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七、1999年中考安徽题《桃花源记》 |
释义 | 七、1999年中考安徽题《桃花源记》 [题目]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 复前行,欲穷其林。穷:________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_______ 2. 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1) 缘 溪 行,忘 路 之 远 近。 (2)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___________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_________ 4. 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花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 5.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 [题解] 一般认为,这份试题能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精神,“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该试题围绕“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命题。 可与河北题、广西题、日照题参照阅读。 第1题。考查词语解释。 参考答案: 第2题。考查朗读节奏停顿的划分。节奏停顿正确把握了,读起来就顺畅。划分节奏停顿,可从意义停顿入手,结合语法结构分析。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溪”是介宾短语作“行”的状语,“路之远近”是偏正短语充当“忘”的宾语。这样一分析,划分就有把握了。 参考答案: (1)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或: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第3题。考查句子翻译。 参考答案: (1) 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 男女的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第4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 第5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参考答案: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