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史记·三代世表第一》
释义

《史记·三代世表第一》

【提示】 《史记》有十篇年表,用表格形式谱列某一时期的史事人物。年表前面有一段文字概说,习惯称之为表序。表序集中地阐述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史学理论,同时提示年表内容,言约义丰,必须作贯通的阅读,方知司马迁作史之意。

前人阐释史表,主要是从组织材料上立论。唐司马贞曰:“《礼》有《表记》,而郑玄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须表明也,故言表也。”(《三代世表·索隐》)。清赵翼说:“《史记》作十表,仿于周之谱牒,与纪传相为出入,凡列侯、将、相、三公、九卿功名表著者,既为立传,此外大臣无功无过者,传之不胜传,而又不容尽没,则于表载之,作史体裁,莫大于是。”(《二十二史札记》卷一)。准此,则“表”之义有三:其一,表隐微细事,使之鲜明;其二,扩大纪、传的记事范围;其三,表与纪传互为经纬,是联系纪传的桥梁。从编纂方法看,这些解释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只是表层意义。从史学构架立论,十表为司马迁精心之作,每篇年表均有切合内容的特殊结构。十表合成一系统结构,深微的史学义理蕴藏于年表的结构之中。十表的史学义例也可以概为三点:其一,编年记正朔,与本纪互相贯通,发明补充,展现天下大势为全书之纲;其二,打破王朝体系,划分历史变革的时代段落;其三,各表结构与表序结合,阐述深微大义,最具《春秋》笔法。

十表篇目依年代顺序排列,按时代断限将黄帝至汉武帝近三千年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上古、近古、今世;五个时期,即三代、春秋十二诸侯、战国、秦汉之际、汉兴以来。具体内容,在各表的“提示”中再作详述,这里从略。

《三代世表》谱列五帝三代世系,而篇名只称“三代世表”,不命名为“五帝三代世表”,这是因为五帝禅让,不是传代;且五帝之世为传说之史,世系也不可确考;而三代称王以后世系才较为明晰,故定名“三代世表”。全表分为两截,谱列内容以帝王世次为经,前半截以不居帝王位者世次为纬,后半截以周初所封自鲁至曹十国世次为纬。主旨是“观百世之本支”,追溯历史起于黄帝,宣扬大一统。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1],尚矣[2]。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3],周以来乃颇可著[4]。孔子因史文次《春秋》[5],纪元年[6],正时日月[7],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8],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9],盖其慎也。

【段意】 以上第一段,说明《三代世表》所谱列的世系,周代以来较为可靠,周代以前为传说之史,疑则传疑。

【注释】 [1]五帝:传说上古时代氏族公社军事民主制时期的五位帝王。《史记》开篇为《五帝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为五帝。三代:夏、殷、周。 [2]尚:通“上”,久远。 [3]谱:按类编列。这里指填制表格。 [4]颇:略,稍稍。 [5]因:凭藉。次:编次。这里指撰写。《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记资料编撰的一部编年史,记载起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东周王室及诸侯列国间的史事。后世称《春秋》所载这段历史为春秋时代。 [6]纪元年:按年编次帝王相承的历史。纪,条列。元年,帝王即位之始年。 [7]正:矫正,考核。 [8]序《尚书》:编次、整理《尚书》。《尚书》,五经之一,孔子选编的一部古典文献集。 [9]疑则传疑:对不可确考的传说,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异说,只作客观记载,称疑则传疑。这里指殷以前的帝王世次,不可确考。

余读《谍记》[1],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谍》、《终始五德之传》[2],古文咸不同[3],乖异[4]。夫子之弗论次其年月,岂虚哉[5]!于是以《五帝系谍》、《尚书》集世纪黄帝以来讫共和为《世表》[6]

【段意】 以上第二段说明作《三代世表》的资料来源。

【注释】 [1]谍记:《索隐》认为是记载古代帝王世系和谥号的书。《汉书·艺文志·历谱》有:《黄帝五家历》三十三卷,《颛顼历》二十一卷,《古来帝王年谱》五卷等书。这些书均是春秋以后的伪托书,所记古帝王年数、世系,乃传闻奇说的记录,司马迁认为不可靠,弃而不取,表现了他的科学精神。 [2]稽其句:稽,考核,校勘。《历谱谍》:《索隐》认为是历代的《谍记》。按,应指历谱家所写《谍记》。《终始五德之传》:阴阳家所论著的五德循环更替之书。《艺文志·阴阳家》有《公梼生终始》十四篇,班固论云:“传邹奭《始终书》。”又《邹子》四十九篇。这些书就是所谓“终始五德之传。”终始,即循环、更替。阴阳家认为古代帝王相承及朝代更替,依金、木、水、火、土五德相生相克之理转次相承,循环无已。 [3]古文:指用古代文字书写的先秦古籍,重点指儒家典籍。先秦古文字称籀书,又叫大篆。秦汉文字改革,秦用小篆,汉用隶书,称今文。 [4]乖异:抵牾,矛盾。司马迁将历谱家的《谍记》与阴阳家的“五德终始”互校,又与儒家古文对照,结果出入很大,矛盾百出。 [5]夫子句:夫子,指孔子。这里说孔子序《尚书》略无年月,并非写作上的疏失,而是文献无征,故阙而不载,正是科学的态度。《尚书》即为古文典籍之一。 [6]于是句:《五帝系谍》,古书名,《大戴礼》中有《五帝德》、《帝系》两篇。这句是说《三代世表》是根据《五帝德》和《帝系姓》并参考《尚书》编次而成的。集世,指编述了世系。共和,公元前841年西周国人赶走了残暴的厉王,王室政权由周公、召公两卿共同执政,史称共和。共和维持了十四年后,大臣们拥立了厉王之子即位,就是周宣王,恢复了周天子的统治。这一重大事件司马迁作为历史断限的临界点,所以《三代世表》起于黄帝,迄于共和,而以共和元年为《十二诸侯年表》之起点。

帝王世国号颛顼属俈属尧属舜属夏属殷属周属
黄帝号有熊。黄帝生
昌意。
黄帝生
玄嚣。
黄帝生
玄嚣。
黄帝生
昌意。
黄帝生
昌意。
黄帝生
玄嚣。
黄帝生玄嚣
帝颛顼,黄帝
孙。起黄帝,至
颛顼三世,号
高阳。
昌意生
颛顼,
为高阳
氏。
玄嚣生
𫋳极。
玄嚣生
𫋳极。
昌意生
颛顼。
颛顼生
穷蝉。
昌意生
颛顼。
玄嚣生
𫋳极。
𫋳极生
高辛。
玄嚣生𫋳
极。𫋳极生
高辛。
帝俈,黄帝曾
孙。起黄帝,至
帝俈四世。号
高辛。
 𫋳极生
高辛,
为帝俈。
𫋳极生
高辛。
高辛生
放勋。
穷蝉生
敬康。
敬康生
句望。
 高辛生
离。
高辛生后
稷,为周祖。
帝尧。起黄帝,
至俈子五世。
号唐。
  放勋为
尧。
句望生
𫋳牛。
𫋳牛生
瞽叟。
 禼为殷
祖。
后稷生不
窋。
帝舜,黄帝玄
孙之玄孙,号
虞。
   瞽叟生
重华,
是为帝
舜。
颛顼生
鲧。鲧
生文命。
禼生昭
明。
不窋生鞠。
帝禹,黄帝耳
孙,号夏。
    文命,
是为禹。
昭明生
相土。
鞠生公刘。

续表1

帝王世国号颛顼属俈属尧属舜属夏属殷属周属
帝启,伐有扈,
作《甘誓》。
     相土生
昌若。
公刘生庆
节。
帝太康。     昌若生
曹圉,
曹圉生
冥。
庆节生皇
仆。皇仆生
差弗。
帝仲康,太康
弟。
     冥生振。差弗生毁
渝。毁渝生
公非。
帝相。     振生微。
微生报
丁。
公非生高
圉。高圉生
亚圉。
帝少康。     报丁生
报乙。
报乙生
报丙。
亚圉生公祖
类。
帝予。     报丙生
主壬。
主壬生
主癸。
公祖类生太
王亶父。
帝槐。     主癸生
天乙。
是为殷
汤。
亶父生季
历。季历生
文王昌。益
《易卦》。
帝芒。      文王昌生武
王发。

续表2

帝王世国号颛顼属俈属尧属舜属夏属殷属周属
帝泄。       
帝不降。       
帝扃,不降弟。       
帝廑。       
帝孔甲,不降
子,好鬼神,淫
乱不好德,二
龙去。
       
帝皋。       
帝发。       
帝履癸,是为
桀。从禹至桀
十七世。从黄
帝至桀二十
世。
       
殷汤代夏氏。
从黄帝至汤十
七世。
       

续表3

帝王世国号颛顼属俈属尧属舜属夏属殷属周属
帝外丙,汤太
子。太丁早卒。
故立次弟外
丙。
       
帝仲壬,外丙
弟。
       
帝太甲,故太
子太丁子。淫,
伊尹放之桐
宫。三年,悔过
自责,伊尹乃
迎之复位。
       
帝沃丁。伊尹
卒。
       
帝太庚,沃丁
弟。
       
帝小甲,太庚
弟。殷道衰,诸
侯或不至。
       

续表4

帝王世国号颛顼属俈属尧属舜属夏属殷属周属
帝雍己,小甲
弟。
       
帝太戊,雍己
弟。以桑谷生,
称中宗。
       
帝中丁。       
帝外壬,中丁
弟。
       
帝河亶甲,外
壬弟。
       
帝祖乙。       
帝祖辛。       
帝沃甲,祖辛
弟。
       
帝祖丁,祖辛
子。
       
帝南庚,沃甲
子。
       
帝阳甲,祖丁
子。
       

续表5

帝王世国号颛顼属俈属尧属舜属夏属殷属周属
帝盘庚,阳甲
弟。徙河南。
       
帝小辛,盘庚
弟。
       
帝小乙,小辛
弟。
       
帝武丁。雉升
鼎耳雊,得傅
说,称高宗。
       
帝祖庚。       
帝甲,祖庚弟。
淫。
       
帝廪辛。       
帝庚丁,廪辛
弟。殷徙河北。
       
帝武乙。慢神
震死。
       
帝太丁。       
帝乙。殷益衰。       

续表6

帝王世国号颛顼属俈属尧属舜属夏属殷属周属
帝辛,是为纣。
弑。从汤至纣
二十九世。从
皇帝至纣四十
六世。
       
周武王代殷。
从黄帝至武王
十九世。
       
成王诵。鲁周
公旦,
武王
弟,
初封
齐太
公尚,
文王、
武王
师。
初封
晋唐
叔虞,
武王
子。
初封
秦恶
来,
助纣。
父飞
廉,
有力。
楚熊
绎。
绎父
鬻熊,
事文
王。
初封
宋微
子启,
纣庶
兄。
初封
卫康
叔,
武王
弟。
初封
陈胡
公满,
舜之
后。
初封
蔡叔
度,
武王
弟。
初封
曹叔
振铎,
武王
弟。
初封
燕召
公奭,
周同
姓。
初封
康王钊。
刑错四
十馀年。
鲁公
伯禽
丁公
吕伋
晋侯
女防熊刈微仲,
启弟。
康伯申公蔡仲 九世
至惠
侯。
昭王瑕
南巡不
返。不
赴,讳
之。
考公乙公武侯旁皋熊黮宋公孝伯相公蔡伯太伯 

续表7

穆王满。
作《甫
刑》。荒
服不至。
炀公,
考公
弟。
癸公成侯大几熊胜丁公嗣伯孝公宫侯仲君 
恭王伊扈幽公哀公厉侯大骆熊炀湣公,
丁公
弟。
疌伯慎公厉侯宫伯 
懿王坚。
周道衰,
诗人作
刺。
魏公胡公靖侯非子熊渠炀公
湣公
弟。
靖伯幽公武侯孝伯 
孝王方,
懿王弟。
厉公献公
弑胡
公。
 秦侯熊无
厉公贞伯釐公 夷伯 
夷王燮,
懿王子。
献公,
厉公
弟。
武公 公伯熊鸷
釐公顷侯    
厉王胡。
以恶闻
过乱,出
奔,遂死
于彘。
真公  秦仲熊延,
红弟。
 釐侯    
共和,二
伯行政。
武公,
真公
弟。
   熊勇      

张夫子问褚先生曰[1]:“《诗》言契、后稷皆无父而生[2]。今案诸传记咸言有父,父皆黄帝子也[3],得无与《诗》谬乎[4]?”

褚先生曰:“不然。《诗》言契生于卵,后稷人迹者,欲见其有天命精诚之意耳[5]。鬼神不能自成,须人而生,奈何无父而生乎!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尧知契、稷皆贤人,天之所生,故封之契七十里,后十馀世至汤,王天下。尧知后稷子孙之后王也,故益封之百里,其后世且千岁,至文王而有天下。《诗传》曰[6]:‘汤之先为契,无父而生。契母与姊妹浴于玄丘水。有燕衔卵堕之,契母得,故含之,误吞之,即生契。契生而贤,尧立为司徒[7],姓之曰子氏。子者兹;兹,益大也。诗人美而颂之曰“殷社芒芒,天命玄鸟,降而生商[8]”。商者质[9],殷号也。文王之先为后稷,后稷亦无父而生。后稷母为姜嫄,出见大人迹而履践之,知于身,则生后稷。姜嫄以为无父,贱而弃之道中,牛羊避不践也。抱之山中[10],山者养之。又捐之大泽[11],鸟覆席食之[12]。姜嫄怪之,于是知其天子,乃取长之[13]。尧知其贤才,立以为大农,姓之曰姬氏。姬者,本也。诗人美而颂之曰“厥初生民[14]”,深修益成,而道后稷之始也。’孔子曰[15]:‘昔者尧命契为子氏,为有汤也。命后稷为姬氏,为有文王也。太王命季历[16],明天瑞也[17]。太伯之吴[18],遂生源也[19]。’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后稷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氾从布衣匹夫起耳[20]。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段意】 以上为褚补第一段,写褚少孙借与张夫子问答来解释司马迁记载殷、周始祖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乃两传存疑。

【注释】 [1]张夫子:即张长安。褚先生,即褚少孙。两人均是西汉《诗经》大儒王式的学生,对鲁诗有贡献。事见《汉书·儒林传》。“夫子”、“先生”均是尊称。两人为元、成间博士。褚少孙雅好《太史公书》,即《史记》,他续补了十篇,附骥《史记》而行,用“褚先生曰”来说明续补之由,并与司马迁原作相区别。此篇是褚少孙为《三代世表》写的后录,解释两传存疑。《史记·殷本纪》载殷始祖契为其母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史记·周本纪》载周始祖后稷名弃,其母姜嫄践巨人迹而生,是为无父。又姜嫄为帝喾元妃,简狄为帝喾次妃,弃、契两人皆帝喾之子,《三代世表》载其所出,是为有父。这两种说法,司马迁皆有根据。在汉代经学分为古文、今文两派。古文家从父权制观念立说,主张三代始祖皆父生;今文家为了神化帝王受命,取神生说,是无父而生。两种观念皆有传说史影,反映人类从母权制到父系社会的历史过程。褚少孙时代的学者还不能科学地解释这两种传说史影,于是褚少孙用两传存疑来解释。所谓两传存疑,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说法加以并存,留待后人去稽考,叫两传存疑。[2]《诗》言句:指《诗经·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两首诗。《玄鸟》颂商始祖契,《生民》颂周始祖后稷。 [3]黄帝子:黄帝子孙。司马迁作《史记》将三代始祖、列国诸侯、周边民族都追溯为黄帝子孙,因黄帝完成了父权制的统一,结束了部落纷争,所以司马迁有意识地以黄帝为述史开端,借黄帝来构成大一统历史观,在心理上消除各种氏族的畛域偏见,走向中央一统。北齐魏收作《魏书》,在《序纪》中说:“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魏收把拓跋氏附会为黄帝子孙是效法司马迁的大一统历史观,为拓跋氏入主中原制造舆论。中华民族皆黄帝子孙就奠基于《史记》,《三代世表》具体谱列世系,这是当时的一种进步历史观,不仅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上起了巨大的进步作用,而且“黄帝子孙”这一观念至今乃至永远都有无限的号召力,它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4]得无:难道不。谬:违背,矛盾。 [5]天命:上天意旨。精诚:真诚。 [6]《诗传》曰:这里引文为鲁诗的解说。传,解说文字。 [7]司徒:古代掌土地、户籍的最高长官。 [8]殷社芒芒等句:这里的诗句引自《诗经·商颂·玄鸟》。原诗作:“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殷社,指商地。盘庚迁殷前国号商,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盘庚迁殷国号殷,殷墟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芒芒:广大的样子。玄鸟:燕子。 [9]质:朴质。 [10]抱:读为“抛”。 [11]捐:丢弃。 [12]鸟覆席食之:鸟覆盖着他,又铺垫着他,还喂食给他。席,《周本纪》作“荐”,即铺垫。 [13]长:抚养使之成长。 [14]厥初生民:引自《诗经·大雅·生民》。厥,其。生民,指后稷。 [15]孔子曰云云:引自纬书。 [16]太王: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为周族先公杰出首领之一。太王为周武王所追封。季历:太王少子,文王之父。 [17]天瑞:上天降下的祥瑞。 [18]太伯:古公亶父长子,他为了让位季历,逃奔勾吴成为吴国始祖,史称吴太伯。 [19]生源:指周代产生的本源。由于太伯奔吴,季历嗣位,所以才有文王、武王建立周朝。 [20]氾:通“泛”,普遍。

“黄帝后世何王天下之久远邪?”

曰:“《传》云天下之君王为万夫之黔首请赎民之命者帝[1],有福万世。黄帝是也。五政明则修礼义[2],因天时举兵征伐而利者王,有福千世。蜀王[3],黄帝后世也,至今在汉西南五千里,常来朝降[4],输献于汉,非以其先之有德,泽流后世邪?行道德岂可以忽乎哉!人君王者举而观之。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者[5],亦黄帝后世也,此可为博闻远见者言,固难为浅闻者说也。何以言之?古诸侯以国为姓,霍者,国名也。武王封弟叔处于霍[6],后世晋献公灭霍公,后世为庶民,往来居平阳。平阳在河东[7],河东晋地,分为魏国。以《诗》言之,亦可为周世[8]。周起后稷,后稷无父而生。以三代世传言之,后稷有父名高辛;高辛,黄帝曾孙。《皇帝终始传》曰[9]:‘汉兴百有馀年,有人不短不长[10],出白燕之乡[11],持天下之政,时有婴儿主[12],却行车[13]。’霍将军者,本居平阳白燕。臣为郎时[14],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15],为臣言,岂不伟哉[16]!”

【段意】 以上为褚补第二段,写古代诸侯及伟大历史人物皆黄帝子孙,用以说明五帝三代之君是积德累善得天下,并且泽流后世。

【注释】 [1]《传》云句:传,泛指经传古书。此句有讹文,《史记会注考证》认为“黔首”当作“元首”。赎,通“续”,延续。句意谓,古书上说,作为天下的君王,他是万民的元首,也就是能延续人民生命的人才能成为帝王。 [2]五政:古以兴农桑、审好恶、宣文教、立武备、明赏罚为五政。[3]蜀王:名蚕丛,传说为昌意之庶子封于蜀的后裔。昌意,黄帝次子。蜀王为昌意之后,故为黄帝子孙。 [4]朝降:义不通,降字为衍文。朝,朝见天子。 [5]霍子孟:霍光的字。霍光,平阳(今山西临汾)人,官至大将军,辅佐昭宣中兴的大政治家。《汉书》有传。 [6]霍:西周武王弟姬处的封国。古霍邑在今山西霍县西南。 [7]河东:汉郡名,治所安邑,在今山西夏县西北。 [8]世:世系,子孙。霍氏为姬处后裔,因此为周之子孙。 [9]《皇帝终始传》:阴阳家言五行谶纬之书。 [10]不短不长:中等身材。指霍光。《汉书·霍光传》载,身高仅七尺三寸,合1.69米。 [11]白燕之乡:乡名白燕。《正义》作“白彘”。 [12]婴儿主:指昭帝刘弗陵,八岁即位,霍光辅政。 [13]却行车:倒退行车,喻霍光擅权,帝辇不得前行。 [14]臣为郎时:褚少孙在宣帝五凤四年(前54)应博士弟子选,甘露元年(前53)以高第为郎,元、成间为博士。郎,宫廷禁卫官,属郎中令。 [15]与方士考功会旗亭下:曾和有职衔的老资格方士在旗亭下相会。方士,医卜星相一类人的通称。考功,方士的官衔,授予年老资深的方士。旗亭,即市楼,古时建于集市之中,上立旗,故称旗亭,为观察指挥集市之所。[16]为臣言。岂不伟哉:指方士在旗亭下对褚少孙讲述了霍光执政的故事,霍光虽然身材矮小,但却是一个伟大的人。

(表第一至表第十,导读作者同为张大可)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