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心似佛。”诗句出处:《霜天晓角十一首》;是宋朝诗人刘辰翁的作品。
朝来微雪。又近长生节。造就一枝清绝,梅与雪、怎分别。两年心似月。除是天知得。手种春风千树,一颗颗、待儿摘。
□□□□。□□□□□。□□□□□□,□□□、□□□。治中心似佛。治中心似日。人祝治中千岁,似翁福、似翁德。
归来把菊。春瓮今朝熟。苦苦留君不得,携孺子、到汾曲。庐山真面目。冰清还映玉。长笑欧公老懒,君且住,饮螺绿。
经年寂寞。已负花前约。忽向红梅侧畔,开点雪、有人觉。不开何似莫。百梢才一萼。欲问寿阳宫额,两三蕊、怎能著。
良宵七七。又近中元日。桥上老人有约,後五日、重来觅。婵娟银海出。木犀新雨湿。惟有延平剑气,箕斗外、广寒逼。
柳梢欲雪。十里烟明灭。曲曲阑干转影,教人忆、夜来月。家人相对说。灯花还又结。冻雨村村□鼓,终不似、上元节。
明年七十。歌彩桥仙夕。见说严君平道,年年是、月初一。同时同里密。後今今又昔。便做伏生年纪,也未到、蹇吃吃。
骑台千骑。有菊知何世。想见登高无处,淮以北、是平地。老来无复味。老来无复泪。多谢白衣迢递,吾病矣、不能醉。
臞然如竹。自是天仙福。小小画堂锦样,听人唱、鹤飞曲。橙橘黄又绿。蟹到新篘熟。便做月三十斛,饮不尽、菊潭菊。
问春来未。也似辛壬癸。如此男儿五十,又过却、孔融二。画堂孙子子。新桃如故垒。不管明朝後日,春满眼、是千岁。
乌云汗漫。浊浪翻河汉。过尽千重魔障,堂堂地、一轮满。秋光还又半。檐声初漏断。不管满身花露,已办著、二更看。
以上刘辰翁作品《霜天晓角》共11首 |
【注释】:
治:
(一)①治理;管理。《周礼·考工记序》:“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史记·夏本纪》:“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gǔn)可。”(鲧:古人名,夏禹的父亲。)②处理其它事情。《史记·蒙恬列传》:“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高:赵高。蒙毅:人名。)③社会安定;太平。与“乱”相对。《荀子·天论》:“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史记·秦本纪》:“于是法大用,秦人治。”④惩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刘备。表:刘表,原荆州牧。)⑤医治;医疗。《韩非子·喻老》:“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⑥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史记·田儋(dān)列传》:“乃徙齐王田市更王胶东,治即墨。”(更:换,改。胶东:汉郡名,在今山东省。即墨:旧县名,今市名,在今山东省。)(二)chí 古水名。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中心:
①心中,内心。《庄子·大宗师》:“哭泣无涕,~~不戚,居丧不哀。”②物体的中央。白居易《云居寺孤桐》:“四面无附枝,~~有通理。”③真诚。《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贶之。”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似:
①像;类似。《庄子·山木》:“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古诗《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②似乎;好像。《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天似启之。”晏殊《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③给与。韩愈《谁氏子》:“写吾此诗持送似。”贾岛《剑客》:“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④介词。引进比较对象。刘克庄《风入松》:“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⑤通“嗣”。继承;延续。《诗经·大雅·江汉》:“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佛:
(一)①佛陀的省称。又称浮图、浮屠等。《后汉书·西域传》:“西方有神名曰佛。”②佛教指修行功德圆满,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苏轼《赠杜介》:“何人识此志?佛眼自照瞭。”③指佛像。杜甫《山寺》:“前佛不复辩,百身一莓苔。”④佛教的省称。韩愈《原道》:“不入于老,则入于佛。”(老:指尊奉老子为教主的道教。) (二)fú ①通“拂”。违拗。《法言·寡正》:“荒乎淫,佛乎正,沈(chén)而乐者,君子弗听也。”(沈:沉溺;入迷。)②[仿佛]好像;似乎。扬雄《甘泉赋》:“犹仿佛其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