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咸,皆也。”咸,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都”、“全”。《尚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1.通“諴” xian
[例一] 《通训定声》:“咸,假借为諴。”《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咸,读为諴。《说文》:‘諴,和也。’咸和即諴和。”諴和,和睦。咸通“諴”。
[例二] 《新唐书·杨弘礼传》:“(弘礼)雅与玄感不咸,表其必乱。”不咸,不和。咸通“諴”。
咸,匣母、侵部;諴,匣母、侵部。匣母双声,侵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函” han
〔例〕《周礼·秋官·伊耆氏》:“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注:“咸,读为函。”咸,犹箧。咸通“函”。
咸,匣母、侵部;函,匣母、谈部。匣母双声,侵、谈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減” jian
〔例一〕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则有晋郑咸黜不端。”疏:“诸本‘咸’或作‘減’。”杨伯峻注:“‘減黜’为同义词连用。王引之《述闻》谓‘減黜’为灭绝之意。”咸通“減”。
〔例二〕 《通训定声》:“咸,假借为減。《汉书·昭帝纪赞》:‘户口咸半。’”咸半,今本《汉书》作“減半”。咸通“減”。
咸,匣母、侵部;減,见母、侵部。匣、见旁纽双声,侵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感” gan
〔例一〕 《通训定声》:“咸,假借为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钟)小者不窕,大者不槬……窕则不咸,槬则不容。”注:“(不咸),不充满人心。”《释文》:“咸,本亦作感。”咸通“感”。
〔例二〕 《荀子·大略》:“《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咸,感化。咸通“感”。
咸,匣母、侵部;感,见母、侵部。匣、见旁纽双声,侵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5.通“緘” jian
〔例一〕 《通训定声》:“咸,假借为缄。”《礼记·丧大纪》:“凡封,用綍去碑负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注:“咸,读为缄。……今齐人谓棺束为缄绳。”缄,束棺木的绳子。咸通“缄”。
〔例二〕 《庄子·天运》:“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释文》:“缄,司马本作‘咸’。”疏:“缄,闭也。”缄,封闭。咸通“缄”。
咸,匣母、侵部;缄,见母、侵部。匣、见旁纽双声,侵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例一] 《通训定声》:“咸,假借为諴。”《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咸,读为諴。《说文》:‘諴,和也。’咸和即諴和。”諴和,和睦。咸通“諴”。
[例二] 《新唐书·杨弘礼传》:“(弘礼)雅与玄感不咸,表其必乱。”不咸,不和。咸通“諴”。
咸,匣母、侵部;諴,匣母、侵部。匣母双声,侵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函” han
〔例〕《周礼·秋官·伊耆氏》:“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注:“咸,读为函。”咸,犹箧。咸通“函”。
咸,匣母、侵部;函,匣母、谈部。匣母双声,侵、谈旁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3.通“減” jian
〔例一〕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则有晋郑咸黜不端。”疏:“诸本‘咸’或作‘減’。”杨伯峻注:“‘減黜’为同义词连用。王引之《述闻》谓‘減黜’为灭绝之意。”咸通“減”。
〔例二〕 《通训定声》:“咸,假借为減。《汉书·昭帝纪赞》:‘户口咸半。’”咸半,今本《汉书》作“減半”。咸通“減”。
咸,匣母、侵部;減,见母、侵部。匣、见旁纽双声,侵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4.通“感” gan
〔例一〕 《通训定声》:“咸,假借为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钟)小者不窕,大者不槬……窕则不咸,槬则不容。”注:“(不咸),不充满人心。”《释文》:“咸,本亦作感。”咸通“感”。
〔例二〕 《荀子·大略》:“《易》之《咸》,见夫妇。夫妇之道,不可不正也,君臣父子之本也。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咸,感化。咸通“感”。
咸,匣母、侵部;感,见母、侵部。匣、见旁纽双声,侵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5.通“緘” jian
〔例一〕 《通训定声》:“咸,假借为缄。”《礼记·丧大纪》:“凡封,用綍去碑负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注:“咸,读为缄。……今齐人谓棺束为缄绳。”缄,束棺木的绳子。咸通“缄”。
〔例二〕 《庄子·天运》:“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释文》:“缄,司马本作‘咸’。”疏:“缄,闭也。”缄,封闭。咸通“缄”。
咸,匣母、侵部;缄,见母、侵部。匣、见旁纽双声,侵部迭韵,属音近通假。
- 上一篇:咻
- 下一篇: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