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释义

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军队在作战中减员严重,仅1944年豫湘桂战役期间兵员损失就达60万。战时国民政府推行的兵役法规定知识青年可以免役或缓役,致使原本因征兵区域缩小而兵源有限的状况更为加剧。中国驻印军与远征军自1943年下半年再次出兵缅甸,与美国军队并肩作战,军中迫切需要具有英语能力和文化素质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从1943年年底起产生了遍及国统区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部根据远征军司令长官陈诚为其补充有一定文化素质兵源的要求,命令四川省军管区选送300名知识青年补充远征军。四川军管区参谋长徐思平随即出巡川北各师管区宣传和督导。11月13日,徐思平在绵阳演讲后,当晚就有15名中学生表示愿服兵役。15日,徐思平在三台县向东北大学师生演讲,当场就有15名男生、4名女生申请参军。此后,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军。至12月7日,报名参军接受体检者有六百余人,被录取者213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由此拉开序幕[1]
继四川之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先后扩展到湖北、西康、陕西、甘肃、河南、绥远、青海、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等十余省。为推动从军运动,由三青团主持的全国学生从军指导委员会于1944年1月11日成立,蒋介石亲任委员长,三青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张治中、教育部长陈立夫、军政部兵役署长程泽润为常务委员。随后各省也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
1944年秋,日军在长衡会战结束后以重兵从湘、粤两省突入广西,震动了整个大后方。9月15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即席演讲称:“国家在此紧急战时关头,要先其所急,使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2]10月11日至14日,国民党和三青团在重庆召开“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会议”。蒋介石亲临会议两次讲话,强调知识青年从军事关抗战和国家前途,号召知识青年踊跃应征。会议决定征集十万青年入伍,国民党、三青团各负责征集五万人[3]。14日会议结束时,成立“全国知识青年从军指导委员会”,蒋介石兼任主任委员,何应钦、吴铁城、陈果夫、张治中、白崇禧、陈立夫、张定蟠、徐思平为常务委员,罗卓英等十六人为委员[4]。随即,各省、市、县都成立了知识青年从军选征委员会。
在这之后,知识青年从军运动逐渐步入高潮。《中央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社论,整版整版地报道各地青年从军的消息,其他报纸也大造舆论。国民政府提出的“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响遍国统区。为激励青年学生从军,一些国民政府高官带头送子女入伍。蒋介石在发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当场让蒋经国和蒋纬国参军,张治中表示要让儿子从国外回来从军,冯玉祥夫妇遍访西南各地,鼓励青年从军。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陈布雷题词慰勉其侄陈迨从军,书称:“你是我家第一个请缨入伍的志愿兵,门楣有光,我祖我父亦将含笑。长风万里,壮哉此行,练得好身手,学得好技术,报效国家,复仇雪耻。我以满腔热烈的情绪期待尔奏凯归来。”[5]一时传为佳话,激起众多青年报名参军。
国民政府各机关还制订相应政策、法案,以保证从军青年的各种利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11月19日,国防最高委员会颁布《知识青年从军优待办法草案》,主要内容是:(1)原任职于各级党政教育机关者得保留其职务,并按日照发其工资薪金全额;(2)原肄业于各级学校者得保留其学籍,如系公费生及领有奖学金者一并保留;(3)原从事于国营公营事业组织,得由原机关保留其职务,并照发薪津等。对于从军青年复员后的待遇也有明确的规定:(1)公教人员得依本人志愿仍回原机关工作,该机关不得藉任何理由拒绝其复职,并须给予升迁优待机会;(2)学生得以本人志愿仍回原校原级并特许参加升级考试;(3)参加留学考试及各种考试,予以优先录取之机会;(4)凡志愿参加国内外军事学校以及出国研究国防科学者,得由政府择优保送之;(5)应征青年因作战阵亡或受伤残废积劳病故者,除政府照规定从优抚恤外,其家属得由申送地点之党政机关救济等[6]。考试院、军政部也颁布相关规定。一些学校也制订优待入伍学生的办法,如中央大学规定:从军学生如系自费生,自报名之日起一律改为公费生;从军同学复员时欲转院系者,得依本人志愿请求准予转院系;借读生从军者,退伍后一律转为本校正式生等[7]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从1944年秋冬之际掀起高潮后,遍及国统区许多省份,尤以四川省最为热烈。一些沦陷区青年也跋山涉水来到大后方参军。青年从军者以学生为主,广及公务员、教师、新闻界、医务界、金融界、文艺界、法律界、商界、宗教界各界人士及国民党、三青团党团人员,还有很多女知识青年。广大知识青年出于强烈的爱国情怀,表现出高昂的参军热情。重庆大学、中央大学的学生报名率达到三分之一,西北工大则达80%以上。知识青年踊跃参军,渴望到前线杀敌报国,完全冲破了中国传统的“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观念,尤其是女知识青年的从军更是对传统思想观念的猛烈冲击,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不屈意志,将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大批知识青年参加军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军队的构成,对于军队机械化和通讯快捷化起了积极作用。
报名从军的青年至1944年底达122,572人,至1945年2月下旬征集入伍工作告一段落时,知识青年从军人数达15万余[8]。超出原定计划数一半。从军的知识青年从1944年12月24日起开始报到入营,陆续接受训练,并成立青年远征军,编为第二○一师至二○九师九个师。经过为期三个月的训练后,各师正式纳入正规军编制,分别归属于中国远征军第六军、第九军、第三十一军,另有相当部分调入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辎重汽车第十四、第十五团,宪兵第三、四、五团,伞兵总队,译员训练班,无线电训练班及派赴美国受训的海空军等单位。其中部分青年军派赴驻印军,在缅甸前线中担任交通运输、坦克兵等技术兵种工作,为缅北战役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9]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