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钱神论》 |
释义 | 《钱神论》有司空公子②,富贵不齿③ ,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④。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⑤。公子曰: “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 “欲之贵人。”公子曰: “学《诗》乎?”曰: “学矣。”“学《礼》乎?”曰: “学矣。”“学《易》乎?”曰: “学矣。”公子曰: “《诗》不云乎: ‘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⑥。”《礼》不云乎:‘男贽玉帛禽鸟,女贽榛栗枣脩⑦’。《易》不云乎: ‘随时之义大矣哉⑧!’吾视子所以,观子所由⑨,岂随世哉!虽曰已学,吾必谓之未也。”先生曰: “吾将以清谈⑩为筐篚,以机神⑪为币帛。所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⑫者已。” 公子拊髀⑬大笑曰: “固⑭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易俗,富者荣贵,贫者贱辱。而子尚质,而子守实,无异于遗剑刻船⑮,胶柱调瑟⑯。贫不离于身名,誉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昔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教民农桑,以币帛为本⑰ 。上智先觉变通之,乃掘铜山,俯视仰观,铸而为钱。故使内方象地,外圆象天⑱ 。大矣哉! “钱之为体⑲ ,有乾有坤⑳ 。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㉑。市井便易㉒,不患耗折㉓。难朽象寿㉔,不匮象道㉕。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㉖,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㉗ 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君长者丰衍而有馀,臣仆者穷竭而不足。《诗》云: ‘哿矣富人,哀此茕独㉘ 。’岂是之谓乎! “钱之为言泉㉙ 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匮,无远不往,无深不至。京邑衣冠㉚ ,疲劳讲肆㉛,厌闻清谈,对之睡寐。见我家兄,莫不惊视。钱之所祐,吉无不利。何必读书,然后富贵!昔吕公欣悦于空版㉜,汉祖克之以赢二㉝。文君解布裳而被锦绣㉞,相如乘高盖而解犊鼻㉟。官尊名显,皆钱所致。空版至虚,而况有实!赢二虽少,以致亲密。由是论之,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朱门,入紫闼㊱。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㊲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㊳,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㊴笑谈,非钱不发。 “洛中朱衣㊵,当途㊶之士,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宾客辐辏㊷,门常如市。谚云: ‘钱无耳,可闇㊸使。’岂虚也哉?又曰: ‘有钱可使鬼。’而况于人乎?子夏云: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㊹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何以明之?钱能转祸为福,因败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相禄㊺贵贱,皆在乎钱,天何与㊻焉?天有所短,钱有所长。四时行焉,百物生焉,钱不如天;达穷开塞,赈贫济乏,天不如钱。若臧武仲㊼ 之智,卞庄子㊽ 之勇,冉求㊾ 之艺,文之以礼乐㊿ ,可以为成人矣〔51〕。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夫钱,穷〔52〕者能使通达,富者能使温暖,贫〔53〕者能使勇悍。故曰: 君无财,则士不来;君无赏,则士不往。谚曰: ‘官无中人〔54〕,不如归田。’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使才如颜子〔55〕,容如子张〔56〕。空手掉臂〔57〕 ,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58〕 ,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尘和光〔59〕 ,上交下结,名誉益彰。” 黄铜中方〔60〕 ,叩头对曰: “仆自西方庚辛〔61〕,分王诸国〔62〕,处处皆有,长沙越巂〔63〕,仆之所守。黄金为父,白银为母,铅为长男,锡为適妇〔64〕。伊〔65〕我初生,周末时也,景王尹世〔66〕,大铸兹也〔67〕 。贪人见我,如病得医,饥飨太牢〔68〕 ,未之逾也。” 西晋元康之世,朝政昏暗,“纲纪大坏”,贪财成风,贿赂公行。金钱作为货币的万能神力,日益为世人所认识,同时出现了三四篇同名之作揭露金钱的神力。其中最著名的当推鲁褒的这一篇。它对金钱的神力从不同侧面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对日益堕落的社会风气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嬉笑怒骂,冷嘲热讽,堪称六朝文章中一篇奇文。 这篇文章通篇设为问答,敷衍成章。题目虽名曰“论”,但实为赋体。作者假托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对话,揭示当时社会风气大变,指出当时“时易世变,古今易俗”,作为钱神产生的背景。而后借司空公子之口,叙述钱的历史,交代金钱的来历;描述钱的形体,交代名为孔方的原由;分述钱的特性,交代人的贫富、强弱在于钱之有无、多少,以此作为揭露金钱神力的引子。 接着,作者就集中笔力,对金钱的巨大神力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揭露。其一,学而优则仕原是儒者传统的人生道路。但自金钱来到人间后,做官就不靠知识了。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史实,说明如今“官尊名显,皆钱所致”。金钱主宰着一切: 危安、死活、贵贱、生杀等等,都取决于钱。它可以“排朱门,入紫闼”,通关节,买人情,使人“无位而尊,无势而热”,办任何事情,都非钱不可。金钱成了万能的神,知识贬值,已一文不值。因而作者愤激地说: “何必读书,然后富贵!”其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原是儒家传统的观念,但由于钱的法力无边,作者提出了“死生无命,富贵在钱”。钱是万物的异化形式,它可以使万物互相转化: 祸转为福,败转为成,危转为安,死转为生。甚至“性命长短,相禄贵贱”,也在于钱,而不在天。作者把钱和天的力量作了一番比较,认为“天有所短,钱有所长”,结论是“天不如钱”。钱的力量超过了主宰一切的上天,成了宇宙间至高无上的神。人格的完美,依照儒家观点,必须具有仁、义、智、勇、礼、乐等条件。现在由于钱可使丑变成美,使卑贱变成高贵,使罪过变成正义,因而完人的条件,亦“唯孔方而已”,钱成了左右人格的动力。其三,俗话说: “朝中无人莫做官”,但时至西晋,朝中有人而无钱也仍然做不到官。“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即使此人才貌超群,空手摇臂,无钱送礼,也仍然做不到官。但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权势,做上高官。可见钱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了。这些论述对金钱的神力是何等大胆的揭发,又是何等犀利的解剖!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与此同时,作者还对世人追逐金钱的丑态作了形象的描绘。一些清高的读书人听儒者讲学或玄学清谈,都深感无味,昏昏欲睡,而“见我家兄”则“莫不惊视”,精神振奋: 唯一能刺激他们神经的只有一个“钱”字。至于那些当朝权贵更是嗜钱如命,“爱我家兄,皆无已已。执我之手,抱我终始”。“执”和“抱”,活画出这伙钱癖的丑恶嘴脸。西方谚语说: “金钱无臭味。”他们对钱也是“不计优劣,不论年纪”,只要是钱,就如蝇逐臭,唯钱是求。文章结尾作者通过钱神的自白,揭示钱之为神,“处处皆有”;爱钱之癖,古已有之。回应前文,收束全篇。 《钱神论》除开头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对话运用散体,句式长短参差不齐,而后则以简短的四字句为主,在工整的四字句中,亦间杂以三、六、九字句,句式排比整齐而又有变化,骈散相间,错落有致。文中用韵,也形式多变,或两句一押韵,如“使才如颜子,容如子张。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归,广修农商。舟车上下,役使孔方”;或四句一换韵,如“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朽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读来韵律和谐,铿锵有力。 这篇文章问世后,“疾时者共传其文”;“孔方兄”的称号更是不胫而走,流播后世。明人袁宏道《读〈钱神论〉》诗云: “闲来偶读《钱神论》,始识人情今亦古;古时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胜阿父。”清人叶承宗更“敷衍《钱神论》”而作杂剧《孔方兄》针砭时弊。这些拟作皆缘于鲁褒的《钱神论》,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字数:5456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