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一)文言实词 |
释义 | (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音同、音近、互相通用和假借的现象,古今字也列入这个范围。它的标志是音同或音近,有的完全同音,有的声母相同,有的韵母相同。 [例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D.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 答案: C(A句中“裁”通“才”:B句中“倍”通“背”;D句中“菁”通“精”) 课文中常见通假字例释: 课文 例句 通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可予不? 否 臣愿奉璧往使 捧 拜送书于廷 庭 召有司案图 按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熟 《游褒禅山记》 南声还胡 含糊 莫夜月明 暮 汝识(zhi)之乎 志 《师说》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 《劝学》 君子生(xing)非异也 性 《鸿门宴》 距关 拒 毋内诸侯 纳 要项伯 邀 不可不蚤自来谢王 早 今将军与臣有郤(xi) 隙 沛公不胜桮杓 杯 《孟子》两章 所以穷乏者得我欤? 德 《送东阳马生序》 四支僵劲不能动 肢 《过秦论》 合从缔交 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敝 嬴粮景从 影 鉏 锄 棘 戟 《诗经》两首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悬 《促织》 昂其直 值 手裁举 才 翼日进宰 翌 《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缺霹雳 裂 《窦娥冤》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们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樽 《永遇乐·京口北固》被甲上马 披 2.掌握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的差别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具体变化: (1)词义扩大。例: 好,由女孩漂亮扩大泛指一切令人满意的。 (2)词义缩小。例: 购,古指重赏征求,重金收买,今只用为购买。 (3)词义转移。例: 走,古指奔逃,今指步行。 掌握古今词义差别的重点应放在古今同形异义的复音词语上。有的古代也是词,但词义色彩已有不同。如: 亲戚,古指直系亲属; 爪牙,古是褒义词。有的古代是两个单音词构成的词组。如: 地方,古指土地方圆、面积。有的古代是词,现代是词组。如: 布衣,古指平民,今指布的衣服。因此,切勿把古代的词组误为今天的合成词。 [例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己歌。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3)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4)鸥远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5)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6)至于幽暗昏惑而之构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A.(1)(2)(5) B.(2)(4) C.(3)(4)(6) D.(1)(3)(5)(6) 这是1991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单项题,考查词语的古今异义,偏义词及固定结构。答题可先从六句中比较容易的(2)(4)句里的“可以”、“以为”入手,这二词不管结构或意义,古今都一样,是合成词。故B项是正确答案。其余,(1)中的“亲戚”古今结构上虽都是复合词,但古代包括直系亲属在内,与今义指旁亲不同;句(3)中的“作息”,古代是偏义复词,词义只在“作”上,“息”是陪衬,今则为合义;句(5)中的“其实”是词组,意为“他实际上”,今则是个关联词,用在动词或主语前,表示所说情况真实,用以补充或更正上文;句(6)中的“至于”古代是“动词+介词”的结构,意为“到达到”,而今则是一个词,用作动词,表示发展到某种程度,或用做介词,表示引进另一话题。 课文中常见的双音词集释: 《廉颇蔺相如列传》: (1)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古义: 指父母兄弟等。 今义: 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和它的成员。 (2)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古义: 前进是一个短语,是“走上前、进献”的意思。 今义: 前进是一个动词,是向前行动或发展的意思。 (3)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古义: 一般作介词短语;于,介词;是,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在这件事上”等。 今义: 连词。表示前后相承,后事紧随前事产生;有时有“因此”的意思,表示后者是由前者引起的。 (4)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古义: 表原因的虚词。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表结果。 (5)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指出,给人看。 今义: 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6)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古义: 从这里开始,向那里…… 今义: 从前。 (7)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义: 歌伎,宫妃。 今义: 美貌女子。 左右,古义: 侍卫人员。 今义: ①用于数量词后表示概数。 ②控制(动词)。 (8)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公开扬言。 今义: 表示政见的公告。 (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古义: 趁此。 今义: 连词。表示结果。 《鸿门宴》: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于非常也。 古义: 不平常的(事故),名词。 今义: 表程度的副词,很。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古义: 鱼和肉,引申为被欺凌的对象。 今义: 指食用的鱼和肉 (3)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古义: 为敬辞,称对方。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今义: 就是脚下。 《过秦论》: (1)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②英雄人物。 今义: 才华出众的人。 (2)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义: 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也指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 今义: 山东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 秋季的天空。 今义: 秋季。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读书人。 今义: 有学问的人。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古义: 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 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用不着,不需要。 (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很多人,许多人。 《孔雀东南飞》: (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古义: 互相通连。 今义: 来往和运输。 (2)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古义: 告别时的动作,挥手。 今义: 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3)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古义: 可爱。 今义: 值得同情、怜悯。 (4)新妇识马声,蹑足相逢迎。 古义: 迎接。 今义: 奉承、拍马。 (5)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义: 有时单指兄。 今义: 父亲和兄长。泛指家长。 (6)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古义: 有时单指兄。 今义: ①同辈之间。 ②旧时军队称士兵。 《琵琶行》: (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 叹息声。 今义: 低声交谈,或虫鸣声。 (2)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年龄大。 今义: 长兄,长子,船老大。 《雁荡山》: (1)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古义: 具,具备;体,形体。 今义: 明确,不抽象,细致。 3. 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般是指实词的活用,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A.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 (1)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4)于是相如前进缻。(《廉颇蔺相如列传》) B.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 (1)大王必欲急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C.名词作状语 在古汉语里,名词可以直接用在动词前作状语。翻译时,可以在名词之前加上介词(介词+名词),组成介词结构短语去修饰动词作状语。 例:(1)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鸿门宴》) (2)率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促织》)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D.使动用法 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为”意思的动词(使动词)就叫作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对宾语包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 (1)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 让……为王。)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腊: 使……成为腊。) (2)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 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 使……活。) 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 使……逃跑。)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绿: 使……绿) 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 (荣: 使……荣耀。) E.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当名词活用为有“以……为”意思的动词,这活用的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这就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 吾从而师之。(《师说》) (师: 把……当作老师。)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 把……当作宾客。)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 且庸人尚羞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羞: 把……当作羞耻。)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美: 认为……美。) 4. 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颇为常见,在众多的意义中,一般互有联系,且其中必定有一个意义是最早的,原始的意义,这就是它的本义,其它意义都是由这个意义发展开来的,叫引申义。 如“信”字,本义是说话诚实,不虚假。“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这个“信”就是本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的“信”作“相信”解释,用的是引申义。“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信”引申为“确实”、“真实”;“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的“信”引申为“随便”、“随意”。 [例一]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除(辞掉)右丞相兼枢密使。 B. 由是(此)则生而有不用也。 C.窃计欲亡走(逃)燕。 D.未尝有坚明约束(盟约)者也。 答案: A [例二] 解释下列各句中“信”的意义 A.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B.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低眉信手续续弹。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答案: A.确实 B.信使、使者 C.随意 D.可靠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