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锡伯族的“四·一八”节与抹黑节 |
释义 | 锡伯族的“四·一八”节与抹黑节“四·一八”节是新疆锡伯族人的传统节日。锡伯之族名由“鲜卑”音转而来,祖居地是我国东北北部的山林地带,以狩猎为生。“四·一八”节,曾是古代锡伯族猎民的新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清政府为巩固新疆边防,从东北的盛京(今辽宁沈阳)各城调遣锡伯官兵一千零二十名,连同眷属共三千二百七十五人,于“四·一八”节这天,在故乡盛京祭祖吃离别饭与骨肉同胞依依哭别,踏上了西迁新疆的征途。他们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行程十七个月,第二年才到达塔城一带。1767年组成锡伯营,移驻伊犁河南岸屯田定居。现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当年的驻地,这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二百多年来,新疆的锡伯人,每逢这个传统节日,就要来纪念这次西迁壮举。“四·一八”节常被称为“怀亲节”。 这一天,锡伯族家家户户干干净净,人人穿上节日的盛装。大家欢聚一堂,弹起东布尔琴,吹起苇笛和墨克纳,唱起古老的征途歌,跳起欢快的舞蹈,开始热热闹闹过节。各个牛录(相当于乡)这天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包括丰富多彩的文艺会演、赛马、叼羊、射箭,摔跤等。青年们骑着骏马出外野游。老人,妇女和孩子们或者坐车,或者徒步,三五成群地到野外踏青,摆野餐共度佳节。此外,一些人还去赶庙会。各家各户做“米顺”(面酱),吃鲜鱼,做蒸肉,欢度这一节日。“文革”中因“破四旧”,“四·一八”节被废止,现又得到了恢复。 锡伯族还有不同于新疆其他民族的节日——“抹黑节”。这一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举行。这一天清晨,青年们争先恐后地早起。他们用葱头油搅上锅底黑,把它抹在黑布或毡片上,就带着上街了。在街上,大家你追我赶,争着互相往脸上抹黑,到处是欢乐,到处是笑声,趣味无穷。也有一群群的年轻人挨家挨户去抹黑。有的早上还没起床,就被堵在被子里抹了一脸黑,有的刚迈出家门,正要去给别人抹黑,自己却被抹了一脸黑。见到老年人或长辈,要先请安,行跪礼,再往他们的脸上象征性地点个黑点。节日这天,很少有人逃脱脸上不被人抹上黑的。锡伯族人认为,“抹黑节”上被抹成大黑脸,这是吉祥的象征,可以避祸免灾,获得幸福。 锡伯族远在东北时期,由于当地天气寒冷,种植的小麦常常被冻死,而且多长黑麦,得黑穗病,影响了收获,影响了生计,成为人们的大心病。据锡伯族传说,古代有一对夫妇把烧糊了的发面饼喂了狗,被巡天的“五谷之神”路过看见。他发怒用神法将锡伯族人的麦子变成了黑麦。老人们带领全族人向“五谷之神”请罪,并发誓吸取这次教训,宁愿往自己脸上抹黑。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五谷之神”都要下凡来人间巡视。于是,他们把这天定为抹黑节,用抹黑的方式,提前代替谷物受神灵惩罚,以此向“五谷之神”祈求,让他“开开恩”,不要把黑穗病传到人间来,以确保小麦的丰收,保佑大家富足平安。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抹黑节”的原有含意已逐渐消失,它已演变成青年男女们的一种娱乐性活动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