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读《信陵君传》》 |
释义 | 《读《信陵君传》》清·李祯2 李子曰3:“平原君所失士4,非独毛遂其人而已5,其于毛公、薛公6,失又甚焉。吾观二人说信陵君归救魏7,独引绳以大谊8,盖非当时说士所有也9,不可谓贤乎?夫贤者必不肯托豪贵,与食客门下为伍。而平原君顾以其博徒卖浆而贱之,甚矣!其不能相士也10。然古今若信陵君者何人哉!余每读《信陵君传》,未尝不三复流涕也。” 1《信陵君传》:指司马迁《史记》中的《信陵君列传》。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封于信陵。2李祯(生卒年不详):字佐周,清德宗光绪初年前后在世。有《畹兰斋文集》。3李子:作者自称。4平原君(? -前251):即赵胜。战国时赵国公子,封于平原,号平原君。5毛遂:战国时赵人,平原君门下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秦围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他自荐同行,直说利害,说服楚王,楚赵合纵,解邯郸之急。但此前他并未被平原君看重。6毛公、薛公:二人俱为战国时赵国处士。毛公隐于博徒之间,薛公藏身卖浆之家。信陵君闻二人贤,从两人游,平原君耻之。后秦伐魏,毛公、薛公往说信陵君,以魏国社稷为重,从赵国返回魏国。7说(shui),说服。8引绳:援引法度。大谊:大义。9说(shui)士:游说之人。10相(xiang):观察发现。 【析点】 司马迁《史记》为战国“四公子”立传,俱述其好客意。然细读四人本传,好客却有别天壤。孟尝君得“士”之力脱险于秦立身于齐,但营私耳;平原君虽有毛遂却几误合纵大计,于毛薛二公竟视之博徒卖浆之辈而失之交臂,“徒豪举耳”;春申君仅有一士而不得用,终受制李园身死棘门,更不足道。此三者,以私利徒具好士之虚名,惟信陵君忠信为国申明大义,故能得大义之士。高人贤士起于蓬荜泥涂,即无所欲亦无所求,绝不轻托豪门,寄食门下。惟信陵君因仁厚爱人从而虚衷折节,下交贫贱方可得夷门侯生献窃符之谋,得屠者朱亥袖锤之力,用博徒卖浆者毛薛二公之智明而救赵存魏。可见,无信陵即无侯、朱、毛、薛,无侯、朱、毛、薛亦无赵无魏。惟有真情至忠,大义之信陵,才有真好士之信陵。明乎此,即可想见太史公为何独钟情于信陵,也即可悟得李祯紧扣“大谊”论史之慧目独具。即如此,亦当味出本传中信陵君“竟病酒而卒”五字,太史公痛惜感叹,泪溢墨楮者为何,味出李生所云“每读信陵君传未尝不三复流涕”者为何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