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二三、1999年高考上海题
释义

二三、1999年高考上海题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7题
《礼记》中有一句颇有点辩证法精神的话:“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对于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来说,这个规律是有启发性的。比如一首乐曲,光是一股劲儿的快,一股劲儿的紧,从头到尾都是最强音,那就显得很单调,没有什么节奏感了。□□□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支曲子,开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一段,接着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一段,后来又有“银瓶乍破水浆迸,□□□□□□□”的一段,这倒是很合乎一张一弛的规律的,我相信,弹奏起来一定很优美动听,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听到过。
一幅画,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凭有疏有密,有浓有淡,相间相成,方能错落有致。只密不疏,则必嫌迫塞。只疏不密,必嫌□□。只浓不淡,则嫌□□。只淡不浓,则嫌□□。(1)虽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偏,(2)
一个作品总有一个作品的基调,(3)或以强烈见长,(4)或以柔和取胜,(5)但“单打一”的旋律和笔墨终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单调的。
推而广之,写小说,写戏剧,甚至写评论文章,亦无不如此。假如小说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戏剧中场场都是密锣紧鼓,让观众的神经拉得像弓弦一般紧,就反而使人家不大想看下去了;文章中句句都加上着重点,主要的论点就反而不明确了。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那一回,写到林冲发现陆虞候来暗害他,特地买了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准备跟他拼个死活,可是作者在这里不肯急转直下,却又回过头来,写上林冲去看管草料场,在大雪中出门买酒吃那一段比较轻松的笔墨,然后再转向高潮。我看,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闲笔浪墨,没有它们穿插在其中,就显不出一张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闲笔浪墨”大笔勾销。他们这样做,似乎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实际上倒往往破坏了艺术的完整性。“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把绿叶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秃秃的牡丹花,那还有什么好看呢?
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古人说,画家作画,有时候需要“解衣磅礴,有凌厉一切之雄”,有时候又需要“揎袖摩挲,有动不逾矩之妙”(见《芥舟学画编》)。这话说得有道理。艺术创作,自然是极度紧张的劳动。不过,作者在精神上却不宜弄得过分紧张,太紧张,反而会失常态,疑是疑非,患得患失,产生不出好作品来。杜甫云:“五日画一水,十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这是真正懂得创作甘苦的经验之谈。有时候,稍为“弛”一下,倒是会对创作有好处的。

1.在第二自然段的空格中分别填上作者的姓名和诗句
《琵琶行》的作者是
大弦嘈嘈如急雨,
银瓶乍破水浆进,
2.填入第三自然段的空格中最合适的词语是
A.繁缛 空松 单薄
B.单薄 繁缛 空松
C.空松 繁缛 单薄
D.空松 单薄 繁缛
答:______
3.第三自然段划线的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
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答:______
4.第四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这是为了论证______的观点。
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牡丹虽好,还仗绿叶扶持”这句话,“牡丹”比喻
,“绿叶”比喻。(用文中词语回答)
6.全文从文艺作品的和文学艺术家的两个角度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规律。
7.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
A.起与伏
B.张与弛
C.艺术结构与艺术创作
D.辩证法与文学
答:______
[题解]
阅读测试材料是黄秋耘的随笔《张与弛》。文章阐发的是有关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文学艺术的创作规律,且行文生动流畅,引例大多取之于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也有浓郁的文学色彩,作为社科类读物的代表是合适的。
第1题。考查文学常识及名句的默写能力。
答案: 白居易
小弦切切如私语
铁骑突出刀枪鸣
第2题。考查理解和词语运用的能力。这是讲画的布局的。与“疏”相应的只能是“空松”,与“浓”相应的是“繁缛”,与“淡”相应的是“单薄”。
答案: C。
第3题。考查对复句的理解力。分句(1)中的“虽然”与分句(5)中的“但”,构成转折关系,为复句的第一层次。
答案: D。
第4题: 考查论证方法及论证目的。
答案: ①例证法;对比论证法。
②弛,正是为了张;伏,正是为了起。
第5题。考查理解能力。第5段,作者在引用这句话前说:“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张一弛、相间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张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来似乎与主线主题并无直接关联,而其实与主线主题颇有些内在联系的所谓‘闲笔浪墨’大笔勾销。”
答案: 主线主题“闲笔浪墨”(或: 所谓闲笔浪墨)。
第6题。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力。作者在最后一段首句说:“一张一弛的规律,不仅适用于作品的艺术结构,似乎也可以适用于艺术家和作家的创作过程。”
答案: 艺术结构;创作过程。
第7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程度。从全文看,作者谈的是“一张一弛”的艺术创作规律,从首段提出论题和末段得出结论,说的都是“张与弛”的问题。
答案: B。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