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 |
释义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约写于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辛弃疾当时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通判(一说作于1174年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从词题看,词人登临的是“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的“赏心亭”,但词中表现的却不是“赏心乐事”的情趣。 上片紧扣登亭所见来写。先用倒卷的笔法写景,以景寓情,融情入景。象电影的拍摄,起拍之后,是广角的泛镜头,词人连用两个“秋”字,又以“千里”状于前,“无际”续于后,将那绵绵的悲愁郁愤就好象滔滔的江水,无边的秋色,流注于广袤大地,弥漫于湛湛太空。随着镜头的转动,由近及远,由东南而西北,画面上出现的秋空、大江、远山、断鸿、落日,无不带上浓重的感伤色调。词人写远山,一是化用前人成句极写其美丽: “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以女子头上饰物比喻山峰,绘出了群峰的葱翠和挺拔;似“青罗髻”(皮日休《缥渺峰》中语),以女子的发髻比喻山峦,描绘出山峦的苍莽和起伏盘旋。“玉簪螺髻”四个字,呈现出远山的构图美和色泽美。江山愈是胜美,就愈使人为它的沦落于铁蹄之下而愤惋。二是用融情入景法极写其“愁恨”。山水本是无情物,无所谓“献愁供恨”,词人将群山拟人化,用“移情”手法将自己的感情“移”到群山身上。群山的“供”、“献”,实是中原遗民的血泪倾诉,也是词人自己悲愤胸怀的坦露。而衔山的落日,失群哀鸣的鸿雁,这有色有声的景观,既是登临即目所见,又分别象征着南宋王朝危殆的国势,融入词人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情怀。在摄入上述景色之后,镜头转向赏心亭,画面上终于出现了观赏上述景色的主体——楼头的“江南游子”,也就是出生山东沦陷区、宦游江南、壮志未酬的词人的自我形象。接着以特写镜头拍下了“游子”的典型动作和神态——“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看宝刀,不是漫然一瞥,而是凝神细看;拍栏杆,不是随意一击,而是频频痛拍。一个“了”字,一个“遍”字,真是字重而情急,语浅而意深,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上片结拍“无人会,登临意”六字,感慨无穷,既绾合了上片,又开启了下片。词读至此,可知登临情的基调,而尚未知登临意的具体内涵。 下片就借典抒怀,连用三个典故来委婉曲折地申述“登临意”的内涵,表现自己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第一个典故用的是晋代张翰(字季鹰)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载,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起,想起家乡吴郡(苏州)鲈鱼脍等美味,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就弃官而归里。词人以“休说”否定于前,以“归未”设问于后,反用典故原意以寄托自己的“登临意”:张翰可弃官,可还乡,可自己的故乡至今还在金的贵族统治下,抗敌复国的责任不允许自己弃官,国土沦丧的现状也使自己无乡可还。这里,既存常人的乡思,又有对金族入侵者的仇恨,而且还包含对偏安一隅、不思恢复的朝廷的不满。第二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书·陈登传》,用的是汉末刘备讥嘲许汜空有“国士”虚誉,却无视汉室危倾,只顾营造个人小天地的故事。北宋诗人王安石《和杨乐道幕次忆汉上旧居》曾借此典故流水作对: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词人这里借典设喻,含意与王安石诗相当,既凛然表白,不顾国势安危追求个人安逸之事自己决不屑为,又对现实生活中许汜之辈意存讽谕。抱负不得施展;家国尚沦敌手;在江南求田问舍不屑为;大好年华就这样在国事动荡中虚度了;于是迸出了第三个典故。故事出《世说新语》:词人感叹,象东晋桓温这样有大成就的人,北伐途中见从前手植之树已大可合抱时尚且感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并为岁月流逝、中原未统一而流下英雄的眼泪,何况象自己这样空有抱负、事业无成的人呢!这里,说出的字面是“树犹如此”,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何以堪”!古人把这种使典用事的手法称为“半面语”,它使词意更为含蓄。辛弃疾南归后,满怀恢复壮志,上《美芹十论》,陈作战方略,但始终未被采纳。统治者对他心存戒备,不予重用。符离之战失败后,主和派执政,投降势力猖獗,北伐统一的前景,更为渺茫。词人就是在这种情势下,连用三个典故,或反用其意,或借典设喻,或作半面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感慨。全词最后则借登亭实况(酒宴、歌妓)以抒时无知己的慨叹,与上片结拍紧相呼应。 全词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使典咏怀,都很成功,沈烈的声情寄寓于委婉的笔触,正所谓“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谭献语),表现出词人圆熟精到的艺术功力。 起句破空而来,“秋无际”,从“水随天去”中见; “玉簪螺髻”之“献愁供恨”,从“远目”中见; “江南游子”,从“断肠落日”中见,纯用倒卷之笔。“吴钩看了,阑干拍遍”,仍缩入“江南游子”上; “无人会”纵开,“登临意”收合。后片愈转愈奇,季鹰未归则鲈脍陡然一转,刘郎羞见则田舍陡然一转,如此则江南游子亦惟长抱此忧,以老而已;却不说出,而以“树犹如此”作半面语缩住。“倩何人”以下十三字,应“无人会登临意”作结。稼轩纵横豪宕,而笺笔能留,字字有脉络如此。(陈洵《海绡说词》) 裂竹之声,何尝不潜气内转。起句嫌有犷气。(谭献《谭评词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