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伐木》 - 《诗经·小雅》 |
释义 | 《伐木》 - 《诗经·小雅》《诗经·小雅》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 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 〔矧(shen)〕何况。〔伊人〕这人。〔友生〕朋友。〔神之听之〕历来注解纷歧:一般多释为“神明听之”。《洪范》五行传注作“神之圣之”,心明曰圣,神谓神化,明谓明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释神为慎,诫也;释听为从,听从也。 这是《小雅》中宴享亲友的乐歌,全诗三章,这里选的第一章,是《诗经》中谈论友谊的著名篇章。这十二句意译如下: 伐木响丁丁,鸟儿叫嘤嘤,飞自深谷里,落到乔木上。那嘤嘤鸟叫呀,寻求朋友来和鸣。看那鸟儿呀,还求朋友和鸣,何况我们这些人啊,怎么能不要友朋?神明听说人类相亲相爱,也会降下和乐安宁。 全诗以伐木起兴,由丁丁的伐木声引发鸟儿嘤嘤的鸣声,然后以鸟类作譬,抒发议论。在大自然中,鸟禽寻求和鸣是习见的现象,作者就以这浅近的事例,来劝说人类要交结朋友:鸟儿尚且频频呼唤同伴来和鸣,何况我们人类呢,难道还不如鸟儿吗?人类应该象鸟儿一样相亲相爱,社会也就实现了幸福和平。 以诗言理,大多流于枯燥平板。这首诗运用了比兴手法,使用了拟声、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段:前四句摹声绘色,景物如画;中四句以鸟作譬,要言不烦;末四句一个反问句自问自答,又饶有风趣。全章句法多变化,通过生动的形象说明道理。这样的写法,对后人以理入诗,颇多参考之处。诗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早已成为后人习用的寻求友谊的成语。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