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后世不忘王审知
释义

后世不忘王审知

闽王庙在福州市鼓楼区庆城寺巷内。此地原为王审知故居,后晋三年改为庙祀。
王审知(862—925),字信通,河南固始人,唐末随其兄王潮入闽。王潮随寿州人王绪起兵,后被部下推为主,于886年入据福建。王潮死后,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领有今福建全部,唐天祐元年(904)被封为琅琊王,后梁开平三年(909)又被梁太祖封为闽王。王审知平生简朴,据说常着麻屦,府舍亦简陋,但很能礼贤下士。当时中原动乱,中土之士纷纷南下,王审知广为纳用。又设乡学、立书院,使闽国文风大振。又开辟海港,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商业繁荣,当时的福州、泉州并为商港。他还宽刑薄赋,兴修水利,使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王审知为闽王期间,福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了很大发展。在唐末中原动乱之际,他在福建开创了安定繁荣的局面,深受百姓爱戴。有人劝他称帝,他说:“宁作开门诸侯,不作闭门天子。”因其建树良多,后人作诗颂之曰:
罗城百榘接云衢,拜剑贤侯启瑞图。宁作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帝王都。千家灯火读书夜,万里桑麻商旅途。王气虽堙佳气在,通津楼上晓烟舒。

在闽国首府福州,民间更流传着许多王审知的故事。相传当年王审知为救母报父仇,纵火烧了固始县,而后携母董氏随兄王潮跟从王绪入闽。王绪原为一介屠夫,胸怀狭窄,贪婪凶残,为军中之主,因滥杀无辜,激怒了众将士,被捆绑问罪,后自杀身亡。众人推举王审知为王,他坚辞不受,后议定拜剑封王,谁拜得插入地下的三尺龙泉宝剑跃起,谁就为主。众人依年序长幼先后三拜,皆不起,唯王审知一拜,宝剑就高高跃起。不得已,审知乃推举大哥王潮为大将军,自己为副将军,率领队伍攻下泉州、福州,建立了闽国。王潮逝世时,立嘱传弟不传子,指定王审知继任闽王。审知治国贤明,使七闽大地变成富庶繁荣之邦,民皆安居乐业。
审知的母舅任智棋一家也迁居福州。依仗着与闽王的甥舅之亲,背着王审知在外面仗势欺人,强占民房,无故毒打不肯让房让地的邻人。当地县府碍于闽王情面,不敢秉公执法。此事恰被闽王访见,乃亲令知县秉公办理,审知说:“自古以来,王有王法,家有家规;王子犯法,罪同庶民;王亲犯罪,罪加一等……为民之父母,应为民办事,不能欺善怕恶,畏权玩法”。限令知县须于午前将任捉拿归案。此案的依法判决,使百姓心悦诚服,更加爱戴闽王。
后唐同光三年(925),王审知病卒,谥忠懿王。其陵园原在凤池山,后移到莲花峰南麓,称“宣陵”,规模宏伟,园内原有享堂、明楼、牌坊、碑亭以及永兴、莲花两院,闽国灭亡后,逐渐荒废,仅存的墓冢,也两次被掘盗,珍贵随葬物被洗劫一空,以致“足踏孤坟崩土,手披荒莽见残碑”。万历三十年(1602),才明诏“着有司修治历代帝王陵寝”,王审知墓得以全面修复,并赎回被侵占之地,筑驰道,将久被荒弃的石人、石马、石兽树立道旁,建了碑亭、木牌坊等。墓后立大石碑,上刻“唐忠懿墓”。陵墓今貌大体如初。
王审知墓被盗物品,只有十分之一左右被追回。其中有一只当时还十分珍稀的玻璃水碗,晶莹如金。有一条玉带,上嵌手掌大的宝石,雕刻精美,极为珍贵。还有一幅闽王画像,虽在墓圹中四百九十七年之久,主要部分仍保存完整,只有周边略有朽蠹。明代林谨夫曾写了记叙发冢的序和诗,谈到闽王绘像说“方面大耳,巨目弓鼻,紫面修须,俨然可畏”。这些文物都被明皇朱瞻基收归御府。
王审知陵基结构独特,圹分前后,前圹绘闽王像,后室停棺,表现了五代墓葬的体制和风格;它还是福建历史上保存在地表的最古老的陵墓。
庆城寺的闽王庙内,还有一块“恩赐琅琊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7米,是唐天祐三年(906)于兢撰文、王倜书写的,碑文叙述了王审知的家世及其治闽政绩,是研究五代史的重要资料,被称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