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粤桂战争
释义

粤桂战争

北方直皖战争硝烟尚未散尽,南方粤、桂之间即战云密布。
滇、桂冲突起时,孙中山即计划攻打桂系。桂系把持广东期间,陈炯明不得不驻军闽南彰州。孙中山于1920年2月20日致电陈炯明,劝其率粤军回粤,“观此今后种种变局,其有造于粤人复粤者甚多,未审兄能早日决心率粤军回粤,以收渔人之利否?”①并表示如陈已下决心,他当能使两粤内部数处先发动。孙中山还着人筹措款项,计划购置军械,与唐继尧、李烈钧、刘显世、王文华等接洽联络,并多次函电陈,要他“破釜沉舟,勿念防地”、“先发制人”等。5月中旬,他告诉许崇智,万一陈在漳州失利,希望许能保存部分粤军,以再图恢复广州,“予拟六月初离沪,往闽往粤,尚在未定。如至此时桂贼尚未攻闽,吾决先击之”②。希望许崇智集中部队听命。
6月间,陈炯明仍按兵不动。孙中山见状只得考虑从广东内部发动。7月15日,孙中山令李绮庵等发动驻粤海军八舰起义失败。他还派朱执信、廖仲恺到漳州劝说陈炯明出兵。朱执信在陈炯明那里“力量费尽,疲玩如故”,只好建议孙亲赴漳州,以激起桂系攻闽,使陈无可犹豫。
直皖交战中直系的胜利,使桂系有恃无恐,欲进一步排挤退居闽南的陈炯明所部粤军。当时,“中外各界,皆谓陆荣廷殊表同情于直隶派,唐继尧亦曾声明赞助昊佩孚,且谓此将使唐绍仪与孙中山陷于无声无臭之地位。”③于是桂系以李厚基系段祺瑞余孽为由,精心策划攻闽计划。桂系攻闽,可谓一箭双雕。名义上是为扫除皖系残余,实际是解散陈炯明与李厚基的结盟关系,“借攻闽为名,乘势欲倾覆陈炯明,吞并其地盘”。报纸评论:“此间对闽用兵,名曰讨伐李厚基,而项庄之意,恒在沛公。”④8月11日,桂系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动员令,以沈鸿英为总司令,刘志陆为中路司令,浙军吕公望为右路司令,靖国军方声涛为左路司令,会同攻闽。
陈炯明本系一位“操心危,虑出深”、不容等闲视之之人物,在闽期间,他整饬军队,粤军由原来的20营发展到108营。他有意结合李厚基,志在夺回被桂系独家霸占的广东地盘。他虽迟迟不愿接受孙中山攻打桂系的建议,但也秣马厉兵,伺机待动。桂系的挑衅姿态,使他有了出击的时机。8月11日,粤、桂军在韶关、分水关、平和一带即有冲突,双方互有死伤。
8月12日,陈炯明在彰州公园举行誓师大会,到会者绅商学界三千余人,发表通电称:“今直皖之军已息,大局之解决有期,并无用兵之必要,乃忽纷纷调兵,压境而陈。若谓攻李厚基,则何不出兵于停战之前?而何不事先与我相商?至今仍未见讨伐明令,迹其所为,无非仇视粤军,意图袭击,故暖昧态度,欺我粤人。想粤军苦战经年,转斗千里,所领饷械,为数最微,每有请求,百无一应。粤军为护法之区,粤军为护法之军,何以粤省之财,粤军不能稍分余沥?炯明抚视行间,见士卒饥苦情形,不觉泣然流涕,每念我粤惨状,辄用痛心,愈迫愈深,必欲置诸死地而后甘心,粤军何辜罹此惨毒?炯明不忍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惟有严守防地,以免糜烂地方。如桂军必欲逞兵残民,则炯明亦不能负其责。”⑤在同时发表的粤军全体将士宣言中,列数莫荣新在广东之暴行,痛陈“吾人所受亡省之痛,较之高丽、安南、波兰亡国之痛,尤加百倍”,而桂系“近将驻湘桂军,移师入闽,压迫我军,其居心无非仇视军人,俨同敌国。虽我军在外,仅有一线,亦必欲诛锄之,以为灭种之计,俾得长踞吾粤,荼毒吾民。全军同人,忍无可忍。乃不得全体宣誓,冒死杀敌,救我粤人,粉身碎骨,实有荣光”⑥。并表示不克复广东不回漳州,“其态度坚决,大有视死如归之概[慨]”⑦。誓师之后,陈炯明遂赴平和前线视察督战。陈自任总司令,以许崇智为右翼司令,洪兆麟为左翼司令。
在军事讨伐的同时,双方还力图在舆论上压倒对方。陈炯明在通电中斥莫荣新“盘踞广东,伙集游匪, 日肆淫掠,炯明始忍桑梓之睦,期其协力护法,继又忍其护法不力之痛,期其终悟,以维持西南大局。罔料贼性莫改,恣睢日甚,杀逐元老,胁散国会,劫除友军,破坏护法,无所不至。近复大集群盗,来袭我军。我军忍无可忍,为国为法为乡,义当声讨”⑧。莫则指陈接受李厚基饷弹通段,以粤军转而攻粤,“忠告”陈“败则八千子弟,将何所归,胜亦五岭以南,皆遭兵燹。”⑨李厚基则自辩“和平之旨,自当谨遵。惟陈炯明本系闽省敌人,因奉令停战,各守防线,相安已久。人遂以为有意联络,实非事实。陈是否窥粤,未尝告我,亦无权可以制止。陈济饷弹,尤属无稽。闽只知维持地方,决不启衅”⑩。实际上,粤桂战事,李厚基助陈军饷50万元,弹600万枚,并拨步兵两团助战。卢永祥及王揖唐各提供15万元。
16日,战争打响,粤军分三路,从黄冈、饶平、大埔进攻桂军。桂军以刘志陆为总指挥,以卓桂廷、沈荣光为东西路司令迎战。16日,右翼粤军占领大埔,获枪二百多枝,俘虏连长一名,士兵百余名。同日右翼军占领蕉岭。16日中路军熊略进攻诏安。驻诏安之桂军,“虽名为桂军,多系粤人,均以枪向空际射击”,或投降,或退至闽粤边境分水关。熊略乘胜前进攻占分水关,向黄冈进发。16日晚,胡文灿所部救国军攻克紫金。中路军于17日占领饶平。各处作战中,粤军均树广东人不打广东人之白旗,以动摇桂军军心。
黄冈为汕头门户,由刘志陆、沈荣光领兵赴守。士兵不满军饷匮乏,刘于18日连夜携6 000元往赴,多用作搭帐篷、置器具,备战未妥,粤军已到,桂军稍一上阵即作鸟兽状散去。刘欲率从黄冈退回汕头之士兵赴揭阳,行至中途其所带一营军队也相继离散。
18日晚,粤军罗翼群进攻梅县,19日晨,占领梅县。
澄海驻关澄芳、刘志海所部桂军9营,此地河道多,易守难攻。但驻澄海桂军家眷多在汕头,且不少广东籍人,故不战而退。陈炯明组织敢死队600名,下令先攻入汕头者每名赏100元。19日,粤军以小船编作浮桥,敢死队作先锋,澄海桂军稍作抵抗即弃阵败走,粤军占领澄海。20日下午,洪兆麟、邓铿率部进人汕头,沈荣光改扮苦力逃出。邹鲁所募集之救国军,也于同日到达汕头。粤军人汕头后,秩序良好。20日晨,许崇智攻高陂,战至下午,打败桂军。
退入潮安一带的桂军卓桂廷,赴县署令知事速筹款项,但知事早于前一天就逃走了。又往商会筹款,款未到手,即闻粤军将至,即又弃城而退。21日晨,粤军熊略、邓本殷占领潮安。24日,陈炯明由潮安乘专车到达汕头。
8月23日,粤桂军在老隆、龙川激战两昼夜,粤军有熊略、邓本殷所部二十营,并派敢死队冲锋。桂军在峻岭中放炮,多落了空。后马济派兵增援,粤军亦不能突破其防线。桂军为防止士兵哗变,要求驻老隆、龙川之粤籍士兵缴械退伍。士兵提出照数发足欠饷,争执间竟与桂军交战,致使惠州、河源、老隆一带军用电话中断。25日,粤军攻占老隆。
海丰、陆丰为双方战斗激烈之地方。粤军方面有洪兆麟、邹鲁、钟景棠、许崇智。海丰是进入惠州的要道,粤军由普宁、紫金两路进攻,桂军沈荣光、卓桂廷分头迎战。飞熊、健锐、秦济等兵舰发炮助战。25日,粤军增援部队赶到,桂军败退。27日陈赴潮州,往前线督战。
8月23日,粤军四路包围惠州。邹鲁攻揭阳、惠来,邓本殷、梁鸿楷攻海丰、陆丰,24日占领陆丰。钟景棠在普宁策应。熊略逼龙川,许崇智由五华占领紫金,逼河源、龙川。桂军大量调集军队入惠州。马济、陈坤培于24日赴惠州。马济也以香港苦力殴击广西人激励桂军,称惠州再败,将无立足之地。8月底9月初,两军大战于惠州附近的飞鹅岭附近。“不攻取飞鹅岭,不能攻取惠州,不能攻取惠州,而陈炯明军不能入广州也。数日以来,两方之攻取飞鹅岭皆旋得旋失。”(11)
9月7日,粤军攻下河源。9日,陈炯明由老隆到河源,再次布置攻惠州。惠州是陈炯明的家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9月13日陈炯明下令攻打惠州。14日,攻至离惠州三十里处,为沈鸿英大队所扼。15日,陈军与马沈所部相遇于惠州附近之马安墟。相持三昼夜,粤军败退观音阁,桂军劣势稍缓。粤军二次围攻惠州未果。9月24日,孙中山特致电李厚基,请其派王永泉旅支援攻惠州,“惟我师转战月余,不无疲乏,而桂贼则尽倾两省之兵,死力相抗,故惠州未能即下。今王旅以精兵助我,声威立壮,尤企早清内患,即赶至前方,闽粤合力,一得惠州,则广肇各地不成问题矣。”(12)
据粤海关情报,早在战争打响之初,“很多人在城内张贴标语攻击桂系军阀的残暴统治和野心,并奉劝粤人不要与粤军——他们自己的同胞——作战。据说有几个人被捕,警察厅奉命严加检查。当局严惩了所有被怀疑为叛乱分子的人。行刑通常不用审讯”(13)。至于双方的实力,“陈有两个兵工厂,但规模很小而且只能生产弹药;而桂军拥有两个省的财富和兵力。陈军皆是精兵,军纪严明,作战目的明确,同时陈方面也有许多有才华的人,军官中很多是留洋归国学生,在外国受过专门的军事方面的训练。挂军只是改头换面的土匪军队,其首领绝大部分以前是土匪头目。但是他们装备好,在人数方面也大大超过陈。他们还控制了局势,实际上把粤军困住了。”(14)
9月15日,陆荣廷通电自称“无负于粤”,而陈炯明“不顾大义,破坏和平,无故兴戎,陈师潮惠,尤复标举粤人治粤之说,大倡排除桂军之议,务期煽惑民心,勾动土匪,紊乱秩序,扰害治安”(15),更以援闽之师遽尔倒戈,“仁者尤所不为”。自诩为正当防卫,除暴安民。
桂系军政府严禁反对言论。广州《岭南新报》、 《中华新报》、《实业日报》停版一星期,《中原日报》自行停版。即使报纸出版了,也连篇累牍地写着“被检查员抽去,阅者谅之”的字样。香港之华文日报因大量刊载战争消息,且持论同情粤军,皆被严禁进口,海关查搜香港报纸视同武器军火一般。
战事起后,孙中山多次函电陈炯明,勉励有加。孙中山还令朱执信、周之贞等发起民军。在朱执信的努力下,虎门炮台于9月16日宣布独立。朱执信为解决降军与守军的矛盾而遭枪杀, 以身殉职。
在国民党人的运动下,广东各地民军蜂起反对桂军。桂系在广东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番禺、南海、东莞、香山、清远、鹤山、高明、新会等地,皆有民军活动。香山小榄曾被上万名袁带所部民军占领。在龙门县,民军连日与官兵激战,知事莫辛系广西桂平人,莫荣新的同族兄弟,也被起事民军击毙,龙门县城即被民军占领。莫荣新疲于从各处抽调军队应付四面八方之民军,致军政府也拱卫空虚,不得已由盐运使署派盐警接防警卫。广州市内发现飞机传单,“购缉岑万元,陆莫各八千,温宗尧杨永泰各六千,杀毙择半。”(16)连留在广州的议员,也找起军政府的麻烦。“在这惊惶百忙中,最为广州市点缀品的,莫如留广东国会了。留广东的国会议员,为数也不少。现在他们看着莫督军、岑总裁不得了,于是也乌鸦般的闹起玩笑来。向军政府一定要将前欠偿清,并且不愿打折打扣,非得实数发给不可。唉,真是‘败运时里鬼叫门’。”(17)
岑春煊也密电向陆荣廷求援助,“军府虽不足惜,然大势一去,岂能独优游于武鸣。他日粤军入梧,滇军入柳,吾辈数十年之声誉,不惟消灭殆尽,殊恐年老气衰,亡命亦所不能。”这般哀怨之词,不免令陆动容,决心“取激烈手段”,武力解决。桂军也多赞成陆的主张,“盖桂军之意,谓桂军与粤军交战,乃以粤地为战区,胜则任我取与,且可乘势直迫闽越,败则只损伤彼辈(指粤军)之物质,于我桂省无所受亏。倘大势果去,即退回梧州,坚守本家门户”(18)。遂议定,如惠州不守,将以沈鸿英旧部死守江北,握粤汉铁路交通。如广州失陷,军政府及粤督迁至肇庆。又任谭浩明为前敌总指挥,率亲兵六营及陆军一师于25日由梧州赴肇庆。
但广东局势发生了有利于粤军的变化。9月27日,粤籍将领魏邦平、李福林等从内策应,宣布独立,并致函莫荣新,要求其解除兵权,回师广西。莫不得不从各处抽调军队回省城布防。双方各有六千多名士兵。同日,军政府外交部长温宗尧、财政部长陈锦涛往各国驻广州领事馆请求在莫与魏、李之间居中调停。两艘美舰、两艘英舰、三艘日舰驶赴沙面,各国陆战队登陆,在沙面筑防卫阵地。28日驻广州各国领事开会,决定向两军提出劝告,避免在广州巷战。
9月28日,陆荣廷从南宁发出通电,“现为保全地方计,即请粤省诸公,同筹议妥,速选贤能,继任督军,以维治安,而息纷扰。除陈炯明倡乱逞私不能交付外,无论何人,出担粤事,桂军在粤一日,无不尽力维护。……一俟粤局底定,桂军即当全数调回,以符不争利权之初心,而完顾全唇齿之本旨。”(19)广州各群众团体,纷纷致函,面见莫荣新,提出粤人治粤,要求桂军离粤,并推举海圻舰长汤廷光为新任督军。海军林葆怿则分别致电陈炯明、莫荣新,居中调停。莫有所动摇,桂军总司令马济态度坚决,力主坚持战斗到底。莫荣新提出以下条件:以桂总司令暂待解决;酌留桂二师驻肇钦,饷械由粤供给,余悉遣回桂;回桂须恩饷三个月,并携军械;所有桂官兵,须以礼待,不得歧视(20)。广东方面认为条件苛刻,不能接受。9月30日,孙中山等致电林葆怿等,反对调停,“莫等罪在不赦,无调和之可言;其余众解除武装,亦不能附有任何条件。”(21)旅京广东同乡会也致电陈炯明,称桂系形绌势蹙,以调和之说相诱,“旅京同乡深恐公为甘言所动,致令粤人自治莫竟全功。恳公表示正确之态度,电复来京,俾同乡有所矜式”(22)。要求陈推进粤人治粤,反对调和。
莫荣新一面于10月2日召开茶话会,征求各界的意见。一面由东北江调回军队不下万余,且挖壕筑垒。10月4日,广东各界成立全省各界联合维持和平会,议定由各团体垫付50万作桂军的开拔费,以此为购买和平的代价,莫在三日内交出印信,即行交款,广东之善后由汤廷光处理。而莫开价200万元。汤廷光则不待莫交出印信,即于8日在士敏土厂上任。10月9日,莫与魏、李等在海珠开会,讨论桂军撤离问题。11日。再次开会。魏邦平、李福林提出“粤人治粤、双方停战、不得据兵工厂并立停工、桂军回桂、粤籍留粤”等条件,莫荣新则提出安置前方军队、如何接防广州、开拔费等问题。莫采用的是缓兵之计,希望前方战场的转机。
10月16日,粤军复得河源。驻惠桂军疲惫不堪,饷械久无补充,拟将惠州交李根源,调林虎、马济回省城对付魏、李。桂军士兵一听调令,不论是否属被调部队,纷纷争先离去。溃退之桂军,大肆骚扰,而且以8元、10元不等的价格,沿途售卖所背之步枪。粤军趁机攻惠州,守飞鹅岭的桂军竖白旗投降,22日惠州被粤军占领。22日晚上,广州全城大戒严。
10月24日,岑春煊、莫荣廷、林葆怿宣布解散军政府。25日,莫派员要求重新议和,但魏邦平、李福林以莫无交卸离省的确切表示而拒绝出席会议。同日,粤军飞机在观音山投两枚炸弹。26日莫荣新通电取消自主,自愿离粤,“兹为保全粤民、减免战祸起见,于中央政府未任专员以前,先率将士让出广州市区,所有维持地方治安事宜,应由粤民选举之新督军,负此责任。”(23)28日晚,桂军摧毁兵工厂,发生爆炸和大火。29日,粤军入广州城,粤桂军队在车站、省长署附近稍有冲突,莫荣新、马济等绕北江返桂。11月1日,陈炯明抵达广州,同日孙中山任命他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
粤军乘胜追击。11月4日占清远,15日占肇庆,17日占廉州。11月下旬,桂军全部退出粤境。29日孙中山在广州重新建立军政府。
粤桂战争以桂系的失败告终。桂军军纪败坏,饷械匮乏,粤军遣兵神速,常使桂军甚至来不及备战迎敌。兼之广东民众怨恨桂系的统治,粤军愤恨桂军相逼迫,桂军中不少粤籍士兵受运动哗变,等等,都决定了战争的结局。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