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已蓝袍拥绣荪。”诗句出处:《减字木兰花》;是宋朝诗人程大昌的作品。
距春五日。吉语搀先来饮席。易卦占新。八八周轮又再轮。开年定好。定把笙歌更药裹。旧怕无孙。今已蓝袍拥绣荪。
《减字木兰花》宋朝诗人程大昌的作品。【注释】:
诗文 | 今已蓝袍拥绣荪。 |
释义 | 今已蓝袍拥绣荪。 “今已蓝袍拥绣荪。”诗句出处:《减字木兰花》;是宋朝诗人程大昌的作品。 距春五日。吉语搀先来饮席。易卦占新。八八周轮又再轮。开年定好。定把笙歌更药裹。旧怕无孙。今已蓝袍拥绣荪。 《减字木兰花》宋朝诗人程大昌的作品。【注释】: 今:①此时;现在。《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战国策·赵策四》:“老夫今者殊不欲食。”《左传·襄公二年》:“(崔子)今不来矣。”②现代。与“古”相对。《礼记·中庸》:“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反:违反。)《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③今日。《诗经·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今兮。”(庶:多。士:指未婚男子。迨dài:及;到。)④当今。《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⑤将要;将会。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⑥不久。《史记·申屠嘉列传》:“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⑦假如;如果。《史记·项羽本纪》:“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已:①停止。《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②完毕。《战国策·齐策二》:“言未已,齐让又至。”(让:责备。)③罢免。《论语·公冶长》:“(子文)三已之,无愠(yùn)色。”(愠:怨恨。)④疾止;病除。柳宗元《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大风:麻风病。)⑤副词。1. 已经。《史记·蒙恬列传》:“扶苏已死。”2.随后;旋即。《史记·项羽本纪》:“废以为侯,已又杀之。”3. 太;过分。《诗经·小雅·巧言》:“昊(hào)天已威。”(昊天:天。)⑥通“以”。介词。和方位词“来”、“上”、“下”、“东”、“西”等结合,表示对时间、范围的限制。《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自丞相雍已下皆谏。”⑦语气词。用法同“矣”。用于句末,表示确定语气。《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斯恶已:就显出丑恶了。)蓝:①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可提制蓝色染料。《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蓝色。《论衡·本性》:“至恶之物,不受蓝朱之变也。”③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出内府财,厔建僧蓝。”④姓。《战国策》:“中山太守蓝诸。”袍:①长衣。《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②指战袍。《新唐书·哥舒翰传》:“制袍十万以赐其军。”拥:①抱;怀抱。《仪礼·公食大夫礼》:“左拥簠(fǔ)梁,右执湆(qì)以降。”(簠:承稻粱的器皿。湆:肉汁。)②执持。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③据有;拥有。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④围着;簇拥。范成大《峨眉山行记》:“炽炭拥炉危坐。”(炽:火旺。危坐:端坐。)柳永《望海潮》:“千骑拥高牙。”(高牙:牙旗,借指高级官吏。)⑤拥挤;阻塞。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雪拥蓝关马不前。”⑥扶助;护卫。《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并争,汉拥立呼韩邪单于。”⑦遮掩。《礼记·内则》:“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拥护]扶助;护卫。《汉书·陈汤传》:“(郅支)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因辱汉使者江迺始等。”绣:①刺绣。李白《赠裴司马》诗:“绣成歌舞衣。”②刺绣品。李白《赠宣城越太守悦》诗:“脱绣归田园。”③华丽的;精美的。杜甫《清明》诗:“绣羽衔花他自得。”荪:香草名。一名“荃”。屈原《九歌·湘夫人》:“荪壁兮紫坛。”(紫:紫贝。)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