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范蠡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范蠡的事迹|史鉴 |
释义 | 范蠡的人物故事|评价|小传,范蠡的事迹|史鉴范蠡,字少伯,春秋末期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三户(今河南淅川西北)人,越国著名军事家。初为楚国贤才,因政治腐败,不被重用,遂假装癫狂。楚平王时,范蠡受到宛令文种的知遇,两人先后弃楚赴越,被越王封为大夫。越王勾践即位初年,不听范蠡劝阻,兴兵伐吴,兵败夫椒(今江苏苏州西南),被围于会稽山,面临亡国之灾。范蠡提出暂时屈辱求全的策略,实现吴越和议。从此,范蠡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振兴越国,并提出“按师整兵,待其坏败,随而袭之”的灭吴方针,多次阻止勾践提前攻吴。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8年),范蠡随勾践兴师伐吴,大败吴军于笠泽(水名,在今苏州南部由太湖东流入海),进抵吴都姑苏城下。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越军攻克姑苏,吴王夫差自杀,吴亡。范蠡以功封上将军。为避免功高震主,招惹灾祸,遂浮游五湖,经商致产,先后滞留于齐国等地,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富翁,最后老死于定陶。
〔注 释〕 ①越王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公元前496—前465年在位。②会稽之耻:越王勾践即位后,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一役中,遭吴军反击,被迫退保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范蠡建议勾践向吴乞和,才避免全军覆灭。③陶:今山东定陶西北。④什一:十分之一。⑤生:使其活下来的意思。⑥且:将要。 〔相关史料〕 越既灭吴,范蠡以为勾践为人长颈乌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逸乐,乃以其私徒属浮海而行,至于齐①。以书遗大夫种②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可以去矣!”苏子③曰:“范蠡知相其君而已,以吾相蠡,蠡亦乌喙也。夫好货,天下之贱士也,以蠡之贤,岂聚敛积财者?何至耕于海滨,父子力作,以营千金,屡散而复积,此何为者哉?岂非才有余而道不足,故功成名遂身退,而心终不能自放者乎?使勾践有大度,能始终用蠡,蠡亦非清净无为而老于越者也,故曰:“蠡亦乌喙也。”鲁仲连④既退秦军,平原君欲封连,以千金为寿。笑曰:“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难解纷而无所取也。即有取,是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遂去,终身不复见,逃隐于海上。曰:“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使范蠡之去如鲁连,则去圣人不远矣。呜呼,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蠡之全者,而不足于此,吾以是累叹而深悲焉。子胥⑤、种、蠡皆人杰,而扬雄⑥,曲士也,欲以区区之学疵瑕此三人者:以三谏不去,鞭尸籍馆为子胥之罪,以不强谏勾践而栖之会稽为种、蠡之过。雄闻古有三谏当去之说,即欲以律天下士,岂不陋哉!三谏而去,为人臣交浅者言也,如宫之奇、洩冶乃可耳。至如子胥,吴之宗臣,与国存亡者也,去将安往哉?百谏不听,继之以死可也。孔子去鲁,未尝一谏,又安用三?父不受诛,子复仇,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是以昔之君子皆哀而恕之,雄独非人子乎?至于籍馆,阖闾与群臣之罪,非子胥意也,勾践困于会稽,乃能用二子,若先战而强谏以死之,则雄又当以子胥之罪罪之矣。此皆儿童之见,无足论者,不忍三子之无诬,故为之言。
范蠡者,越人也。事越王勾践,与谋国。时吴王夫差日夜勤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而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⑦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师遂出。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越王谓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卑辞厚礼以遣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请身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将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伯嚭⑧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于嚭。嚭受之,因说吴王曰:“越已服为臣,若赦之,此国之利也。”子胥谏弗听。吴王卒赦之,罢兵归国。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尝之。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国家,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蠡皆谏止之。既而吴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勾践乃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蠡对曰:“未可也。”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尽从王,唯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⑨二千,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君子言君养之如子也),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请成于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疲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越遂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请成曰:“孤臣夫差,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唯命是听,意者亦欲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早朝晏罢,非为吴耶?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天与弗取,反受其害。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曰:“吾置王甬东,君万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范蠡事越王,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卒灭吴,报会稽之耻,称上将军还国,亦云功成名遂矣。然以大名之下难久居,遂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去,止于陶。所至必成名,卒老死于陶。 初,蠡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子何不去?”种去不决,卒被杀。 断曰: 兵者凶器,战者逆德。勾践犯之,故遭天责。栖保会稽,已当死厄。厚礼卑辞,蠡之善策。使种请成,初犹不测。既贿贪馋,乃许归国。尝胆卧薪,仇填肝膈。二十余年,报犹不得。至吴北盟,南师方迫。吴使请成,难援前迹。君纵哀怜,臣则赫赫天与不承,死乃自贼。功成去之,有如行客。三致千金,三散岂啬。如此高人,千秋生色。
〔注 释〕 ①齐:指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下游以及胶东半鸟地区。战国时为齐国地。②大夫种:或谓姓文,名种,字子禽。越国大臣。铺佐勾践执掌国政。勾践二十二年,越灭吴后,范蠡劝种激流勇退。因此有人谗言种有作乱之谋,勾践将其赐死。③苏子: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④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一称鲁连,常为人排难解纷,不受报酬。⑤子胥:姓伍,名员,字子胥。春秋末吴国大臣。⑥杨雄:西汉著名辞赋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先后作辞赋歌颂刘汉王朝及莽新政权。⑦兵:战争。⑧伯嚭:春秋末吴国大臣。为人诌佞,巧于逢迎,贪污受贿。⑨习流:谓使罪人习战而任为卒伍。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