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5月4日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 |
释义 | 5月4日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 5月4日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 : 5月4日,在井冈山砻市召开的庆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的大会上,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正式宣布成立。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0、11、12师。其编制序列为:第10师:师长朱德兼任,党代表宛希先。下辖第28、29、30团。第11师:师长张子清(在张养伤期间,由毛泽东兼代),党代表何挺颖。下辖第31、32、33团。第12师:师长陈毅兼任,党代表邓宗海。下辖第34、35、36团(均系湘南农军编成)。特务营:营长宋乔生,党代表敬懋修。全军共1万余人。以后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红1军团、红1方面军的主力部队。 5月20日,毛泽东任中共湘赣特委书记,改由陈毅担任第4军军委书记。5月底,因给养困难、枪支不足,部队缩编为第28、29、31、32、共4个团及1个教导大队。取消3个师部,各团由军直辖。全军共6000余人。6月,工农革命军第4军改称工农红军第4军,成立红4军前委,毛泽东任书记。6月30日,红4军在龙源口大捷,歼敌1个团,击溃敌2个团。8月,军部率第28、29团冒进湘南,遭到损失,军参谋长王尔琢牺牲。8月30日,红4军在井冈山留守部队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11月,中共中央指示重组红4军前委,书记毛泽东,军委书记朱德。此间,红4军在遂川、宁冈坳头垅、新城和龙源口四战四捷,粉碎了湘赣敌军对井冈山的第二次“围剿”。12月,彭德怀率红5军与红4军会师井冈山,红5军暂编入红4军第30团。彭德怀任红4军副军长兼第30团团长。1928年1月,红4军主力挺进赣南,此时,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袁文才任参谋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第28团:团长林彪,党代表何挺颖;第31团:团长朱云卿,党代表蔡协民;第32团:团长王佐,党代表何长工;特务营长毕占云;独立营长张威。全军共3600人。2月1日,红4军主力在江西大柏地,歼敌2个团,俘敌800余人。3月10日,红4军第1次入闽, 14日,长汀战斗在长岭寨歼敌2000余人。占领长汀城。4月,长汀整编,红4军前委成立政治部,毛泽东兼主任,军参谋长由朱云卿担任。同时将团、营改成纵队和支队。尔后,红4军将红5军一部同在井冈山的第32团编为第5纵队;将红5军留井冈山的部队同湘赣边赤卫队编为第6纵队。第5、6纵队统由彭德怀以红4军副军长名义指挥。5月19日红4军第二次入闽,三打龙岩,攻克永定。此间,红4军前委决定,重新成立红4军军委,刘安恭任军委书记兼军政治部主任。后刘安恭调任第2纵队长, 由陈毅继任军委书记兼军政治部主任。6月中旬,成立了红4军第4纵队,纵队长傅伯翠,党代表李任予。6月下旬,红4军党的七大后,由陈毅任前委书记,张恨秋任政治部主任。7月30日,红4军在大田作战失利,由蔡协民继任军政治部主任。9月21日,红4军攻克上杭,歼敌2000余名,尔后,由高静山继任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刘安恭牺牲,李天柱继任第2纵队长。10月,红4军第1、2、3纵队进攻焦岭、梅县,受很大损失。第1、2纵队各减编1个支队,第3纵队减编1个大队。12月底,古田会议后,取消了红4军军委,仍由毛泽东任前委书记。此间,红4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李任予。下辖第1、2、3、4共4个纵队,各纵队长及党代表分别为:第1纵队:林彪,陈毅(后熊受祺);第2纵队:李天柱(后曾士峨),张恨秋;第3纵队:伍中豪,蔡会文;第4纵队:胡少海,傅柏翠(后张鼎丞)。全军共6000余人。 1930年,“二七”会议后,红4、5、6军组成共同前委,毛泽东为书记。红4军重新成立军委,彭清泉任军委书记兼政治委员。2月下旬,红4军在水南、值夏地区歼敌2个团,俘敌1600余人。6月,红4军组成红军第1路军,不久改称红军第1军团。红4军军部、政治部为军团指挥部和政治部。红4军第3纵队扩编成红12军,第4纵队同闽西红12军第1纵队合编成红21军。闽西红12军第2、3纵队编成红4军第3纵队。红4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彭清泉,代理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参谋长曾士峨。7月,红4军广昌集中后,攻占永丰。8月20日,红4军同红3军、红12军共同作战,在湖南文家市全歼敌军1个旅。8月23日,红1方面军成立,罗荣桓任红4军政治委员。彭祜继任军政治部主任。尔后,红4军参加了进攻长沙的战斗。10月4日,红4军吉安大捷。10月9日,红4军将纵队、支队、大队改称为师、团、连。第1纵队称第10师,师长王良,政治委员李赐凡。下辖第28、29、30团;第2纵队称第11师,师长曾士峨,政治委员罗瑞卿。下辖第31、32、33团;第3纵队称第12师,师长肖克,政治委员张赤男。下辖第34、35、36团;军特务团长王杰。自1930年底始,红4军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第一、二、三次反“围剿”。12月30日,在其他红军协同下歼敌张辉瓒师9000人。 1931年4月,红4军已发展到6500余人。5月16日,红4军及红22军第64师,在东固山区九寸岭、观音崖,围歼敌军一个旅大部。这时高自立继任军政治部主任。5月19日,又在白沙歼敌一个师大部。此间红4军也有较大伤亡,6月初,全军共4800余人。政治委员罗瑞卿负重伤,由张际春继任第11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12师师长肖克调走,耿凯继任师长。8月上旬,红4军第三次反“围剿”中,在莲塘、良村、黄坡三战三捷。9月8日,在高兴圩战斗中第11师师长曾士峨牺牲,红4军受损较重。10月,红1军团整编,将红4军原第11、12师合并为第11师;将原第12师第34、35团编为第32团,将第36团改为第33团;将原第11师缩编为第31团,另将红12军第34师(原井冈山红4军第31团)编回红4军为红4军第12师。此后,红4军军长兼军委书记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陈奇涵,政治部主任李卓然。第10师师长李赐凡(后周昆),政治季员李遗民。下辖第28、29、30团;第11师师长王良,政治委员张赤男。下辖第31、32、33团;第12师师长耿凯,政治委员欧阳健。下辖第34、35、36团。第13师师长寻淮洲(后黄永胜),政治委员张际春。后耿凯、张赤男先后牺牲,由陈光继第12师师长,刘亚楼继第11师政治委员。 1932年3月,红1、3、5军团重编,红4军仍归红1军团建制。军长王良,政治委员罗瑞卿,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下辖第10、11、12师,第10师师长李赐凡,政治委员陈光;第11师师长刘海云,政治委员刘亚楼;第12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蔡书彬。此后将第13师改称第45师划归红15军建制。4月,红4军攻克龙岩,进占漳州。7月上旬,红4军又参加水口战役。击溃敌军10余个团,战斗中军长王良牺牲,周昆继任红4军军长,陈光继任第11师师长。8月17日,红4军主攻乐安,全歼守敌3000余人。10月占领建宁。12月下旬,红4军取消了建制和番号,将原来的3个师缩为第10、11两个师,取消了第12师的建制和番号,由红1军团直辖。第10师师长李赐凡,政治委员李遗民;第11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刘亚楼。 1933年1月,第10、11师参加了浒湾战斗。2、3月间,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2月27日,第10、11师同兄弟部队在黄陂登仙桥伏击,全歼敌52师师部及1个旅。尔后第10、11师称为第1、2师。3月21日,取得草台岗黄柏岭大捷。6月,原红4军的第10师编成红1军团的第4团,第11师编为第5团,第11师的一部编到第6团,第4、5、6团组成红1军团第2师。师长徐彦刚,政治委员胡阿林,参谋长李堂萼,政治部主任刘亚楼。后第5团获“模范红5团”称号,红4团荣获“英勇冲锋”奖旗。8月底,第2师主攻吉水乌江圩,歼敌4000人。11月,大雄关战斗中胡阿林牺牲,刘亚楼继任师政治委员。 1934年3月,第2师参加了三溪、三坑反击战。4月,在广昌保卫战中,部队严重受损。9月初,第2师在温坊战斗担任主攻,歼敌4000余人。10月,中央红军长征,第2师为红1军团右翼前卫,连续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1935年1月,红58团“十八”勇士,抢渡大渡河,保证了大部队安全过江。遵义会议后第2师参加了四渡赤水和遵义战役,取得重大胜利。5月29日,红4团飞夺泸定桥,攻占泸定城。此时,第2师师长陈光,政治委员肖华,参谋长李堂萼,政治部主任舒同。第4团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第5团团长张振山,政治委员赖传珠;第6团团长朱水秋,政治委员王集成。8月,参谋长李堂萼牺牲。第6团建制取消,其人员编入红4、5团。9月,第2师建制取消,原红4、5团改称为第4、5大队。第4大队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第5大队长张振山,政治委员赖传珠。11月,恢复第2师建制。师长刘亚楼(后杨得志)政治委员肖华(后陈雄),参谋钟学高(后熊伯涛),政治部主任邓华。将第4、5大队重新恢复为第4、5团,第4团团长陈正湘(后黄寿发)政治委员罗华生;第5团团长张振山(后曾国华)政治委员林龙发。11月下旬,第2师参加了直罗镇战役。1936年2至4月,参加了东征战役,连获重大胜利。6月,第2师参加西征战役。6月初,第2师攻打曲子镇,歼敌300余人,活捉敌旅长。尔后,协同红1师北上,攻占环县、洪德城。7月,击退敌骑兵师进攻。11月,第2师参加了山城堡战斗。1937年春,第2师师长为黄永胜,政治委员邓华,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邓华(兼) (后唐亮)。下辖:第4团,团长罗华生,政治委员钟素清;第5团,团长张仁初,政治委员王麓水;第6团(由红1师第2团编成),团长李光顺,政治委员吴法宪。抗日战争爆发后,第2师改编成八路军115师343旅第685团。团长杨得志,参谋长彭明治,政治处主任邓华。原红4、5、6团分别编成第1、2、3营。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