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什么是特拗? |
释义 | 什么是特拗?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 “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 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 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这样的句式叫做特拗,这是唐诗中的常见句 式,例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 了“平平仄平仄”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律诗第 七句。甚至引为时尚,例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又如杜荀鹤的《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绝句中也经常用到这样的特拗句式,一般用于第三句,例如李 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又如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特拗句式,有几点需要特别强调: (1)在使用特拗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 是可平可仄。 (2)特拗一般多用于律诗之第七句,绝句之第三句。 (3)特拗因是常用句式,甚至是时尚句式,故不必救。 通过以上实例及讲解,我们对各种拗句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 了除标准平仄格式外,还有很多变通手段。恰当地使用各种拗句, 对我们今后的创作是大有裨益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