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隶书的文化个性
释义

隶书的文化个性

隶书之称,按《汉书·艺文志》解释: “徒隶之书。”隶书又称佐书,这是因为汉代官府里从事文书工作的官吏是书佐和史,他们用隶书,便因此而得佐书、史书之称。这是从隶书书体的使用者的身份来解释。吴白匋认为隶书并非为秦吏、汉吏所专用,汉马王堆帛书《易经》、《老子》、《五十二病方》等与官吏了不相涉,不能用 “徒隶”来说隶书之名。他认为:“可以用这个字的本义来作解释。《说文解字》中解释 ‘隶’ 的意义是 ‘附著”,《后汉书·冯异传》则训为‘属’,这一意义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现代汉语中就有 ‘隶属’一词。《晋书·卫恒传》、《说文解字·叙》及段注,也都认为隶书是 ‘佐助篆所不逮’的。所以,隶书是小篆的一种辅助字体。”(《从出土秦简帛书看秦汉早期隶书》)
上述两种隶书之名的解释,孰是孰非,姑且不论,但“隶”字之义与隶书书体特性无关,却是清楚的。于是,隶书便又有了一个艺名: 八分书。
八分之称大约出现在汉魏之际,当时日常使用的隶书已明显楷书化,便把正规的隶书(汉隶)称作八分、分书、分隶。直到唐代,人们还把楷书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但八分的含义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典型的八分书就是东汉隶书,这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东汉隶书的艺术特征,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左掠右挑,“八”字两笔恰恰包含了这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分”,指明了“八”字两笔左掠右挑的相背相别的笔势运动。所以,典型隶书称八分,是很能概括隶书文化个性的。
隶书跟篆书相比,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之后产生的草书、行书、楷书,均源于隶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把隶、草、行、楷统称为 “隶楷阶段的汉字”。潘伯鹰在《中国书法简论》中说:“就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看,隶书是一大变化阶段。甚至说今日乃至将来一段的时期全是隶书的时代也不为过。”原因很简单,凡能识读楷书,就能识读隶书。而篆书,需别具一种识读能力。所以,隶书是今体书的鼻祖。
隶书对篆书的革命性的改造,包括笔画和结构两个方面。隶化的方法有变圆为方、变曲为直、调正笔画断连、省减笔画结构等等。但隶书文化个性中最突出的两点:横势和保留毛笔书写自然形态,却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曲直方圆在篆书内部已经存在,甲骨文是方折直笔的,金文是曲直方圆互用的,石刻篆书横画如水准竖画如引绳,也曲直互用。笔画断连的差别,只是断连的部位在篆隶中有所不同。省减,也是小篆化的主要特征,并非隶化独有,仅是省减程度不同罢了。横势是篆书所没有的。篆书的运笔趋向纵势,向下运转,最终形成正规的小篆体格;而隶书的运笔趋向横势,向左右发笔,上下运动似乎受到一种制约,最终形成左掠右挑的八分笔法。隶书形体扁方,篆书形体长方,更主要的是笔势倾向不同所造成的视觉错觉,其实绝大多数隶书、篆书都可以放入一个正方形的假想空间内。至于早期隶书,特别是简帛隶书,常有特别纵长的竖画,这是篆隶交替之间篆书纵势运笔习性尚未去尽所致,再说竹简形制窄长也适宜纵放发笔。帛作为书写材料相对竹木而言,毕竟有限,但拓宽了书法空间,对隶书的整体章法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简书是不存在整体章法审视的,也就无所察知纵长型竖画对隶书章法的破坏性作用。所以碑刻隶书基本不见纵长型竖画了。
纸的使用和隶书碑刻的大量涌现,在章法空间构成上提出了新的视觉要求,从而使长竖画渐消,横势波挑渐增,以符合纵横有序的章法要求。同时稳定为隶书的笔法,波不双挑也就约定俗成,并影响到简书,使简书上的隶书也消失了长竖画。另外,简书隶书不用长竖画,也能增加每简书写字数。

《衡方碑》


隶书笔画形态比正规小篆丰富多变,因为隶书保留了毛笔书写的自然形态。毛笔的柔软性,决定了汉字笔画必定会带有粗细、方圆、藏锋露锋等形态。大篆墨迹,如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留下的玉石、陶片、简帛等书迹,也是有粗细、方圆等变化的。但是这些自然形态的笔画丰富性在小篆化过程中,不是自觉地得到艺术的强化,而是自觉地趋向线条的单一性,正规小篆的笔画是高度纯化的等线条。这固然是小篆艺术性的典型表现,但与快速书写的文化需求背道而驰。于是小篆体格得到凝固,隶化倾向日益明显。隶书从孕育到成熟,就是不断把自然形态的笔画,即粗细、方圆、藏露等,推向自觉形态的过程;而且这些粗细、方圆、藏露的笔画是基本符合生理运动节奏的。这也就是之所以隶书书写比篆书较快的原因之一。
隶书笔画形态的丰富性是毛笔特性和指腕运动节奏综合的结果,既丰富了书法的线条视觉形象,又明显提高了视觉艺术的节奏感,甚至使客观的二维空间的书法展示在视觉心理的作用下会变成三维空间的书法展示,即提按顿挫的运动感。所以隶书的革命性,不仅是改革了汉字之体,而是“解放”了毛笔特性和指腕运动。正因为有了这种 “解放”,草书、行书、楷书才会沿着这条 “解放”之路而诞生。从某种程度上讲,草、行、楷书体跟隶书相比,最主要的是继续使隶书笔画运动的节奏更符合随手挥写的生理节奏,所以使草、行、楷成为最流行的书体。隶书的笔画运动的节奏点,主要匀衡地散布在每字的四周边缘部位。举掠笔为例,上轻下重,先细后粗,由提而按,运笔是由快而慢的。而草行楷的撇画,恰与隶书掠笔的节奏相反,更便以加快笔画之间的运动速度。所以,隶书掠笔节奏点停留在收笔处,草行楷撇画节奏点在起笔处,使撇画的收笔处成了发笔运动的痕迹。这种节奏点的调正是快速书写机制的作用。如 《衡方碑》。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3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