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四、1992年高考“三南”题 |
释义 | 四、1992年高考“三南”题[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1)有些人学问①渊博,但少才识②,往往只成为供人查阅的活字典。唐朝李善,学③淹古今,精通典故,为《昭明文选》作注,旁征博引,后人叹服。他的工作是有益的,但也有人说他才识不高,缺乏创造,没有起到更大的作用。 (2) 苏轼《贾谊论》说,贾谊才学④虽高,但不善于分析把握形势,以致郁郁而死,没有发挥自己的才能⑤。苏轼分析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⑥有余而识⑦不足也。”甲苏轼的意见未必正确,乙导致这场悲剧主要是统治者的错误;丙贾谊未尽其才,丁是历史事实。在这点上他不如司马迁。司马迁为了写成《史记》,忍受人间最大的侮辱,终于达到了目的。 (3)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学问未必有才能;进一步说,即使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⑧不高。这就需要有自知之明,在实践中针对自己的弱点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弥补不足。 (4) 1781年,赫歇尔认定天王星是行星。其实,在这以前,已有好几位天文学者观察过它了。当时流行着一种陈腐的观念,认为太阳系的范围只到土星为止,土星以外,再没有行星了。要打破这种观念,需要胆识和勇气。持这种观念的天文学者因循守旧,他们既不敢、也从未想到应该扩大太阳系的领域,因而总是把天王星当作恒星而不加注意。勒莫尼耶甚至观察过它达十二次之多,最后还是让它逃之夭夭。识见不高,可为发一浩叹! “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谁又能断定,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太阳系已经到了尽头呢? (5) 为了说明学识兼备的重要,不妨再举两个例子。 (6)万有引力是自然科学中的最大发现之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都归功于牛顿。其实,这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例如罗伯特、胡克等人早已有了引力的观念。胡克是卓越的实验物理学者,具有出色的实验才能,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都有贡献,包括众所周知的弹性力学中的胡克定律。然而,由于在数理理论方面缺乏牛顿那样横绝一世的创造才能,他虽然走到了万有引力跟前,却仍然无力抓住它。就像一个不会爬树又无工具的人,尽管看到橘子高悬枝头,却无法摘到一样。胡克的故事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有多少原可发现的东西由于才能有限而失之交臂。 (7) 丹麦天文学者第谷,用了三十年的工夫,精密地观察行星的位置。他观察才能非常出色,不幸却短于理论研究,从长期观察的资料中,他得到的是错误的结论。后来,第谷请了德国人开普勒做助手。开普勒与第谷相反,观察技术远不如第谷,但理论研究却很有才华。通过对第谷资料的分析,他大胆创新,提出了“火星运动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一个焦点上”的假设,结果与观察资料符合。就这样,第谷的精确观察与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引导到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这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范例。如果没有开普勒,第谷的辛勤积累也许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没有第谷,也根本不会有开普勒的卓越成就。 (8)优秀的科学工作人员应该戊。否则,是无法成就事业的。 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恰当的关联词语是( ) A. 但是 而且 然而 却 B.虽然 但是 不过 也 C.尽管 因为 但是 却 D. 由于 因而 尽管 也 2.(1)(2)两段中用来说明下列两个论断的事例分别是①说明“有学问未必有才能”的事例是( ) A. 苏轼和贾谊的事例 B.贾谊的事例 C. 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 D.李善的事例 ②说明“才学有余也可能识见不高”的事例是( ) A.李善和贾谊的事例 B.贾谊的事例 C.贾谊和司马迁的事例 D.司马迁的事例 3.对文中“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一句最确切的理解是( ) A.概括上文指明勒莫尼耶的工作离成功还有很大距离。 B.借行星发现的过程表明天外有天,宇宙无限的观点。 C. 引出下文感叹我们今天对太阳系的认识尚未到达尽头。 D.就天王星之事慨叹科学发现需要远见卓识。4.上文中与“不妨再举两个例子”中的“再”相呼应的例子是( ) A.第四自然段中列举的例子 B.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中列举的例子 C.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中列举的例子 D.第一、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中列举的例子 5.“如果没有开普勒,第谷的辛勤积累也许会成为一堆废纸,反过来,没有第谷,也根本不会有开普勒的卓越成就。”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 ) A.第谷三十年的工作比开普勒的贡献更为显著。 B. 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 C.识见是极重要的,但必须以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础。 D. 强调理论的重要性,突出全文观点。 6.这篇通俗读物使用了下列词语: ①学问、②才识、③学、④才学、⑤才能、⑥才、⑦识、⑧识见,比较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与③相同的有___,与⑥相同的有__,与⑦相同的有__ 7.根据本文的内容,下列论断不准确的是( ) A.勒莫尼耶未能认定天王星是行星,是由于识见不高。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主要依靠的是他在数理理论方面横绝一世的创造才能。 C. 丹麦天文学者第谷的观察才能非常出色,但因为识见不足,未能成功。 D.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主要是凭借了开普勒的理论研究。 E.是胆识和勇气使赫歇尔发现天王星是行星。 F.胡克具有出色的实验能力,但由于才能有限而不能发现万有引力。 8.在戊处填进适当的词语,与前后文保持连贯,并能起到总括全文的作用。将这些词语写在下面的空格中(不得超过12个字)。□□□□□□□□□□□□ [题解] 考查的阅读材料,节选自王梓坤的《科学发展纵横谈》。 第1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能力,涉及到对句群语意的理解。这个句群,语意较为复杂。作者在引用苏轼的话后表示自己的看法: 不完全赞同苏意,又承认苏意的某些正确成分,因而运用转折关联词“尽管……但是”最合适;乙是甲的原因,宜用“因为”;丙在语气上有轻微转折,宜用“却”。 答案: C。 第2题。考查对议论文观点和材料的分析能力。第①小题涉及第(1)段,论点是第一句,后两句用唐朝李善的例子作证;第②小题涉及第(2)段,论点也在第一句,后面是借苏轼的分析举贾谊的例子作证。 答案: ①D。②B。 第3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力。全文的论述中心是讲既要有才学,更要有识见,要学识兼备。“自谓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是作者据此发出的“浩叹”,勒莫尼耶等多位天文学家认定天王星是恒星是由于“见识不高”。 答案: D。 第4题。考查对前后文意的理解力。第①②④段的例子都是说明“才学识兼备的重要”,“再”是与这些例子相呼应的。 答案: D。 第5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力。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是“第谷的精确观察与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并没有比较谁的贡献大小,因此,A可排除;原文说,“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并无偏重某一方面的意思,因此应排除B、D。 答案: C。 第6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含义,而不同的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可能会有相同的含义。“才识”和“才学”各包含两个方面,故不与“学”、“才”、“识”相同。 答案: 与③相同的有①,与⑥相同的有⑤,与⑦相同的有⑧。 第7题。考查文意理解力。原文说,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是由于“第谷的精确观察与开普勒的深刻研究相结合”,因此D项论断不准确;赫氏发现天王星除了靠胆识和勇气,还靠学问和才能,据此,E也不准确。 答案: D、E。 第8题。考查对全文中心的把握能力。选文的特点是在一些段落有承前启后、并能强调主旨的语句,如第(3)段,第(5)段开头,最后又总括全文中心。 答案: 才学识兼备。或者: 有学问、有才能、有见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