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非”。按:清王引之《经传释词》第十二:“无,非也。”
《礼记·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按:《周易·繫辞》:“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句式、含义相同,可见“无”即“非”。《管子·形势解》:“无德厚以安之,无度数以治之,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按:此“无”、“非”排比成文,再次证明“无”与“非”义同。
《礼记·礼器》:“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按:《周易·繫辞》:“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句式、含义相同,可见“无”即“非”。《管子·形势解》:“无德厚以安之,无度数以治之,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按:此“无”、“非”排比成文,再次证明“无”与“非”义同。
- 上一篇:無(三)
- 下一篇:無(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