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说姚合《寄紫阁无名头陀(自新罗来)》五律 |
释义 | 说姚合《寄紫阁无名头陀(自新罗来)》五律姚合与贾岛齐名。在晚唐诗人中,姚、贾形成了一个自立门户的诗派。两人诗风相近,但姚更注意修辞炼句。姚诗涉及同僧人交往的作品不少,而诗境似不及贾岛那样枯寂幽冷。这里选析的一首姚诗,足以体现其殊途同归的宗教观和一视同仁的涉外思想(请允许我借用这个新术语)。 此诗以说理为主。第一、二句总括一切佛教徒而言。“峭行”(“行”读去声),指各种艰苦修行的行为、步骤;“如如”,佛家语,指修持之功到了一定程度,能领悟佛理,进入一个圆融而无拘滞窒碍的自然境界。凡达到此境界者皆得成佛,不论你是圣者还是愚者。言外指这位从新罗国(按:新罗、百济、高句骊三国皆在今朝鲜版图内,这三国在唐代与中国都有交往)来的无名僧人,在一般人眼中他未必是圣者,但他却可能是一位得道高僧。第三、四句写这位僧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一是他从来不睡觉。作者认为,此僧懂得做梦乃是人心中有妄念所致,而人一睡着便难免做梦,为了祛妄,他才昼夜无眠。二是他无名无号。作者认为,他为了避免外来干扰,爽性连名号都没有,这样人们就可以不同他打招呼了。僧人不眠,本是苦修的一种方式;至于这位僧人的不眠是否由于“知梦妄”,那只是作者的推测。同理,为了“免人呼”而不起名字,也是悬揣之词。不过这种推测却体现了作者对这位僧人的崇敬之情。由于主观上认为他道行高深,才有此觉悟而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故虽极写此僧修养之高,却属虚笔。第五、六两句则为写实。上句写此僧翻山越海,以遍求禅理,足见其道心之坚定;下句写作者本人对于到中国来的异国僧徒并无歧视心理,凡奉佛者必然都是虔诚信徒,不宜分出谁是唐朝人,谁是新罗人,因为宗教信仰不应有国界之分。这一句足以体现作者对外籍僧徒一视同仁的进步看法。最后两句表示自己的愿望,说不知有何机缘才能同这位长老谈话,即使是“斯须”(片刻)也好,自己总可以从中悟得清净的禅理。 尽管清人纪昀评此诗中四句为“斧凿之痕未化”,但全诗说理通达明彻,读起来并无步入羊肠小路之感。在姚合诗中仍属难得之作。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