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虫竞飞动,余亦辞笼樊。”诗句出处:《丙戌岁正月出洛阳书怀》;是唐朝诗人独孤及的作品。
天地暂雷雨,洪波生平原。穷鳞遂蹭蹬,夙昔事罕存。
幸逢帝出震,授钺清东藩。白日忽再中,万方咸骏奔。
王风从西来,春光满乾坤。蛰虫竞飞动,余亦辞笼樊。
遭遇思自强,宠辱安足言。唯将四方志,回首谢故园。
【注释】:
诗文 | 蛰虫竞飞动,余亦辞笼樊。 | |
释义 | 蛰虫竞飞动,余亦辞笼樊。“蛰虫竞飞动,余亦辞笼樊。”诗句出处:《丙戌岁正月出洛阳书怀》;是唐朝诗人独孤及的作品。 往岁衣褐见,受服金马门。拟将忠与贞,来酬主人恩。 | 天地暂雷雨,洪波生平原。穷鳞遂蹭蹬,夙昔事罕存。 幸逢帝出震,授钺清东藩。白日忽再中,万方咸骏奔。 王风从西来,春光满乾坤。蛰虫竞飞动,余亦辞笼樊。 遭遇思自强,宠辱安足言。唯将四方志,回首谢故园。 【注释】: 蛰:①动物冬眠,藏伏起来不食不动。《周易 · 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吕氏春秋·孟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东风:春风。振:活动。)②冬季藏伏起来的动物。张衡《东京赋》:“启诸蛰于潜户。”(户:指洞穴。)王禹偁《春居杂兴》:“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离落起蛇虫。”③人隐居不出。辛弃疾《水调歌头·又和赵景明知县韵》:“莫管旁人嘲骂,深蛰要惊雷。”[蛰蛰]众多的样子。《诗经·周南·螽斯》:“宜尔子孙,蛰蛰兮。”虫:(一)①古代对一切动物的通称。《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zhǎng);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庄子·应帝王》:“而曾二虫之无知。”②昆虫;虫子。《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hōng)。”《荀子·劝学》:“肉腐出虫。” (二)huǐ 毒蛇。后作“虺”。《山海经·南山经》:“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竞:①角逐;比赛。《庄子·齐物论》:“有竞有争。”《颜氏家训·省事》:“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竞历。”(历:历法。)《吕氏春秋·分职》:“以其财赏,而天下皆竞。”②强;强劲。《吕氏春秋·审时》:“多枝数节,竞叶蕃实。”(数cù:密。蕃:多。)《左传·宣公二年》:“彼宗竞于楚。”(宗:宗族。)③副词。争着。《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贪婪兮。”飞:①鸟类和某些昆虫鼓动翅膀在空中 飞行。屈原《天问》:“苍鸟群飞。”杜甫《曲江二首》之二:“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缓缓。)②物体凭借外力或机械作用在空中行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yuān)飞。”(木鸢:古代飞行器。鸢:鸟名。)③飞动;飘落。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张志和《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④高。何晏《景福殿赋》:“飞宇承霓。”⑤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意外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⑥形容极快。《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而飞书召蒙。”动:①行动; 活动。《周易·系辞下》:“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利:利益。迁:变易。)《孙膑兵法·见威王》:“事备而后动。”②劳作;劳动。《孟子· 滕文公上》:“为民父母,使民盻盻(xì)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盻盻:恨视。)③震动;移动。《孙子兵法· 军争》:“悬权而动。”李商隐《瑶池》诗:“黄竹歌声动地哀。”④使用;动用。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若一一似此罗织人言,则天下之人更不敢开口动笔矣。”⑤发动;开动。《汉书·魏相传》:“今边郡困乏……常恐不能自存,难以动兵。”刘肃《大唐新语·极谏》:“今所幸宫去京二百余里,銮舆动轫,俄经旬日,非可朝行暮至也。”(幸:旧指皇帝亲临。动轫:启动车辆。)⑥萌发;发生。《齐民要术·插刜》:“刜叶微动为上时,将欲开莩为下时。”(上时:最好的时间。开莩:叶子裂开。)⑦改变;变化。《后汉书·班固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⑧感动;触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⑨怀念。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乡关。”⑩引动;牵动。柳宗元《答贡士沈起书》:“谨以所示布露于闻人,罗列于坐隅,使识者动目,闻者倾耳。”(闻人:有名望的人。坐:“座”本字,座位。)(11)指动物。归有光《二石说》:“至仁之泽,洋洋乎被动植矣。”(被:施加。)(12)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次数很多,相当于“常常”“动不动”。《汉书·食货志上》:“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余:第一人称代词。我。屈原《离骚》:“余固知謇(jiǎn)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謇謇:尽忠而直言。)亦:①副词。1. 相当于“也”、“也是”。《诗经·郑风·将仲子》:“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仲:老二。怀:怀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2. 表示语气的减弱。相当于“不过”、“只是”。《战国策·齐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好:喜欢。患:担忧。)②语气词。《诗经·召南·草虫》:“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止:语气词。觏gòu:相遇。)[不亦]用于反问句。表示委婉语气。《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辞:①口供。《周礼·秋官· 乡士》:“听其狱讼,察其辞。”(察:审察。)柳宗元《断刑论下》:“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②言词;文词。《庄子·盗跖》:“多辞缪说。”陆机《文赋》:“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③告诉。《礼记·檀弓上》:“使人辞于狐突。”④推辞;不接受。《论语·雍也》:“与之粟九百,辞。”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固辞不受。”⑤告别;离开。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⑥辞退;解除。《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便脱去那领朝衫,辞官不作。”⑦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笼:(一)①畜养鸟类、兽类或虫类的编竹器。《庄子·庚桑楚》:“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②用木竹做成的笼器或篮子。宋子侯《董娇娆》:“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二)lǒng ①遮掩罩住。《齐民要术·脯腊》:“纸袋笼而悬之。”张居正《安肃道中雪》:“二月燕山雪尚飞,薄云笼日转霏微。”②包罗;控制。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盐铁论》:“笼天下盐铁诸利。”③竹箱。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官职是国家的,非卧房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樊:①马负过重而不前。阮瑀《驾出北郭门行》:“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②关鸟兽的笼子;牢笼。《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③篱笆。黄庭坚《庚申宿观音院》诗:“僧屋无陶瓦,剪茅苍竹樊。”④编篱笆。《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jù)瞿。”(狂夫:愚钝的人。瞿瞿:神情不安。)⑤边缘。张九龄《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深俯东溪澳,远延南山樊。”(澳:水的弯曲处。)[樊然]纷杂的样子。《庄子·齐物论》:“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吾恶(wū)能知其辩?”(涂:道路。恶:何。)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