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在,宝钗鸾镜,端不负平生。”诗句出处:《满庭芳》;是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
鹦鹉洲边,芙蓉城下,迥然水秀山明。小舟双桨,特地访云英。惊破兰衾好梦,开朱户、一笑相迎。良宵永,南窗皓月,依旧照娉婷。别来,无限恨,持杯欲语,恍若魂惊。念霎时相见,又惨离情。还是匆匆去也,重携手、密语叮咛。佳期在,宝钗鸾镜,端不负平生。
《满庭芳》宋朝诗人蔡伸的作品。【注释】:
佳:
①美;美好。傅玄《吴楚歌》:“燕人美兮赵女佳。”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②赞美。苏舜钦《和韩三谒欧阳九之作》:“韩子我所佳。”佳期:
美好的时期。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如梦。”期:
(一)①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约定。《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②预定的时日;期限。《史记 ·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③限量;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只:语气词。)④期望;要求。《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有节。”(节:节余。)在:
①存在;在世。《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范缜《神灭论》:“岂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状态。张华《情诗》:“处欢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长”。(愒:贪。)③处;处所。陶潜《饮酒》之二:“衰荣无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于;取决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⑤问候;慰问。《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寡人:卫献公自称。淹恤:久遭忧患。吾子:指卫大夫大叔文子。)⑥观察;审察。《尚书 ·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璇玑玉衡:玉饰的天体观测仪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词。引进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柳宗元《田家》诗:“迎新在此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禽操宜在今日。”(将军:指孙权。操:曹操。)⑧和“所”连用,表示强调,其下多连“不”等。⑨终结。《尚书·吕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仅仅。《汉书·贾谊传》:“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宝:
①珍贵的东西。《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随:指随侯珠。和:指卞和璧。)苏轼《和子由》:“千金买战马,百宝装刀镮。”②珍贵的。贾谊《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③帝、后、太子的印玺。《新唐书·车服志》:“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④珍爱。《尚书·旅獒》:“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迩:近。)钗:
妇女的一种首饰,形状似叉。萧衍《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鸾:
①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山海经·大荒南经》:“爰有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助词。)②车铃。后作“銮”。司马相如《上林赋》:“建华旗,鸣玉鸾。”③鸾车。辛弃疾《江神子》:“玉箫声远忆骖鸾。”鸾镜:
饰有鸾鸟图案的妆镜。白居易《太行路》:“何况如今~~中,妾颜未改君心改。”端:
①正;直;端正。《魏子》:“形端则影直。”又公正。贾谊《治安策》:“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②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孙子兵法·势篇》:“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③开头;发端。王安石《荀卿》:“知己者,智之端。”④缘由;来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⑤量词。布帛长度单位。倍丈为端。一说六丈为端,又说一丈六尺为端。《盐铁论·力耕》:“中国一端之缦。”⑥审视;细看。司空图《障车文》:“且子细思量,内外端相,事事相称,头头相当。”⑦副词。1. 正好。张说《破阵乐》:“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2.终究。蔡伸《满庭芳》:“端不负平生。”3. 究竟。陆游《幽事》:“余年端有几?”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负:
①凭仗;倚靠。《左传·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②依靠;倚仗。《礼记·孔子闲居》:“负墙而立。”③用肩、背来负载东西。《孔子家语·致思》:“(子路)为亲负米百里之外。”杜牧《阿房宫赋》:“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④担负;承担。《庄子·逍遥游》:“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⑤具有。刘禹锡《学阮公体三首》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⑥蒙受;遭受。《管子·法禁》:“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⑦违背;背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⑧辜负;对不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⑨失败;失利。与“胜”相对。苏洵《六国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⑩亏欠(钱)《汉书·邓通传》:“尽没入之,通家尚负责(zhài)数巨万。”(责:同“债”。)(11)通“妇”。老妇。《史记·陈丞相世家》:“户牖富人有张负。”平:
①平坦;不倾斜。《吕氏春秋·应同》:“平地注水,水流湿。”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②整治使平。《列子·汤问》:“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③公平;公正。《诗经·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④均平;齐一。《周易·乾》:“云行雨施,天下平也。”⑤平定;平息。《左传·庄公十三年》:“会于北杏,以平宋乱。”⑥安静;安定。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⑦平常;平时。《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饮食言笑如平常。”⑧一般;普通。白居易《两朱阁》:“忆昨平阳宅初置,吞并平人几家地!”⑨媾和;讲和。《左传·桓公八年》:“秋,随及楚平。”(随:国名。)⑩通“评”。评议。《商君书·更法》:“孝公平画。”平生:
①一生,毕生。黄滔《游东林寺》:“~~爱山水,下马虎溪时。”②平素,平时。杜甫《梦李白》:“出门搔白首,若负~~志。”生:
①生长;长出。《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②活着;生存。《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③生命;性命。《韩非子·解老》:“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禄:俸禄。持:维持。)④产生;发生。《韩诗外传》卷五:“水渊深广,则龙鱼生之。”⑤生育;诞生。《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⑥生存的期间,指人的一生;一辈子。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⑦生活;生计。柳宗元《捕蛇者说》:“乡邻之生日蹙(cù)。”(蹙:窘迫。)⑧不熟的。1. 未煮或未煮熟的。《吕氏春秋·适音》:“大飨之礼,上玄尊而俎生鱼。”2.未加工炼制的。《洛阳伽蓝记·城北》:“头后垂二尺生绢。”⑨读书的人。《史记·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