入云霄,“接连有三四叠”等使人联想到泰山的山外有山,越攀越高,回环转折。这里既是在运用比喻,又是在发挥联想。紧接着写白妞“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然后“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盘旋穿插”。又由高音渐转向低音,“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唱到低音的极限,又转向高音,“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立刻,“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在千旋万转,高低明灭中,又写到了演唱音响的丰富,形成了全文的高潮。写到“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立刻戛然而止,“霍然一声,人弦俱寂”,又回归到演唱前的寂静。至此,完成了对演唱的生动描述,描写了白妞演唱的宽广音域,特别是她在宽广音域中尚能千回百折,自由驰骋的非凡本领。读者并未听到白妞的演唱,却确实已具体感受到她演唱的每一个高妙之处。最后,又采用烘托手法,借“湖南口音”的少年说的话,对演唱作了评论。少年说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和“三月不知肉味”的赞扬话,大家都有同感,说他的话“透辟极了”,完成了描写白妞说书的最后一笔。 《明湖居听书》纯用白描手法,描写环境、气氛、人物肖像、弹奏乐器、演唱等都显得非常通俗朴素。铺垫、烘托手法的运用尤其出色。在结构上,本文有放有收,往往是采用先放后收的手法,显得收纵自如。《明湖居听书》不愧为一篇描写音乐的杰作。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