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
释义 |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诗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出处】唐·祖咏《望蓟门》。 【意思】边地绵绵的皑皑积雪,在 日光中反射出耀眼的寒光,远处朦胧的曙色之中,高悬的旌旗在迎风飘 扬。肃穆的景象,暗示出军营的庄重气氛和战斗的艰苦。 注: 三边,泛指东北、北方、西北。 【赏析】 蓟门边关,冬天破晓时分, 北风裹着凛凛寒气侵人肌肤。连绵万里的积雪映现的寒光使人不冷自 寒。放眼远眺,北疆边土都笼罩在朦胧的曙色中,边镇高悬的旗帜在晨 风中猎猎飘扬。诗句写远道而来的客子对边塞的地形、气候和氛围的特 有感受。两句诗气势宏阔,首句用一“万里” ,便见积雪绵延不尽,次 句着一“三边”,又写出边地的宽广辽远。诗人保家卫国豪放雄浑之气 溢于言表。 注: 蓟门,唐时幽州的治处,在今北京一带。三边,古称幽州、 并州、凉州为三边。 【全诗】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 ①燕(yan)台:又称幽州台,即古黄金台,相传燕昭王曾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以招揽贤士,河北易县、定兴和北京都传说有其遗址,其中北京朝阳区黄金台最有名,历来文人多往吊古。②笳鼓: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乐器。汉将营:借指唐军营。③三边:此泛指边境、边疆,非实指。危旌:高扬的旗帜。④沙场:战场。烽火:古代边疆为报警而点燃的火。胡:指北方少数民族。⑤此句言蓟城(幽州城)的地理形势。⑥“少小”两句用汉班超和终军的故事表示自己立功边关的志向。投笔吏,《后汉书·班超传》记东汉班超年轻时曾在官府担任抄写文书的小吏,一天掷笔于地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砚)间乎?”班超弃笔从戎,抗击匈奴,后因功被封为定远侯。请长缨,《汉书·终军传》记汉武帝时,终军向武帝自请命:“愿受长缨,必致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索。 【鉴赏】 这是一首咏北京的传世名作。蓟门, 是唐代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区西南隅。全诗紧扣一个“望”字,状伟大祖国山河之壮丽,抒爱国之襟怀,读之令人心魄震撼,感奋不已。 诗作气势磅礴,起笔突兀,以“惊” 字统摄以下五句,叙写登台之所见所感:一惊笳鼓喧鸣,军中士气高昂;二惊北国积雪遍野,寒风凛冷;三惊晓色朦胧,旌旗猎猎,气氛肃穆;四惊沙场、烽火、明月灰暗、彤红、苍白,从天到地,浑成一片;五惊蓟城面对浩瀚无垠之大海,背靠如马奔腾之云山,坚如磐石,何等豪雄壮阔!通过听、视、感将一个“惊”字渲尽染足。末一联二句为抒怀之笔,写惊后感慨,以班超状其志,用终军显英雄,作者以身许国、戍边立功的豪情跃然纸上。全诗如一声爱国主义的巨响洪钟,声震山河,气冲霄汉! 【赏析】 祖咏(699—约746),洛阳人,开元十二年进士,因为性格不偶流俗,不被当朝重用。他与王维是诗友,王维给他的赠诗说: “结交三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从中可见祖咏的一生际遇。祖咏写诗用思尤苦,调颇凌俗。晚年移汝坟间别业,以渔樵自终。 在祖咏的诗中, 《望蓟门》是唯一的一首七言律诗。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虽不得意于当朝,但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忧心边事,深怀从戎报国的雄心壮志。诗以《望蓟门》为题,必须要写蓟门,但是要写必定先看,诗中写了近看和远望。头两句写的是近看,看得清具体场面,却看不见大的轮廓,而望蓟门却又正是要有大背景。但近看有近看的所得,看到了当年燕昭王为招聘贤才所修筑的黄金台,这里有边军屯驻的营盘,看干戈林立,听笳鼓喧喧,使人触目惊心。诗的重点在于写远望。中间的四句,以蓟门为立脚点,写的是蓟门远望;入目的万里寒光、三边曙色、沙场烽火、海畔云山,以壮阔雄浑的情景,出现于诗章之中。北国风光,壮美动人,边关安危,匹夫有责,此景此情都催人振奋有为,因此引出末联两句集中抒发情志的诗,表明自己虽然青年时代不是投笔从戎的班超,但是今天论起卫国戍疆的功业,我还是愿意做敢请长缨去缚南越王的终军的。这首诗抒写抱负,慷慨豪壮,笔力雄奇,别具风格。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