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一二、1996年高考上海题之一 |
释义 | 一二、1996年高考上海题之一〔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科研成果、技术发明,从一般意义上来讲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有的甚至可以彪炳史册,但是在刚刚发明的时候却是不成熟的,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和商业。例如爱迪生发明的第一个用贵金属为灯丝的电灯泡,法国的柯格诺特发明制造的与步行速度差不多的火车,这些技术发明后,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熟化过程,才转化为实用技术。因此没有一系列的转化工作,技术发明是不能成为生产技术的。 我们将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概念由产生,经过(a)、(b)、(c)、(d)到市场销售的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称为技术创新。 “创新”和发明不同,它的含义更广,它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某种新因素。一种新的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中的时候才能成为“创新”。 对某一具体的技术创新,通常经过实验室研究阶段,开发研究阶段(也称“中试阶段”),产业化或商品化阶段。 从技术创新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如果(e)只在理论上和实验上下功夫,成果只停留在样品或样机上,而(f)只管现有的规模生产不进行技术创新,使技术更新换代,或者依赖引进国外成套技术和设备,那么中试阶段就会无人过问,无人投入,形成“中试空白”,造成科技与产业间的“断层现象”。 因此,(g)是国家科技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1.对技术创新“整个过程”的某些环节[即空格(a) (b)(c)(d)]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 开发 工程化 商品化生产 B. 开发 研究 商品化生产 工程化 C.研究 工程化 开发 商品化生产 D. 开发 工程化 商品化生产 研究 答: 2.技术发明转化为技术创新的条件是 3.依次填入空格(e)和(f)中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业界 科技界 B.产业界 理论界 C.理论界 实业界 D.科技界 产业界 答: 4. 全文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分别是: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5.填入文中最后一段(g)中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视开发研究,避免“中试空白” B.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促使技术更新换代 C.加速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D. 处理好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 答: 〔题解〕 第1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形式上是选词语填空,实际上是对技术创新整个过程的把握。根据第4段,按照技术创新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 通过研究将新技术、新产品开发出来,再工程化,使之转化为工业生产,最后才是商品化生产。 答案: A。 第2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第3段指出:“一种新的发明,只有当它被应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中的时候才能成为‘创新’。”“被应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正是发明转化为创新的条件。 答案: 技术发明被应用于人们的经济活动。 第3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形式上是选词填空,实际上是对“技术创作的三个阶段”的理解。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是“科技界”,进行“规模生产”的只能是“产业界”。 答案: D。 第4题。考查说明方法。“例如爱迪生发明的……”,是举例子;第二段有“技术创新”的定义;说明“创新”与“发明”的异同,是作比较。 答案: (1)举例子, (2) 下定义, (3) 作比较。 第5题。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最后一段是全文说明中心的归结,A项表述不清,B、D两项的内容,在文中并无明显反映,C项的归结最为恰当。 答案: C。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