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鸿章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李鸿章的事迹|史鉴
释义

李鸿章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李鸿章的事迹|史鉴

李鸿章(公元1823—1901年)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助侍郎吕贤基在籍办团练对抗太平军。八年,入曾国藩幕,襄办营务。十一年,编练淮军。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率淮军抵上海,合英法军与太平军战,任江苏巡抚,四年,署两江总督。五年,继国藩为钦差大臣。六年,授湖广总督,击败捻军,加太子太保。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海通商事务大臣,曾倡办洋务,以图自强。二十二年,擅订《中俄密约》,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华,为钦差大臣,签订《辛丑条约》。



〔正史〕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合肥人。父文安,刑部郎中。其先本许姓。鸿章,道光二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从曾国藩游,讲求经世之学。

国家旧制,相权在枢府。鸿章与国藩为相,皆总督兼官,非真相。然中外系望,声出政府上,政府亦倚以为重。其所经画,皆防海交邻大计。思以西国新法导中国以求自强,先急兵备,尤加意育才。初,与国藩合疏选幼童送往美国就学,岁百二十人。期以二十年学成岁归为国效用,乃未及终学而中辍。鸿章争之不能得,随分遣生徒至英、德、法诸国留学。及建海军,将校尽取才诸生中。初在上海奏设外国学馆,及莅天津,奏设武备海陆军,又各立学堂,是为中国讲求兵学之始。尝议制造轮船,疏言:“西人专恃其炮轮之精利,横行中土。于此而曰攘夷,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亦非无具而能保守之也。士大夫囿于章句之学①,苟安目前,遂有停止轮船之议。臣愚以为国家诸费皆可省,惟养兵设防、练习枪炮、制造兵轮之费万不可省。求省费则必屏除一切,国无与立,终无自强之一日矣。”

光绪元年,台湾事变,王大臣奏筹善后海防六策。鸿章议曰:“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事,主客之形,皆适相埒②,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往来自如。阳托和好,阴怀吞噬,一国生事,诸国搆煽③,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瞬息千里,军火机器,工力百倍,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而环顾当世,饷力人才,实有未逮④,虽欲振奋而莫由。《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盖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近时拘谨之儒,多以交涉洋务为耻,巧者又以引避自便。若非朝廷力开风气,破拘挛之故习,求制胜之实际,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于今日者。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立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

鸿章持国事,力排众议。在畿疆三十年,晏然无事。独究讨外国政学、法制、兵备、财用、工商、艺业。闻欧美出一新器,必百方营购以备不虞。尝设广方言馆、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磁州、开平煤铁矿、漠河金矿;广建铁路、电线及织布局、医学堂;购铁甲兵舰;筑大沽、旅顺、威海船坞台垒;遴武弁⑤送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筹通商日本,派员往驻;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凡所营造,皆前此所未有也。初,鸿章办海防,政府岁给四百万。其后不能照拨,而户部又奏立限制,不令购船械。鸿章虽屡言,而事权不属,盖终不能竟阙功焉。

三年,晋、豫旱灾,鸿章力筹赈济。时直隶亦患水,永定河居五大河之一,累年漫决,害尤甚。鸿章修复金门闸及南、上、北三灰坝。卢沟桥以下二百余里,改河筑堤,缓其溜势。别浚大清河、滹沱河、北运河、减河,以资宣泄,自是水患稍纾⑥。

五年,命题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神主⑦,赏加太子太傅衔。六年,巴西通商,以全权大臣定约。八年,丁母忧,谕俟百日后以大学士署理直隶总督,鸿章累辞,始开缺,仍驻天津督练各军,并署通商大臣。朝鲜内乱,鸿章时在籍,趣赴天津,代督张树声饬提督吴长庆率淮军定其乱,鸿章策定朝鲜善后事宜。九年,复命署总督,累乞终制,不允

十年,法越搆兵,云贵总督岑毓英督师援越。法乃自请讲解,鸿章与法总兵福禄诺议订条款、既竣,而法人伺隙陷越谅山,薄镇南关、兵舰驰人南洋,分扰闽、浙、台湾,边事大棘。北洋口岸,南始烟台,北迄山海关,延袤几三千里,而旅顺口实为首冲,乃檄提督宋庆、水师统领提督丁汝昌守旅顺,副将罗荣光守大沽,提督唐仁廉守北塘,提督曹克忠、总兵叶志超守山海关内外,总兵全祖凯守烟台,首尾联络,海疆屹然。十一年,法大败于谅山。计穷,复寻成。授全权大臣,与法使巴德纳增减前约。事平,下部议叙。是年朝鲜乱党入王宫,戕执政大臣六人。提督吴兆有以兵入护,诛乱党,伤及日本兵。日人要索议统将罪,鸿章严拒之,而允以撤兵寝其事。九月,命会同醇亲王办理海军。

十二年,以全权大臣定《法国通商滇粤边界章程》。十三年,会订《葡萄牙通商约》。十四年,海军成船二十八,檄饬海军提督丁汝昌统率全队,周历南北印度各海面,习风涛,练阵技,岁率为常。十五年,太后归政,赏用紫缰。十七年,平热河教匪,议叙。十九年正月,鸿章年七十,两宫赐“寿”。二十年,赏戴三眼花翎,而日朝变起。

初,鸿章筹海防十余年,练军简器,外人震其名,谓非用师逾十万,不能攻旅顺,取天津、威海。故俄、法之警,皆知有备而退。至是,中兴诸臣及湘淮军名将皆老死,鲜有存者。鸿章深知将士多不可恃,器械缺乏不应用,方设谋解纷难,而国人以为北洋海军信可恃,争起言战,廷议遂锐意用兵。初败于牙山,继败于平壤,日本乘胜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失。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夺我兵舰,海军覆丧殆尽。于是议者交咎鸿章,褫其职,以王文韶代督直隶,命鸿章往日本议和。二十一年二月,抵马关,与日本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陆奥宗光议,多要挟。鸿章遇刺伤面,创甚⑧,而言论自若,气不少衰。日皇遣使慰问谢罪,卒以此结约解兵。会订条款十二,割台湾畀之,日本悉交还侵地。七月,回京,入阁办事。

十二月,俄皇加冕,充专使致贺,兼骋德、法、英、美诸国。二十二年正月,陛辞,上念垂老远行,命其子经方、经述侍行。外人夙仰鸿章威望,所至礼遇逾等,至称为东方毕士马克。与俄议新约,由俄使经总署订定,世传《中俄密约》。七阅月,回京复命。两宫召见,慰劳有加,命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二十三年,充武英殿总裁。 二十四年,命往山东查勘黄河工程。疏称迁民筑堤,成工匪易,惟择要加修两岸堤埝,疏通海口尾闾,为救急治标之策。下其奏,核议施行。

十月,出督两广。二十六年,赏用方龙补服。拳匪肇乱,八国联军入京,两宫西狩。诏鸿章入朝,充议和全权大臣,兼督直隶,有“此行为安危存亡所系,勉为其难”之语。鸿章闻警兼程进,先以兵剿畿甸匪,孑身⑨入京,左右前后皆敌军,日与其使臣将帅争盟约,卒定和约十二款。二十七年七月,讲成,相率退军。

大乱之后,公私荡然。鸿章奏陈善后诸务,开市肆,通有无,施粥散米,中外贴然。并奉诏行新政,设政务处,充督办大臣,旋署总理外务部事。积劳呕血薨,年七十有九。事闻,两宫震悼,赐祭葬,赠太傅,晋封一等候,谥文忠。入祀贤良祠,安徽、浙江、江苏、上海、江宁、天津各建祠以祀,并命于京师特建专祠。汉臣祀京师,盖异数也。

鸿章长躯疏髯,性恢廓,处荣悴显晦及事之成败,不易常度,时以诙笑解纷难。尤善外交,阴阳开阖,风采凛然。外国与共事者,皆一时伟人。及八国定盟,其使臣大将多后进,视鸿章皆丈人行也,故兵虽胜,未敢轻中国。闻其薨,咸集吊唁,曰:“公所定约不敢渝。”其任事持大体,不为小廉典谨。自壮至老,未尝一日言退,尝以曾国藩晚年求退为无益之请,受国大任,死而后已。马关定约还,论者未已,或劝之归。鸿章则言:“于国实有不能恝然之谊,今事败求退,更谁赖乎?”其忠勤皆类此。居恒好整以暇,案上置宋拓《兰亭》,曰临摹百字,饮食起居皆有恒晷。长于奏牍,时以曾、李并称云。



《清史稿》卷四一一



〔注 释〕



①囿于章句之学:局限于传统的经学。②相埒:相当。③搆煽:起哄,响应。④未逮:不如,不及。⑤遴武弁:选择军事人才。⑥稍纾:稍平息。⑦神主:死者的牌位。⑧创甚:伤势沉重。⑨孑身:只身,一个人。⑩恢廓:恢谐大度。(11)恝然之谊:恝(jia)然,即不经心,无动于衷。恝然之谊即关系一般。



〔相关史料〕



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正月,帝俄皇帝尼古拉将行加冕典礼,清廷命李鸿章为头等钦差大臣赴莫斯科祝贺,并历聘欧美各国以修好。……李鸿章乘法邮船,到达俄国海岸,俄皇遣大臣到码头检阅,鼓乐相迎。李达彼得堡,俄皇又派大臣到郊外迎接。李鸿章参见俄皇、俄后于柴斯西姆宫,俄皇优礼毕至。李鸿章到莫斯科住俄商巴劳甫家中,此人曾在中国经商,俄皇命他款待李鸿章。李鸿章在红村行宫行聘贺礼后,俄皇在列山得达故宫设宴招待。俄国涅司涅瑙弗孤卢市开集典礼,邀李鸿章参加,此集每年举行一次。李鸿章此次访俄,达两个月之久,与俄皇尼古拉交谈事极机密,中俄密约即在该时议定。后来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曾在国外报章上发表该约内容数则。现经迈去世已久,已无人忆及该约之详细内容矣。俄皇尼古拉赠李鸿章宝星一枚,宝星上满镶以钻石,大者三百四十七颗,小者数十颗,附宝星执照一纸,译文为“大俄国大皇帝兼波兰芬兰等处王爵全俄地方自专尼古拉第二为发给执照事,兹大清大皇帝特简大学士一等伯李鸿章为头等专使,朕特沛殊恩,赏给本国钻石宝星名阿列克三得尔聂甫斯奇以便佩带,用示优异。俄皇室,俄皇亲笔签名。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公元1896年5月22日。莫斯科首都,总理宝星处大臣倭兰策甫达什阔甫签名。”



李家琛《李鸿章事迹数则》



方日本交涉初起,鸿章力主和议,谋撤牙山兵,未果。其后袁世凯叶志超请济师又不报,至是海陆军皆失利。廷议以鸿章未能迅赴戎机,致日久无功,诏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



民国·印鸾章《清鉴》



(清光绪十三年,李鸿章为黑龙江金矿事上奏)奏称光绪十三年春,鸿章派道员李金镛带同员司由墨尔根入山勘道,度地兴工,缔造经营(金矿)。时历二载,规模始具,开厂后招回流民数千,募练护矿防勇一营,并于漠河口各处建造房屋,广集商贩,沿江旷之地,设法垦种,屯牧并兴,以绝域穷荒人迹罕到之地,兵民辐辏,商贾繁兴,屹然为边陲重镇。十六年(1890年)秋,李金镛病故,后派袁大化接办,力持危局,规划井然,三年以来,先后出金砂六万二千余两。除陆续归还借款,分给商股官利外,所有勇夫饷械粮运及各局经费,均由该厂筹给,不费公家之款,并提存余利,解充黑龙江军饷,以伸报效,实属办理得法,成效昭彰。况该厂未经开办以前,俄人越界私采,出入自由,该处距将军都统所驻,均极窎远,防范虽周,时虞侵占。今自开矿以来,上至奇乾河,下至爱珲,沿江两千余里,员弁丁夫,往来不绝,所募护矿营勇,训练精强,沿边卡伦,声势联络,与黑龙江北岸俄城,隐然对抗。外以折强邻窥伺之渐,内以立百年富庶之基,其有益于国计民生,殊非浅鲜。在事文武员弁及司事人等,应请从优奖叙,以示鼓励,诏从其请。



民国·印鸾章《清鉴》



(清光绪十九年,李鸿章上奏)略谓:臣于光绪八年(1882),因华商禀请分招商股,在上海设立机器织布局,以华棉纺织洋布,酌轻成本抵敌洋产,上年复派绅商添筹资本建厂开机,每日夜已能出布六百匹,销路颇畅,正拟推广纺纱,渐收利益。乃据江海关道禀报九月初十日,该局清花厂起火,适值狂风,旋救不及,厂货被灾。当经派员会查,所剩基地局房。估价摊派,惟查洋货进口,以洋布洋纱为大宗。光绪十八年(1892),洋布进口值银三千一百余万两,洋棉纱进口,值银二千一百余万两;中国出口丝茶价值不能相抵。布缕为民间日用所需,机器所纺织者轻软匀净,价值尤廉,故远近争购。岂知多销一分洋货,即少用一份土产,是以因势利导,不得不用机器仿造,必使所仿(纺)之纱,与洋纱同,所织之布,与洋布同,庶几华棉有销路,华工有生机,华商亦沾余利。此事断难中止,亦难缓图,应仍在上海另设机器纺织总局,筹集款项,官督商办,以为提倡,并厘订章程,号召华商多设分厂,以资推广,方可以土产敌洋货,力保中国商民自有之权利。谋始图成,得人尤难。查津海关道盛宣怀,历办轮船招商局及各省电报局,著有成效,于商务洋务,尚肯苦志研求,拟派令赴沪,会同江海关道聂缉榘,为前局妥为结束,截清界限,分筹资本,一面规复旧局,一面设方扩充。俟该道等筹办稍有头绪,随即续奏。



民国·印鸾章《清鉴



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可师,而不知改变。从前法人滋事,该督徬徨无策,幸而不北来,得以无事。当其事该督谓无海军,以致不能出海,于是创办海军,靡帑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此次战事,实为李鸿章因循怠弛所酿成。当日若从汪凤藻袁世凯叶志超益师之请,予先进兵,何至险要为倭所据、韩王为倭所虏,使敌人著著占先而我兵无可进之路?乃该督事事听洋人怂恿,大坠缓兵之计。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二。牙山之捷,趁此声威,添兵迅剿,足慑敌胆;乃任其孤军无援,置叶军生死于不顾。高陛轮船载兵前往,日本奸细打去密电,致倭艘截系海口,歼我士卒,而不能先事觉察,予为防备。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三。丁汝昌闟茸无赖②,不能察之于平日;至临事之畏缩不前,又复曲为回护,而不立正军法以激励将士,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四。获敌奸细,不加穷追,且欲纵之,知敌装煤米,不复过问,又听他国洋人之策,意欲主和,平壤顿兵,该督不令攻打,显违诏旨,无复人心,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五。当未奉决战谕旨之先,欲倩俄人打倭,计不遂,又欲倩英人打倭,计又不遂,及圣谕煌煌,该督亦自知堕洋人狡谋,仰屋吁嗟,寝食俱废。近更忽明忽昧,坚愎自用,凡言战者,辄加斥责,而又听信二三佥邪不可轻战之言,他国洋人又从而恫喝之,隐持之。该督挟有欲和之意,以奉旨严切,未敢公然出口,而其心实无战志,故藉口兵轮少,又曾买舟舰,以缓我师。无论临渴掘井,断不济事,即刻日来华,又安能猝得熟悉海道之将统领此船?平壤业已万余人,何至不可一战?乃计不出此,该督胸有欲和之见存也。故津人传说,以为即其所亲附者亦无不以秦桧目之。夫能战而后能和;乃一味优媚,损国威而懈士心,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六。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



李鸿章利用洋兵与太平军作战,屡获大胜,巩固了淞护防务,清廷优诏李鸿章任江苏巡抚。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李鸿章军队先后解常熟之围,收复太仓,攻克昆山新阳,继而包围了苏州城。苏州城内太平军谭绍光等八王见李兵势锐不可当,通过洋人戈登的保证与李鸿章议降,主要条件为:一、保证原来军队编制不变,有愿退伍者听之。二、一概不剃头。三、交出苏州半城。李鸿章对这样有条件的投降,颇有顾虑,认为八王手下军队很多,不好驾驭,又恐怕是诈降。程学启极力主张将计就计,假作受降,暗设埋伏,杀了八王,斩草除根。李鸿章也就同意。二人密谋已定,就在苏州城外李鸿章的军营中设宴邀请八王受降。八王到后,宴席之间,外面飞马报道,叫李鸿章前去接旨。就在李鸿章离开不久,程学启一声暗号,八王就被暗伏的刀斧手砍死。



李家琛《李鸿章事迹数则》



在莫斯科的亚洲代表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就是由一支豪华的侍从队伍陪同前来参加尼古拉二世加冕大典的北京的全权特使李鸿章。根据维特的评价,他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当时位居中国的最高职务”。李鸿章旁若无人,厚颜无耻地用嘲笑的口吻把“贺登卡惨剧”称为区区小事,不仅不值得怜惜,而且根本用不着介意。这位中国的大臣劝冯·德·帕连和其他朝臣对这桩造成大量死亡的惨剧“放宽心些”。朝臣们颇感兴趣地听着这位谋士援引“中华帝国”实践中的奇特事例来佐证他的教海。维特叙述道:“李鸿章及其随从一行驱车抵达……他走进小亭,当我迎上去时,他通过翻译官问我:‘听说发生了一起大惨祸,有两千人左右伤亡,此事可真?’我不乐意地回答道,是,实有其事,发生了这样不幸的事情。李鸿章对此向我提出一个问题:‘请问,难道要将这不幸的事件的全部经过情形详细禀报皇上吗?’我说,已经禀报了。李鸿章摇摇头对我说:‘嘿,你们这里的官员太没有经验了。记得我当直隶总督的时候,我统辖的省份发生一次鼠疫,死了好几万人。我经常呈奏皇上,我们一切都顺遂……当他问我有没有发生什么瘟疫疾病时,我回报说,没有任何瘟疫,老百姓都安居乐业。’然后,李鸿章像是总结似的说:‘皇帝嘛就是皇帝。干吗他一定要知道,我干吗要用他帝国死去好几万人的消息去给他添烦恼呢?’”



〔苏〕卡斯维诺夫《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评传》



窃维统兵大员,贵有谋,贵有识,尤贵有气。气盛则精神周到,悉合机宜,气衰则一味因循,苟幸无事。李鸿章前办发捻,威名非不振,智略非不优,其功绩昭昭在人耳目。此次倭人肇衅,特癣疥之疾耳。乃竟手足无措,布置乖方,始则观望迟回,不速派重兵扎住朝鲜要隘,继则苟且敷衍,不多筹军火接济前敌行营。而所派将领又复任用非人,丁汝昌畏避不前,卫汝贵不战自溃,方伯谦临阵退缩,孙显寅率营先逃。两月以来,贻误竟至于此极!此无他,年老昏庸,志衰意乱,以一人而综北洋兼海军,实非思虑所能贯注也。议者或以其威望素著,有系观听,并以其统帅淮军历时已久,一旦遽易生手,诚恐别生事端。然李鸿章在当时虽能用淮军以平发捻③,而在今日必不能用淮军以制倭人。况年逾七十,纵有一息尚存之志,难保其百年不尽之身。



《中日战争》(一)



(沈瑜庆)光绪十五年己丑大病几殆,历三月始愈。次年庚寅,决意南归,以年家子①谒直隶总督李鸿章于天津,鸿章为作书荐之于两江总督曾国荃(沅浦),书云:“刑部主事沈瑜庆,文肃第四子,会试报罢,南归过津来见。少年明干,才器颇佳,询悉景况甚艰,不能久居京秩。以南洋去家较近,差使尚多,将谒崇阶,乞备驱策,以资历练,且藉薪水以为家计。窃意水师学堂,创造方新,当有用人之处,自文肃首开闽厂,今已三世,从事船政,规模得失,闻见能详,若使备员其间,可收督察之效,否则上海机器局派以会办,藉资练习,悉出栽培之厚。惟其门内食指繁多,必月得百金,乃资生活,尚冀优给薪俸,实感逾格之施④。文肃殁无几时,其子弟已不能家食。然皆器识通敏,谨守家法,秀孝相继,振兴可期,犹叹廉吏之可为。两江声迹未遥,今为其子谋位置,似尚人情所共服。我公笃念故旧,知必乐为甄植⑤。鸿章与文肃交好逾四十年,视其子弟,不同恒泛,故不觉其言之谆恳也。”此一八行书,语语诚款周至,非同一般酬应介绍函牍,故瑜庆持函谒曾,即奉札委为江南水师学堂会办!其后瑜庆复改官道员,指分江苏省试用,委办水师学堂,历任淮扬海兵备道,江西布政使等职,官江南甚久,皆发轫⑥于此。



沈云龙《近代史事与人物》



〔注 释〕



①身膺疆寄:指李鸿章主管外交大权。②闟茸无赖:糊涂而不负责。③发捻:指捻军。④逾格之施:超过规定的赏赐。⑤甄植:识拔培养。⑥发轫:轫指车轮。发轫即开始。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