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赏析
释义

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赏析

点击进入:郁达夫《钓台的春昼》原文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大家,然而他的游记散文却也写得清新秀美,曲尽其妙,倍称于世。郁达夫主张散文应写得“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篇《钓台的春昼》,便是像他的主张一样的具有独特气势和神韵的优秀篇章。这里记述的是郁达夫在1931年暮春三月,自浙江富阳出发经桐庐游览严陵钓台的山川景色和一路民俗风光的情景。与此同时,我们还可窥视到字里行间时隐时现的借山水、人物和史迹忧国忧时的心境。这是一篇熔情与景、忧时与游览于一炉的艺术珍品。

清代刘熙载《艺概》里曾指出:“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钓台的春昼》的题旨(文眼)则在篇首,昭然若揭。严陵钓台离作者家乡较近,但一直无机缘而去凭吊,此时为何兴趣盎然呢? 篇首写道:“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党帝,似乎又想玩一个秦始皇所玩过的把戏了,我接到了警告,就仓皇离去寓居……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去访一访严陵的幽居。” 这里的“我接到了警告”,是指当年由于郁达夫追随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同步调,组织发起“左联”等,时值国民党反动派全面进行文化“围剿”,浙江省党部发出通缉鲁迅、郁达夫等人的命令。他们不愿作“无意义的牺牲”而各自躲避敌人的追捕,鲁迅避居日本友人的花园庄,郁达夫则来到故乡富阳并游览了严陵钓台。由此可见,本篇散文虽描绘了山川灵秀之气,却涂上一层黯淡的情调。

访严子陵的幽居钓台的起点站是桐庐城的桐君山,作者是在一个“淡云微月,正在作雨”的夜晚,“拜谒桐君,瞻仰道观”的。这段不仅写出灵山胜地桐庐山的神奇秀丽,而且笔端饱蘸着飘逸洒脱的情调。作者先写出桐庐山四周的“生龙活脉”,西岸瞰视的是人家烟树,南面对江是十里桐洲九里花的花田,向西遥对的高低不定的青峦,东北面则是桃花杨柳洋槐榆树中间盘曲的官道。好一幅秀丽多姿的图画。接着笔锋一转,描述了动人的鱼梁夜渡,以简炼文字,勾勒出渡头少妇的灵秀,船家的善良和渔舟舟师的辛劳。柔橹划水的音响,伴随着他那 “他乡日暮的悲哀”的心境。到桐庐山下后,他是在“微云堆里的半规月色,也朦胧地现出一痕银线来了”的氛围中登攀的,接着写出诗一般的独特意境来,令人心旷神怡。“半山一到,天也开朗了一点,桐庐县市上的灯光,也星星可数了。”“走过半山,桐君观里的晚祷钟鼓,似乎还没有息尽,耳朵里仿佛听见了几丝木鱼钲钹的残声。” 一幅夜游桐君山的静穆淡雅的水墨画似乎呈现在我们面前。至于作者在道观门外的伫立,那“江山的秀而且静,风景的整而不散”的恬静安谧的神奇景象,更是锦上添花,达到极至了。

文章的下篇,郁达夫着力描绘了七里滩的清静和严陵钓台的荒凉凌乱。一幅凄清的画面上抹上了作者惆怅的阴暗色调。七里滩“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山峡里连飞鸟的影子也看不见半只”。而钓台严祠“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而祠堂题壁也就更为加重颓废荒凉的美境。由此,我们也更可理解诗句的结尾——“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的愤懑心情了。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会深切地感到,虽然祖国山川灵秀,但由于政治的腐败,现实的黑暗,良辰美景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光泽和气势。

总观全篇,《钓台的春昼》确实是一篇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又能启迪我们思索的佳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