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註釋】:

白:

①白色。《荀子·榮辱》:“目辨白黑美惡。”(辨:辨別。)②純潔。《韓非子·說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潔;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見江心秋月白。”④彰明;顯赫。《荀子·天論》:“禮義不加於國傢,則功名不白。”⑤表明;陳述。《呂氏春秋·士節》:“吾將以死白之。”⑥稟告;報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太尉自州以狀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詞》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雲:

①同“雲2”。②說。《論語·子罕》:“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牢:人名。試:見用於朝廷。藝:多才藝。)③有。《荀子 ·法行》:“其雲益乎?”④代詞。如此。《史記·汲鄭列傳》:“汲、鄭亦雲,悲夫!”(汲、鄭:指汲黯、鄭當時二人。)⑤助詞。1. 用於句首。《詩經·鄭風·風雨》:“既見君子,雲胡不喜?”2. 用於句中。《後漢書·陳龜傳》:“雖歿(mò)軀體,無所雲補。”(歿:死。補:彌補。)⑥語氣詞。用於句末,表陳述語氣。《史記·伯夷列傳》:“餘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塚雲。”[雲雲]通“蕓蕓”。眾多貌。《莊子·在宥》:“萬物雲雲。”

消:

①減少;減損。蔡邕《陳太丘碑》:“元方在喪毀瘁,消形嘔血。”②消散。《紅樓夢》第二十七回:“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③融化。許渾《春日思舊遊寄南徐從事劉三復》:“湘潭雲盡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來。”④除去;消滅。王充《論衡· 治期》:“夫世亂民逆,國之危殆災害系於上天,賢君之德不能消卻。”⑤消磨;度過。方幹《冬夜泊僧舍》:“無酒能消夜,隨僧早閉門。”⑥消受;享用。白居易《哭從弟》:“一片綠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⑦經得起。辛棄疾《摸魚兒·置酒小山亭》:“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⑧需要。《儒林外史》第三回:“這自然,何消吩咐。”⑨通“銷”。熔化。白居易《答友問》:“置鐵在洪爐,鐵消易如雪。”[消化]人和動物對食物的溶解吸收。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檳榔之功有四……四曰飽能使之饑,蓋食後食之,則飲食消化,不至停積。”[消息]1. 消長;增減。《周易·豐》:“日中則昃(zè),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昃:日偏西。食:通“蝕”,虧損。)2.音信;信息。周準《明妃曲》:“中原消息斷,胡地風沙寒。”[消渴]指糖尿病、尿崩癥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常有消渴疾。”

消散:

消失,消滅。《漢書·李尋傳》:“蕩滌濁,~~積惡。”也作“銷散”。《後漢書·郭伋傳》:“糾戮渠帥,盜賊~~。”

散:

(一)①離散;分散。《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法正邦國:……野荒民散則削之。”(削:削減其土地。)②分發;散發。《尚書·武成》:“散鹿臺之財,發巨橋之粟。”王守仁《登泰山》:“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③排遣;抒發。《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使臣得一散所懷,攄舒蘊積,死不恨矣。”④紛亂。《淮南子·原道》:“不與物散,粹之至也。” (二)sǎn ①沒有約束;松散。《荀子·修身》:“庸眾駑散,則劫之以師友。”(庸:平庸。劫:劫奪,引申為強制其除去。)《北史·序傳》:“子孫散居諸國,或在趙,或在秦。”②閑散。《梁書·忠壯世子方傳》:“性愛林泉,特好散逸。”③粉末狀藥物。《後漢書·方術傳下 ·華佗》:“當須刳割者,便飲其麻沸散。”

盡:

(一)①完畢;沒有瞭。蘇軾《赤壁賦》:“肴核既盡,杯盤狼藉。”《左傳·襄公八年》:“糧食將盡。”②終結;結束。曹丕《典論·論文》:“年壽有時而盡。”李咸用《遣興》:“雨盡晚雲輕。”又終極;達到極點。《禮記·郊特牲》:“仁之至,義之盡也。”成語有“仁至義盡”。李白《遊太山六首》之三:“憑崖覽八極,目盡長空閑。”(八極:極邊遠之地。空閑:空曠。)③竭盡;竭力完成。《宋史·嶽飛傳》:“飛裂裳以背示(何)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④全;所有的。潘嶽《笙賦》:“樂聲發而盡室歡。”⑤副詞。皆;都。《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一坐盡傾。”(滿坐的人都很傾慕。) (二)jǐn 盡量。《禮記·曲禮上》:“虛坐盡後,食坐盡前。”(空坐著盡量往後,飲食就坐盡量往前,以免油污弄臟座席。)

隴:

①山名。即隴山。漢代屬天水郡。在今陜西、甘肅兩省交界處。②通“壟”。1. 田地。白居易《觀刈麥》:“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2.農作物的行列;田埂。杜甫《晚登瀼上堂》:“山田麥無隴。”3.泛指山崗。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鳴騶(zōu)入谷,鶴書赴隴。”(鳴:喝道聲。騶:騎卒。鶴書:帝王詔書。)潘嶽《寡婦賦》:“墓門兮肅肅,修隴兮峨峨。”

塞:

(一)①堵住;填塞。《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穹:窮;極。窒:堵塞。向:朝北的窗戶。墐:用泥塗塞。)《論衡· 自紀》:“閉目塞聰。”②障蔽;阻隔。《論語·八佾》:“邦君樹塞門。”③閉塞。韓愈《子產不毀鄉校頌》:“川不可防,言不可弭(mǐ)。上塞下聾,邦其傾矣。”(弭:止;息。)④抵償;補償。《漢書 · 於定國傳》:“今丞相、禦史,將欲何施以塞此咎?”⑤充滿。袁枚《黃生借書說》:“汗牛塞屋,富貴傢之書。”⑥誠實。《詩經·邶風·燕燕》:“其心塞淵。” (二)sài ①邊境上險要可做屏障的地方。《史記·淮陰侯列傳》:“夫銳氣挫於險塞。”②邊境;邊關。《淮南子·人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③通“杚”。古代一種賭博遊戲。《莊子·駢拇》:“問谷奚事,則博塞以遊。”

儼:

①恭敬;莊重。《詩經·陳風·澤陂》:“有美一人,碩大且儼。”(碩:高大。)王勃《觀佛跡寺》:“蓮座神容儼。”(蓮座:蓮花形佛座。)②整齊的樣子。杜甫《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鐘律儼高懸。”③使整齊;整理。王禹偁《七夕》:“驚起儼衣冠。”④好像;宛如。鮑容《雲溪竹園翁》:“蒼松含古貌,秋桂儼白英。”

儼然:

①莊嚴,嚴肅。《戰國策·秦策》:“今先生~~不遠千裡而庭教之。”②整齊。陶淵明《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③逼真。李群玉《黃陵廟》:“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容華自~~。”

然:

①燃燒。後來寫作“燃”。《孟子·公孫醜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②代詞。如此;這樣。《呂氏春秋·用眾》:“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③對;贊同。《論語·雍也》:“子曰:‘雍之言然。’”④副詞。1.表示出乎意料,相當於“乃”、“竟”。《漢書·丙吉傳》:“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yì)。”(艾:治。)2. 表示順承關系。相當於“便”、“就”。《莊子·外物》:“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⑤連詞。1.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左傳·僖公三十年》:“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2.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雖然”。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然憔悴,尚天真,纖腰細褪羅裙。”⑥助詞。1.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的樣子”。《詩經· 小雅·南有嘉魚》:“南有嘉魚,烝然罩罩。”2. 用於句末,表示比擬。《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3. 用於句末,表示斷定,相當於“焉”、“也”。《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秋:

①谷物成熟。《禮記·月令》:“(孟夏之月)麥秋至。”②秋天的莊稼。趙汝鐩《耕織嘆》:“香穗垂頭秋登場。”③秋季,農歷七至九月。李紳《憫農二首》之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④一年的時間段。《史記·梁惠王世傢》:“千秋萬歲後將傳於王。”⑤時刻;時候。《宋史·宗澤傳》:“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陸遊《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⑦形容飛的樣子。《漢書·禮樂志》:“飛龍秋,遊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鳳凰秋秋。”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谕以诗礼义,勖随宾荐名。

下一篇: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 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

    “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诗句出处:《太白西峰偶宿车祝二尊师石室晨寄》;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

  • 【注释】:

    白:

    ①白色。《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辨:辨别。)②纯洁。《韩非子·说疑》:“竦(sǒng)心白意。”(竦:恭敬。)③皎洁;明亮。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彰明;显赫。《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⑤表明;陈述。《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⑥禀告;报告。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太尉自州以状白府。”⑦徒然;平白地。李白《越女词》五首之四:“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云:

    ①同“云2”。②说。《论语·子罕》:“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牢:人名。试:见用于朝廷。艺:多才艺。)③有。《荀子 ·法行》:“其云益乎?”④代词。如此。《史记·汲郑列传》:“汲、郑亦云,悲夫!”(汲、郑:指汲黯、郑当时二人。)⑤助词。1. 用于句首。《诗经·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2. 用于句中。《后汉书·陈龟传》:“虽殁(mò)躯体,无所云补。”(殁:死。补:弥补。)⑥语气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史记·伯夷列传》:“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云云]通“芸芸”。众多貌。《庄子·在宥》:“万物云云。”

    消:

    ①减少;减损。蔡邕《陈太丘碑》:“元方在丧毁瘁,消形呕血。”②消散。《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③融化。许浑《春日思旧游寄南徐从事刘三复》:“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④除去;消灭。王充《论衡· 治期》:“夫世乱民逆,国之危殆灾害系于上天,贤君之德不能消却。”⑤消磨;度过。方干《冬夜泊僧舍》:“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⑥消受;享用。白居易《哭从弟》:“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⑦经得起。辛弃疾《摸鱼儿·置酒小山亭》:“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⑧需要。《儒林外史》第三回:“这自然,何消吩咐。”⑨通“销”。熔化。白居易《答友问》:“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消化]人和动物对食物的溶解吸收。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槟榔之功有四……四曰饱能使之饥,盖食后食之,则饮食消化,不至停积。”[消息]1. 消长;增减。《周易·丰》:“日中则昃(zè),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昃:日偏西。食:通“蚀”,亏损。)2.音信;信息。周准《明妃曲》:“中原消息断,胡地风沙寒。”[消渴]指糖尿病、尿崩症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

    消散:

    消失,消灭。《汉书·李寻传》:“荡涤浊,~~积恶。”也作“销散”。《后汉书·郭伋传》:“纠戮渠帅,盗贼~~。”

    散:

    (一)①离散;分散。《周礼·夏官·大司马》:“以九伐之法正邦国:……野荒民散则削之。”(削:削减其土地。)②分发;散发。《尚书·武成》:“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王守仁《登泰山》:“阳光散岩壑,秋容淡相辉。”③排遣;抒发。《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使臣得一散所怀,摅舒蕴积,死不恨矣。”④纷乱。《淮南子·原道》:“不与物散,粹之至也。” (二)sǎn ①没有约束;松散。《荀子·修身》:“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庸:平庸。劫:劫夺,引申为强制其除去。)《北史·序传》:“子孙散居诸国,或在赵,或在秦。”②闲散。《梁书·忠壮世子方传》:“性爱林泉,特好散逸。”③粉末状药物。《后汉书·方术传下 ·华佗》:“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

    尽:

    (一)①完毕;没有了。苏轼《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左传·襄公八年》:“粮食将尽。”②终结;结束。曹丕《典论·论文》:“年寿有时而尽。”李咸用《遣兴》:“雨尽晚云轻。”又终极;达到极点。《礼记·郊特牲》:“仁之至,义之尽也。”成语有“仁至义尽”。李白《游太山六首》之三:“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八极:极边远之地。空闲:空旷。)③竭尽;竭力完成。《宋史·岳飞传》:“飞裂裳以背示(何)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④全;所有的。潘岳《笙赋》:“乐声发而尽室欢。”⑤副词。皆;都。《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一坐尽倾。”(满坐的人都很倾慕。) (二)jǐn 尽量。《礼记·曲礼上》:“虚坐尽后,食坐尽前。”(空坐着尽量往后,饮食就坐尽量往前,以免油污弄脏座席。)

    陇:

    ①山名。即陇山。汉代属天水郡。在今陕西、甘肃两省交界处。②通“垄”。1. 田地。白居易《观刈麦》:“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2.农作物的行列;田埂。杜甫《晚登瀼上堂》:“山田麦无陇。”3.泛指山岗。孔稚珪《北山移文》:“及其鸣驺(zōu)入谷,鹤书赴陇。”(鸣:喝道声。驺:骑卒。鹤书:帝王诏书。)潘岳《寡妇赋》:“墓门兮肃肃,修陇兮峨峨。”

    塞:

    (一)①堵住;填塞。《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穹:穷;极。窒:堵塞。向:朝北的窗户。墐:用泥涂塞。)《论衡· 自纪》:“闭目塞聪。”②障蔽;阻隔。《论语·八佾》:“邦君树塞门。”③闭塞。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mǐ)。上塞下聋,邦其倾矣。”(弭:止;息。)④抵偿;补偿。《汉书 · 于定国传》:“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⑤充满。袁枚《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⑥诚实。《诗经·邶风·燕燕》:“其心塞渊。” (二)sài ①边境上险要可做屏障的地方。《史记·淮阴侯列传》:“夫锐气挫于险塞。”②边境;边关。《淮南子·人间》:“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③通“杚”。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庄子·骈拇》:“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俨:

    ①恭敬;庄重。《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俨。”(硕:高大。)王勃《观佛迹寺》:“莲座神容俨。”(莲座:莲花形佛座。)②整齐的样子。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钟律俨高悬。”③使整齐;整理。王禹偁《七夕》:“惊起俨衣冠。”④好像;宛如。鲍容《云溪竹园翁》:“苍松含古貌,秋桂俨白英。”

    俨然:

    ①庄严,严肃。《战国策·秦策》:“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②整齐。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③逼真。李群玉《黄陵庙》:“小姑洲北浦云边,二女容华自~~。”

    然:

    ①燃烧。后来写作“燃”。《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②代词。如此;这样。《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③对;赞同。《论语·雍也》:“子曰:‘雍之言然。’”④副词。1.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乃”、“竟”。《汉书·丙吉传》:“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yì)。”(艾:治。)2.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便”、“就”。《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⑤连词。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然憔悴,尚天真,纤腰细褪罗裙。”⑥助词。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示状态,“……的样子”。《诗经· 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2. 用于句末,表示比拟。《孟子·尽心上》:“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3. 用于句末,表示断定,相当于“焉”、“也”。《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秋:

    ①谷物成熟。《礼记·月令》:“(孟夏之月)麦秋至。”②秋天的庄稼。赵汝鐩《耕织叹》:“香穗垂头秋登场。”③秋季,农历七至九月。李绅《悯农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④一年的时间段。《史记·梁惠王世家》:“千秋万岁后将传于王。”⑤时刻;时候。《宋史·宗泽传》:“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⑥喻白色。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⑦形容飞的样子。《汉书·礼乐志》:“飞龙秋,游上天。”也作“秋秋”。《荀子·解蔽》:“凤凰秋秋。”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谕以诗礼义,勖随宾荐名。

    下一篇: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谕以诗礼义,勖随宾荐名。

    下一篇: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 诗文 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
    释义
    • 白雲消散盡,隴塞儼然秋。

      “白雲消散盡,隴塞儼然秋。”詩句出處:《太白西峰偶宿車祝二尊師石室晨寄》;是唐朝詩人盧綸的作品。

    弱齡誠昧鄙,遇勝惟求止。如何羈滯中,得步青冥裡。
    青冥有桂叢,冰雪兩仙翁。毛節未歸海,丹梯閑倚空。
    逍遙擬上清,洞府不知名。醮罷雨雷至,客辭山忽明。
    山明鳥聲樂,日氣生巖壑。巖壑樹修修,白雲如水流。
    白雲消散盡,隴塞儼然秋。積阻關河固,綿聯烽戍稠。
    五營承廟略,四野失邊愁。籲嗟系塵役,又負靈仙跡。
    芝朮自芳香,泥沙幾沉溺。書此欲沾衣,平生事每違。
    煙霄不可仰,鸞鶴自追隨。
    弱龄诚昧鄙,遇胜惟求止。如何羁滞中,得步青冥里。
    青冥有桂丛,冰雪两仙翁。毛节未归海,丹梯闲倚空。
    逍遥拟上清,洞府不知名。醮罢雨雷至,客辞山忽明。
    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岩壑。岩壑树修修,白云如水流。
    白云消散尽,陇塞俨然秋。积阻关河固,绵联烽戍稠。
    五营承庙略,四野失边愁。吁嗟系尘役,又负灵仙迹。
    芝朮自芳香,泥沙几沉溺。书此欲沾衣,平生事每违。
    烟霄不可仰,鸾鹤自追随。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