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采薇 |
释义 | 采薇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 𤞤狁之故。 不遑启居, 𤞤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 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𤞤狁孔棘!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采薇菜呀,采薇菜呀!薇菜开始出芽了。说是要回家呀,说是要回家呀! 一年也已经到头了。独自当兵在外,抛弃了亲人,离开了家园,就等于没有妻室没有家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𤞤狁来侵犯的缘故啊。一年到头奔波在外,东跑西颠,不能安定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𤞤狁来侵犯的缘故啊。 采薇菜呀,采薇菜呀! 薇菜已长得柔嫩了。说是要回家呀,说是要回家呀! 回不去家我心中忧愁死了。胸中烦闷得受不了,就像烈火在熊熊地烧。长期服役在外面,吃不饱,睡不好,又挨饿,又受渴,实在难熬。部队征战到处跑,地点不固定,连和家里通个信息都做不到,真是把人急死了。 采薇菜呀,采薇菜呀! 薇菜长得又粗又硬了。说是要回家呀,说是要回家呀! 又到了暖和的春天了。官家的差事没个完没个了啊,连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我忧愁得厉害都成了病,征战在外怎么也回不了家。 那鲜艳夺目的是什么花?原来是华贵的车帷上绣的花。那辆高高的大车是谁的车?那是贵人将军坐的车。那些军官高高地坐在战车上,驾车的是四匹又肥又壮的大公马。我们难道不能停下来歇歇脚吗?不行啊,我们总是连续作战,在一个月之中,就打了三个胜仗。 战车都驾着四匹雄壮的好公马,那四匹马真是健壮高大。长官们乘坐着车去作战,我们士兵也用它作掩蔽。四匹战马跑起来协调整齐,前后护卫的兵士们,佩着象牙装饰的硬弓,带着鱼皮制的箭袋,多么威武啊! 𤞤狁很厉害, 军情太紧急,我们哪敢不日夜警戒,不提高警惕? 想当初我从军出征的时候,正是春和日暖,东风袭袭,杨柳依依;到如今我退伍往家走,却是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我腿也抬不动,慢慢腾腾地在道上走,口也渴,肚子也饿。回想起那艰苦战斗的日子,再看看眼前的情景,我真痛苦,真难过,没有谁能知道我内心是多么悲哀啊! 《采薇》是《诗经》中历来为人称道的名篇,它描述的是一个普通士兵的战斗生活,既表现了他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豪情,又反映战争生活的艰苦和他思乡恋家的哀伤。要正确理解本篇作品,弄清周和当时我国西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是必要的。周部族还在其未建国以前,就曾杂处于戎狄间,周在很久以前就已是一个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要有固定的居住区域和安定的生活条件。而当时的戎、狄,则还停留于不定居的游牧生活阶段。他们的经常骚扰抢劫掠夺,对周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威胁。据载,太王曾事獯鬻(也就是后时𤞤狁即狄), 由于狄贪心不足,最后不得不为了避开狄人,离开邠地,迁到岐山之下 (见《孟子·梁惠王下》);季历时,也曾大量对戎狄用兵,“伐西落鬼戎,俘十二翟 (同狄) 王 (见《后汉书·西羌传》注引 《竹书纪年》); 文王也曾 “事昆夷 (又名混夷,即狄)”(见《孟子·梁惠王下》)。在整个西周时期,和戎狄之间也是长期战乱不止,“戎狄族,邻近西周,和西周交往最多,对西周的威胁最大。……𤞤狁的社会组织比较原始, 经常向周朝进行掠夺,给人民带来了许多痛苦……从穆王到懿王期间,𤞤狁的侵掠最厉害。宣王时期,号称中兴,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𤞤狁进行了积极的防御,安定了居民,制止了抢掠。”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在《诗经》 中的《出车》、《六月》、《绵》等篇里也都有大量的反映。直到西周的灭亡,周幽王也是死于犬戎之手;而平王为了避开强大的戎狄,不得不被迫东迁。知道了这些,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本诗中的主人公会有那样一种思想感情了。 关于本诗的创作时间,《毛序》说是“文王之时”,《鲁诗》、《齐诗》说是 “懿王之时” (见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或以为宣王时,更或谓季历时”(见方玉润《诗经原始》),现在都无确凿的外证或内证。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西周及原周族和戎狄之间的整个关系,至于不能确定具体时间,也就无碍于我们对作品的内容的理解了。 《采薇》全诗六章,章八句。对诗的内容,《毛序》和朱熹说是“遣戍役”,清姚际恒、方玉润则认为是“戍役还归之诗”(见《诗经通论》、《诗经原始》),今人一般皆从后说。全诗可分为三部分。一二三章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征夫久戍不归的思乡恋家之情。三章开头皆以采薇起兴。薇菜,不仅是下层人民常见之物,而且也是人民常用来充饥的野菜之一,征夫平时对这种菜当然是很熟悉的。即使在战斗行军过程中也会经常看见它,用薇菜来起兴,也就很自然了。因此,“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当这位久别家乡亲人的征夫看到薇菜发芽、长叶、粗壮时,就自然联系到时光的推移,离愁思乡之念便油然而生了。“曰归曰归”,诗人反复咏叹,正是这种感情的集中体现。说是要回家,但是却总是回不去,于是随着他所见到和想到薇菜的变化,他的思潮翻腾起伏了。“岁亦莫止”、“岁亦阳止”,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时光真难挨呀!“不遑启居 (处)”、“我戍未定”、“载饥载渴”,生活是如此的艰苦! “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他是那样无时无刻不处于恋家思乡的忧思之中。而造成他这种“靡室靡家”的原因是什么呢? 固然,诗中说到“王事靡”,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𤞤狁之故”。显然,对𤞤狁之恨,既源于长期以来习惯的民族之间的仇恨心理,也产生于眼前的现实。而四五章就正是这种感情的升发。四五章为第二部分,集中写在前线紧张战斗的情况。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通过主帅军车的华丽,军官戎车的严整、战马的高大雄壮,武器装备的精良,来写军容阵势的雄壮威武,烘托出战士的士气。另是写军情的紧张激烈(“岂不日戒,𤞤狁孔棘”)和战斗中的屡屡胜利 (“一月三捷”)。很明显,诗中是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豪情的。值得说明一下的是,有人说这两章中的“君子之车”、“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是在写阶级对立的关系,表现怨情,我觉得诗中的着眼点似乎不在此。相反地,写车马之盛,是在赞美指挥的将帅。而戎车为“君子所依,小人所腓”是在写武士 (军官) 架车冲锋 (有如今日作战中之坦克、装甲车),士兵在战车的掩护下前进追杀,在于表现战车与步卒的协同作战。这才是诗中的本意。末章是第三部分,写征夫归途中哀伤心情。本来,他在战场上经过出生入死,战胜了敌人,保卫了国土,现在凯旋而归,应该是兴高采烈的。但是作为一名普通士卒,他又能得到什么呢? 他又能希冀得到什么呢?九死一生,能保住性命,得到回家和家人重新团聚就不错了。这时,他在归途中,抚今追昔,回忆起昔日正是春光明媚的季节里,他满怀赶走敌人、保卫家乡的激情,依依惜别了亲人; 回想那战场上紧张艰辛的战斗的生活,再面对眼前这漫天风雪,饥渴劳顿,他无限惆怅,满腹哀伤,这种辛酸苦辣的滋味,是别人无法理解的。 《采薇》一诗,为我们留下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千古名句,历来为人们所欣赏,东晋名将谢玄称其为《诗》中最佳之句(见《世说新语·文学》),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亦对其倍加称赞 (《姜斋诗话》),清末方玉润在评论中说,“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诗经原始》),其影响可谓深远极矣!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