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鸞鏘鏘渡銀漢,九雛威鳳鳴朝陽。”詩句出處:《傷秦姝行》;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作品。
長安二月花滿城,插花女兒彈銀箏。南宮仙郎下朝晚, 曲頭駐馬聞新聲。馬蹄逶遲心蕩漾,高樓已遠猶頻望。 此時意重千金輕,鳥傳消息紺輪迎。芳筵銀燭一相見, 淺笑低鬟初目成。蜀弦錚摐指如玉,皇帝弟子韋傢曲。 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寶柱秋雁行。斂蛾收袂凝清光, 抽弦緩調怨且長。八鸞鏘鏘渡銀漢,九雛威鳳鳴朝陽。 曲終韻盡意不足,馀思悄絕愁空堂。從郎鎮南別城闕, 樓船理曲瀟湘月。馮夷蹁躚舞淥波,鮫人出聽停綃梭。 北池含煙瑤草短。萬松亭下清風滿。秦聲一曲此時聞, 嶺泉嗚咽南雲斷。來自長陵小市東,蕣華零落瘴江風。 侍兒掩泣收銀甲,鸚鵡不言愁玉籠。博山爐中香自滅, 鏡奩塵暗同心結。從此東山非昔遊,長嗟人與弦俱絕。
|
【註釋】:
鸞:
①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山海經·大荒南經》:“爰有歌舞之鳥,鸞鳥自歌,鳳鳥自舞。”(爰:助詞。)②車鈴。後作“鑾”。司馬相如《上林賦》:“建華旗,鳴玉鸞。”③鸞車。辛棄疾《江神子》:“玉簫聲遠憶驂鸞。”鏘:
①[擬]形容金屬或玉石碰撞的聲音。《詩經·大雅·民》:“八鸞~~。”②[鏘鏘]1. [擬]形容鳳凰鳴叫聲。《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是謂鳳皇於飛,和鳴~~。”2. [擬]形容樂器聲。《呂氏春秋·古樂》:“其音若熙熙淒淒~~。”3. [形]高高的樣子。張衡《思玄賦》:“逾高閣之~~。”渡:
①渡過江河。鄭谷《淮上與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②指越過,跨過;由此及彼。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茅飛渡江灑江郊。”③渡口。多用作地名。陸遊《書憤》:“樓船雪夜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④劃船。李清照《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漢:
①河流名。漢水,也稱漢江。為長江最長的支流,發源於陜西省寧強縣,流經陜西、湖北,在武漢市入長江。《孟子·滕文公上》:“決汝、漢,推淮、泗,而註之江。”②天河;銀河。《漢書·天文志》:“(王梁)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③男子。陸遊《雨夜不寐,觀壁間所張魏鄭公砥柱銘》:“世間豈無一好漢,叱吒喑(yīn)嗚氣吞虜。”(喑嗚:怒喝聲。)④朝代名。1. 劉邦建,公元前206~公元8年,史稱“西漢”;劉秀建,公元25~220年,史稱“東漢”。2.五代之一。劉知遠建,公元947~950年,史稱“後漢”。⑤民族名。漢族。《漢書·匈奴傳下》:“近西羌保塞,與漢人交通。”九:
①數詞。《淮南子·天文》:“三三如九。”②泛指多數。《楚辭·離騷》:“雖九死其猶未悔。”《左傳·襄公十一年》:“八年之中,九合諸侯。”(合:盟會。)司馬遷《報任安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雛:
①幼禽。《孟子·告子下》:“力不能勝一匹雛,則謂無力人矣。”白居易《晚燕》詩:“百鳥乳雛畢。”②指幼小的動物。李商隱《驕兒詩》:“兒當速成大,探雛入虎穴。”③幼兒。杜甫《彭衙行》:“眾雛爛漫睡。”威:
①威嚴;有威儀。《論語·述而》:“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②威勢;威力。《詩經·周頌·我將》:“畏天之威。”《左傳·文公七年》:“叛而不討,何以示威?”(討:征伐。)③使……害怕;威懾。《周易·系辭下》:“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墨子· 七患》:“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④害怕;畏懼。《詩經 · 小雅 ·常棣》:“死喪之威。”(喪:亡。)《莊子·漁父》:“未嘗見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鳳:
①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神瑞之鳥。雄稱鳳,雌稱凰。《詩經·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崗。”②比喻聖德之人。《論語·微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③借喻帝王。李商隱《夢令狐學士》:“鳳詔裁成當直歸。”鳴:
①[動]鳥叫。吳均《與朱元思書》:“好鳥相~,嚶嚶成韻。”②[動]泛指獸、蟲等叫。《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食野之蘋。”③[動]物體發出聲音。《楚辭·卜居》:“黃鐘毀棄,瓦釜雷~。”④[動]表達,抒發己見。韓愈《送孟東野序》:“莊周以其荒唐之言~。”⑤[動]聞名。侯方域《馬伶傳》:“梨園以技~者,無慮數十輩。”朝:
(一)①朝見。《禮記·內則》:“昧爽而朝。”②拜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邛(qióng)令繆為恭敬,日往朝相如。”(臨邛:地名。令:縣令。繆:詐。)③朝廷。《詩經·齊風·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④朝代。杜甫《諸將》:“漢朝陵墓對南山。”⑤政事。《西京雜記》卷一:“上(漢武帝)時服此裘以聽朝。”(服:穿。)⑥官府大堂。《後漢書·劉寵傳》:“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⑦介詞。面對;向。[朝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商朝曾在這裡建都。 (二)zhāo ①早晨。《詩經·小雅·北山》:“偕偕士子,朝夕從事。”②日;天。白居易《長恨歌》:“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朝陽:
①初升的太陽。潘嶽《藉田賦》:“若湛露之晞~~兮,眾星之拱北辰也。”②指山的東面。《詩·大雅·卷阿》:“梧桐生矣,於彼~~。”陽:
①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尚書·禹貢》:“岷山之陽,至於衡山。”《詩經·秦風·渭陽》:“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曰:句首助詞。無義。)地名第二個字為“陽”的,一般都來自這個意義。②太陽;陽光。《詩經·小雅 ·湛露》:“匪陽不晞。”(匪:非。晞:曬幹。)《孟子 · 滕文公上》:“秋陽以暴(pù)之。”(暴:曬。)③溫暖。《管子 ·地數》:“陽春農事方作。”④鮮明;明亮。《詩經·豳風·七月》:“我朱孔陽。”(朱:紅色。孔:甚。)⑤表面上;假裝。《韓非子·說難》:“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⑥古代哲學概念。與“陰”相對。用以概括諸事物兩大對立面的一個方面。《楚辭·九章·涉江》:“陰陽易位,時不當兮。”(時不當:生不逢時。)⑦通“佯”。假裝。《漢書·田儋傳》:“儋陽為縛其奴。”⑧古邑名。春秋燕地。在今河北省唐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