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云汉 |
释义 | 云汉
【注释】①倬:明貌。云汉:天河。②昭:阳光。回:旋转。③辜:罪。④荐:重。臻:至。⑤举:指祭祀。⑥牲:牺牲,指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等。⑦卒:尽。⑧蕴隆:暑气郁积而隆盛。虫虫:热气蒸熏貌。⑨殄(tiǎn):绝。⑩奠:陈列祭品以祭天。瘗(yì):埋玉于地以祭地。(11)宗:尊敬。(12)克:能。(13)临:降临。(14)耗斁(dù):损失,败坏。(15)丁:当,遭遇。(16)推:排除。(17)兢兢:恐惧。业业:危险。(18)孑遗:剩余。(19)遗:恤问。(20)摧:至。(21)沮:止。(22)群公:先代诸公。先正:先代的公卿大夫。(23)忍:忍心。(24)涤涤:光秃貌。(25)魃(bá):旱神。(26)惔(tán):燎。(27)惮:怕。(28)闻:恤问。(29)遁:逃。(30)黾勉:勉力事神。(31)瘨(diān):害。(32)憯(cǎn):曾。(33)方:祭四方之神。社:祭土神。莫:即“暮”。晚。(34)虞:助。(35)友:通“有”。(36)鞫:穷。庶正:六官之长。(37)疚:忧虑。冢宰:相当于后世的丞相。(38)趣马:掌马之官。师氏:掌兵守王城者。(39)膳夫:掌王宫饮食。(40)周:通“赒”。拯救。(41)里:通“已”。止。(42)嘒:明貌。(43)昭假:祷告。无赢:无差错。(44)成:通“诚”。(45)戾:安定。庶正:庶民百官。(46)曷:何时。惠:赐。 【鉴赏】这是美宣王禳灾之诗。 全诗八章。宣王之世,连年发生严重的旱灾。当时整个中国赤地千里,土焦金流,哀鸿遍野,呈现出一种“周余黎民,靡有孑遗”的悲惨景象。为此,宣王忧心如焚,食不甘味,睡不安寝。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宣王向上天祈祷,为民禳灾。 首章写宣王向天祈祷。宣王仰望夜空,不见雨候,但见明亮的天河,清光随天回旋。宣王面对此景,开口便为民呼冤:唉! 今之人又有何罪?然而上天竟降下灾祸,以至饥馑迭至。回想起来,真有点奇怪。百神都祭祀过,各种祭品都奉献过,礼器圭璧也都用过,上天怎么还不听祈求而兴雨呢?这里既有急切的期求,也有深深的责怨。 二章写宣王祭祖祀神。旱情严重,暑气蕴积而闷人。宣王不停地祭祀,从郊野至宗庙,天神、地祗,乃至人鬼,无神不祭。结果后稷不能拯救,上帝也不眷顾。因而宣王只得发出“上天败坏下土,我正遭逢此灾”的慨叹。 三章写宣王求先祖救灾。旱情严重,不可排除。何等恐惧,何等危险,犹如雷霆,骇人耳目。“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二句写得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虽语含夸张,但百姓深遭其害则是事实。百姓遭此荼毒,老天上帝既不肯恤问,先祖之灵怎不畏惧而前来相助。 四章写宣王求群公先正救灾。旱情严重,不可阻挡;热气蒸腾,无处躲藏。生命濒临死亡,也无谁照顾探望。先代诸位公卿之神既不佑助,已故父母先祖怎么也忍心而不相救。 五章写宣王求上帝救灾。旱情严重,山川枯竭,有如洗涤一般。那旱魔正在暴虐,整个大地好像火燎火烧,灼热难耐。宣王见旱生畏,忧心如焚。“群公先正”既不肯恤问,老天上帝怎么也使我们无法逃遁。 六章写宣王斥怨上帝。旱情严重,想勉力将它消除。不知何故,上帝竟以旱灾摧残我们。祈丰年之祭早就举行,祭四方及土地之神也未曾延误。可是老天上帝还是不肯相助。我们如此恭敬神明,不当有什么怨恨。 七章写宣王望群臣合力救灾。旱情严重,法纪散乱无有纪纲。为此,朝中“庶正”“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无不在合力救灾,然而还是不能制止。宣王只好仰望上天,忧心不已。 八章写宣王望大夫君子通力救灾。宣王仰望上天,星儿闪闪发光。诗变“云汉”为明星,这不仅表明旱象丝毫未除,还暗示出时间在推移,宣王为了禳灾,自夜至晨通宵未寐。“大夫君子”虔诚祷告,无有差错。生命虽将丧亡,但不要放弃你们的诚心。祈求并非为我,而是为了安定庶民百官。最后宣王仰天呼唤:何时能赐给我们安宁呢? 诸家均认为是“美宣王禳灾”之诗,这本不误。但方玉润《诗经原始》却说“王自祷词”。此说欠当。诗中明言“王曰於乎”。可知此诗为他人代言,而绝非宣王自祷之词。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