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殡仪
释义

殡仪

过去的渔民对死亡的观念看得甚重,在他们的社群中有两句说话:“好事食七餐,死人走万山(指万山群岛,离澳门甚远)”。意思是办喜事者亲友们会非常赏面,一家大小到来庆贺三几天(当然是由主家招待伙食了);如是办丧事,亲友便闻风走遁,有多远去多远,务求不沾衰气;宁愿日后才假装刚刚知道某人已“老大”(死)了。如果碰巧在将近过年的日子媳妇的外家有人逝世,男家是不准做媳妇的回娘家奔丧的;直至过了年后,媳妇才可回家吊祭,男家此举是怕沾上霉气。
现代渔民的思想已不是这一套了。他们理解到生老病死是不能抗拒的命运安排,每个人都会在岸上置家的时代,他们也是留在船上休养的。近代的渔民大都在岸上买了房子,故此生了病的渔民便可安心留下养病。万一是老人家真的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他们的家人也是很坦然地面对的,因为他们已认识到这是不能避免发生的事;也许这是他们长年对着广阔无边的海天,养成了乐观豁达的性格使然。
平时渔民有病而屡医不效时,也会有一些迷信行为。他们大多是到处求神问卜,甚至给病人饮神符水(把神香灰烬混合在药茶裹给病人喝),他们相信人间医不好的话,唯有请神灵替他们拿主意了。再不然的话,请道士在家开坛祈福,望病者早离病榻。如果在出海作业期间,船上有人发生了工伤意外,或是得了急病,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向作业区附近的船只或医院求救,现代渔船上的通讯设备颇为先进,所以很快便能得到救援。昔日,渔民如果在船上遇上不幸,例如给船上的钢缆绞断了手脚,在出事的地方若得不到医疗服务的话,船主必定会抛下一切工作,马上全力回航澳门到医院求医。而伤者的手脚不幸断离了身体者,他们也会第一时间把断肢用生油浸好放在船上冰库裏急冻,至送伤者到医院时把断肢交给医生进行接驳手术;往往因此而令伤者不用终身残废。假若有人在船上不幸逝世的话,他们则要向就近的地方政府机关申报,待验明死因领了死亡证明书后,才能把尸骸运回澳门安葬。为了令尸体不会发臭,尸首便放在船上的冰库内雪藏;他们对死者没有甚么害怕,祇当死者是“睡着”罢了。

殓 葬


渔民一般都为先人选择土葬方式,採用佛、道教礼仪殡葬。有关殡葬行业的接办人会自动找上门自荐为客服务,由买棺材、山地到安排一切葬礼,自有专人代理,昔日如此,今天也是一样。渔民对死亡的观念是有他们的一套理解的:他们可以坦然接受先人去世的哀痛,但口头上对“死”字却诸多避忌,宁用一些隐语说出。例如会说:“去了”、“过身”、“返归”、“回到旧时那裏”、“睡了觉”等等,其实都是说先人已经死了的意思。对棺材也是不直呼其名,而是称之为“艇”。本澳渔民的葬礼多是在镜湖殡仪馆内举行的,在致祭的灵堂上作追悼法事,一般都是由道士负责进行。渔民对于佛、道两家,大多也分不清。
道士进行的仪式项目,主要是替亡者在阴间开路破地狱,引领亡者早登极乐世界。道士不单会在灵堂上诵经,还会表演破地狱的仪式:先在地上放上十八块瓦片(这是代表阴间的十八层地狱)拱形一面向上,然后由施法的道士手执桃木剑,一面诵经一面踏着步法,手舞足蹈,把地上的十八块瓦片,用手中的桃木剑逐一击破。每击破一块瓦片便象徵破了一层地狱,直到把十八块瓦片全部击破为止;如此亡者便不用在阴曹地府受苦,可以早登仙境。仪式全部过程大约用上二十分钟。
灵堂上,死者的后人需要披蔴戴孝为死去的先人坐夜守孝,还要不断地把香烛祭品焚烧,以待阴间的先人得以享用。大多数会焚烧一些纸人纸屋,纸衣纸金银等;但近年来这类物品也花样百出,甚至有些是现代产品模型,例如有纸扎的汽车、游艇、家庭电器用品等等;通常做一两日法事后死者便要下葬。亲友接到消息后,都会抽空到灵堂吊唁一番,对死者亲属语多安慰,说些节哀顺变的话,还得送上一点“心意”。这些心意可以是一份香烛祭品,也可以是一点现金,不过数量不会多;这些现钞送交给主人家的时候,都给说成是“宝烛金”或“赙仪”,是给死者致祭用的。而主人家也回礼送客人一颗糖和一封用白色小袋装的利是,寓意是吃糖可以补偿一下吊唁者的伤心情绪,客人可以吃或不吃;但那封利是则一定会在离开灵堂后即时用去,免得把晦气带在身边。
死者下葬时也没有甚么特别的陪葬品,祇有生前穿过的衣服、少量钱币、手錶之类,一般都是些不甚值钱的东西。但最重要的一定要在死者口中放入一个钱币,他们相信这会带给死者来生用之不尽的财富,那么来世便不用捱苦了。死者大殓之后,亲友们便绕棺走一圈向死者告别,这个仪式他们叫做“运材(财)”。渔民死后多数会被土葬,下葬坟地有的选择澳门的坟场,那多半会是凼仔孝思园,葬于新西洋坟场的则较少;至于旧西洋坟场,那是天主教徒死者专用的坟场,平常人不容易下葬的。而多数渔民会选择内地珠海的坟场,如湾仔、合罗山等地下葬先人。

出 殡


昔日澳门街道上人车稀少,交通工具也不多,故此出殡队伍要去坟场,是要步行前往的。当整队出殡队伍由灵堂出发后,便沿着最快捷的路线去坟场,负责带引殡葬队伍上山的是死者子孙。出殡队伍是否阵容鼎盛,主要是看死者的家势而论;一般来说,整个队伍是分几个部份顺序排列的。队伍之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担着招魂幡的人(这个人可以是死者的亲友,也可以僱用殡仪行业的专职人士),他主要的工作是一路上撒纸钱,引领亡魂上路直到坟场为止。跟着是花牌花圈(每一个花牌下面都有一副钉上小轮子的木架,把花牌花圈插在木架的槽内,便可由人推着行走,很是方便)从花牌数量的多少,花牌上写的輓者是谁,便可看出死者生前的社交地位如何了。另外有若干队殡仪乐队,混杂在花牌阵内(每队乐队人数不等,一般五至七人,配备有大鼓、喇叭、铜锣等乐器,这些乐队沿途会奏起哀怨的輓曲),一队跟一队的沿路轮番演奏(一些市民往往隔远便被这些乐声吸引,纷纷出门或凭窗观看)。中段部份是抬棺木的组合(一副棺木的重量有二三百斤,故此抬棺木的人最少也要八个人,前面四个后面四个,先用绳索把棺木绑扎在几枝粗而长的木棍上),一班仵工用肩膀担抬上坟去。(有些讲究排场体面的,还要在棺木的外面架上一个十多尺高的亭台式的帐篷,于是看起来的确是很壮观,不过由于棺木佔的空间多了,抬棺木的人也要增多至三十二人)棺木之后是一座小轿(内裏安放上死者的灵位),也由前后两人抬着走。紧接着的是负责买水送终的孝子,一般是由长子嫡孙担当,若果死者没有儿子,便会由近房的子侄代替(若是真的没有人选,多会雇用“职业孝子”这类人代替)。最后便是至亲家属,朋友辈则走在最后。当出殡行列走在街上时自会引来沿途市民观看,那些孝子贤孙一路走一边哭哭啼啼,抢地呼天,的确使闻者伤心,见者流泪;尤其是那些英年早逝而剩下一门孤寡的,更是令人同情。

守 孝


上到坟头,早有殡仪馆的仵工挖好了下葬的土坑,待主持法事的道士唸过经文后,死者的棺木便入土为安。棺木下土的时候,如果观礼人的生肖和死者的时辰八字相沖的话,是需要转过身去不能观看的,以免犯忌。等到棺木在土坑内放置好,所有亲属会撒上一点泥土;跟着仵工便把坑填平,竖上墓碑,此后孝子贤孙便要依时上坟拜祭。葬礼完成后,一衆亲友会被请到外面的馆子吃上一顿素食,他们称之为“解秽酒”(意即解除霉运),以慰各人连日的劳顿。至于死者的灵位则被亲人带回船上供奉,一般还要在船上花一两天时间做超度亡魂的法事;有些渔民会把先人灵位寄存在一些寺庙内,每到死者生死二忌,便到那裏祭祀。有些在岸上有房子的,则会替死者安放神位,方便早晚上香拜祭。一般渔民守孝时间是一个月,现在很多会在做“头七”那场法事的时候便脱孝了,把那些守孝的装饰物往火盆里一送便算了事;此后生活便又趋于平复。渔民在守孝期间是不能周围走动的,最多祇能在至亲的船只中往来;对其他人的船只,丧家自会知所避忌不去骚扰人家了。
一般来说,祇有船主过世,才会在船上进行举殡仪式的。那时船上桅杆和船头挂上白纱,并将船上的“定风针”除下(因为“定风针”除了指示风向外,也是一种喜庆、吉祥的装饰,故在办丧事时须将其摘下)。死者遗体不能放在船中间压着船只的“龙骨”,据说那是会影响渔船以后生计的。有丧事的船返回渔港的时候,不能贴近其他的船只停泊,要单独泊在海中心,船上的人也不能到其他船上去;而且该船停泊时,船头须向港外出海的方向。

分 家


如果渔民生前挣下了一些财富,在他死后,那些财产便得分配了。按照他们的传统做法,财产祇分给儿子,女儿是没有份的。但多数渔民对于祖辈的产业多不愿分,因其和谋生有密切关係。渔民最大的产业是他们谋生的渔船,平日是全家一起使用工具。若要分家的话,势必是要先把船卖掉,得到钱财才可分配;那样做这个家便会毁于一旦。故此,就算是兄弟反目,他们的渔船也甚少卖给外人,祇会把渔船作价后,由有意购买的兄弟出钱顶让了事;此后各自发展。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5: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