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第一节 夏商时代思想的特点
释义

第一节 夏商时代思想的特点

中国社会到夏商时,出现了阶级,科学已萌芽,但是传统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还有很大势力。这时社会反映过渡的性质,政权与神权交织在一起,科学还与宗教紧密联系着。主要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母权制的残余
殷商王位继承多传弟,先儒说为“殷道亲亲”。显然,这是氏族社会母权制残余的反映
2.地方神和统一的最高的神的出现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所崇拜的神互相间也没有统属关系。至夏商时进入阶级社会,这时所崇拜的神们也反映着世俗的阶梯制度。
首先说,夏商都祭社(包括稷)和山川,社和山川有地域性并有等级。
如夏社、毫社(商社,亳字也作薄、蒲)都是夏商两国的地方神。汤胜夏,欲迁夏社。周胜殷,对亳社进行破坏。表明当时征服者对于被征服者,不但改变其政权,还改变其宗教。但是,改变宗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书》序称:“汤既胜夏,欲迁其社,不可,作《夏社》……”《左传·定公六年》说:“阳虎又盟公及 三桓于周社,盟国人于毫社……”证明直到春秋末叶,在鲁地,周社神还不能代替亳社神。
《左传·哀公六年》记楚昭王不祭河说:“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 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穀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诸侯山川有不在其封内者,则不祭也。”证明三代时,山川是地方神。不过,社在当时地方神中地位最高,它是地方的代表神。这一事实,可由当时为国君叫做“主社稷”,保卫国家叫做“卫社稷”,灭人国叫做“泯其社稷”等等,得到充分证明。
高居于地方神之上的统一的最高的神,则是天(或称上帝)。这个神的出现是世俗的阶梯制度的反映。大概当原始社会末期即唐尧之时,这一观念已萌芽。当时虽然还是部落联盟,但是所联系的范围已非常广泛。《论语·尧曰》篇记:“尧曰:‘咨! 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又《泰伯》篇:“子曰:‘大哉! 尧之为君也。巍巍乎!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古文献于述说尧时,着重提出天字,绝不是偶然。到了夏商以后,这个统一的最高的神——天或上帝,遂完全确立。最显著的例子,如夏征有扈作《甘誓》说:“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汤伐夏作《汤誓》说:“……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左传·哀公元年》伍员述少康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论语·尧曰》记汤祷辞说:“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商书·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及《周书》五诰此类例子更多。《诗经·大雅·文王》说:“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也是一例。总之夏商时,这统一的最高的神——天或上帝,确实已出现在人们的观念中及祀典中。
3.帝王和诸侯在当时是政治的代表人物,也是宗教的代表人物
帝王和诸侯在当时是政治的代表人物,也是宗教的代表人物。帝王自称为天子,诸侯自称为社稷主,很明显地表现出其二重性。
《墨子·明鬼》说:“……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圣王,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菆位……”《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营国,方九里……左祖右社……”《春官·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
《荀子·礼论》:“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礼记·丧服小记》:“礼,不王不禘(注,禘谓祭天)。”《祭义》:“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以朝及暗。”《礼运》:“鲁之郊、禘,非礼也。周公其衰矣! 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公羊传·僖公三十一年》:“鲁郊,非礼也。鲁郊何以非礼?天子祭天,诸侯祭土。”
《礼记·礼器》说:“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郊社宗庙之制,当也是夏造,只是不但殷因,直到清末还相承未改。今日到北京还可以看到清朝的天坛、社稷坛、太庙故址。人们但见后世空存形式,不知古初却有实际意义。
郊社宗庙之制,不但古天子、诸侯(诸侯无郊)平日不可阙,出师、出行也必须尊礼。如《尚书· 甘誓》:“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左传·闵公二年》:“帅师者,受命于庙,受脤于社……”《礼记·王制》:“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
又关于古帝王出征伐以齐车载迁庙之主及社主以行的例证:《周礼·夏官·大司马》:“……帅执事莅釁主及军器。……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春官·小宗伯》:“若大师,则帅有司而立军社,奉主车。”《春官·肆师》:“凡师甸用牲于社宗,则为位……”《春官·大祝》:“大师,宜于社,造于祖,设军社,类上帝……”《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釁鼓,祝奉以从。”《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又“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孔子曰:‘主命。’问曰:‘何谓也?’孔子曰:‘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遂奉以出,载于齐车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史记·周本纪》:“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为文王木主,载以车中军。”《左传·成公十六年》晋楚鄢陵之战,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记楚子与伯州犂问答说:“张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彻幕矣。曰:‘将发命也。’”所有这些都是夏商之礼流传后世而可考见者。
《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又《中庸》:“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为什么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呢? 正可看出当时政权与神权的密切关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卫献公的诺言说:“苟反,政由宁氏,祭则寡人。”政祭分开,更可以看出古时天子、诸侯是政治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宗教的代表人物。
正因为天子代表天,诸侯代表社稷、山川,所以,遇有灾变,他们要负责。《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左传·成公五年》:“国主山川,故山崩川竭,君为之不举、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币,史辞以礼焉。”
4.巫史宗祝是当时的宗教家,同时也是哲学家和科学家
5. 卜筮和人牲人殉的盛行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4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