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渔阳鼓声 |
释义 | 渔阳鼓声《渔阳鼓声》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新唐书》卷五《玄宗纪》:“(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反,陷河北诸郡。”《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五上《安禄山传》:“冬十一月,反范阳,诡言奉密诏讨杨国忠,腾榜郡县,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张通儒、通晤为腹心,兵凡十五万,号二十万,师行日六十里。”又,白居易诗《长恨歌》:“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释义】安禄山在唐玄宗时为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在范阳起兵叛乱。范阳节度使领有蓟州、幽州、燕州等地,渔阳属蓟州治内。 【例句】①姮娥面,天宝年,闹渔阳鼓声一片。(张可久[双调·落梅风]《天宝补遗》)此写天宝年间安禄山反叛一事,“姮娥”指杨贵妃。②贬李白因他口伤,闹渔阳为我唇亡。(张可久[双调·折桂令]《太真病齿图》)此说安禄山为杨太真而在渔阳造反。唇亡用“唇亡齿寒”成语,指社稷遭到危险,太真也危。又有双关意义:实指太真病齿,暗指马嵬之灾。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