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暮春归故山草堂》 - 钱起 -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明待我归。
释义

《暮春归故山草堂》 - 钱起 -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明待我归。

钱起罢官归,感交游冷落而作此诗。题有“故山”二字,故首句以“谷口”起:题有“暮春”二字,故以“春残”承。“黄鸟稀”,言为时已晚,黄鸟亦少,总承上四字。二句,言辛夷花已开尽,杏花亦飞落,承首句点染暮春,且起三句。三句,第一字着“始”字,谓花事已了,此时方爱窗下之幽竹。四句,言幽竹不比辛夷与杏花,清明常不改,若待我之归者,点明“归”字结。言幽竹与春盛时花鸟异,前后均有托也。四句一气相生,题中无一字漏却,而又极洒脱之致,无刻画之痕。(朱宝莹《诗式》卷三)

【诗例】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明待我归。

【解析】

这首诗作于钱起罢官归故山草堂后。作者紧扣题旨,满心而发,诗中一气舒卷地抒发了自己脱离官场、回归山居后的愉悦,表达了摒尘俗追求人格独立的生活情趣。

首句以“谷口”领起,扣题中“故山”二字,点出草堂所在,并以“春残”承“谷口”,与诗题中“暮春”二字照应。以下紧扣题中“归”字,依次描写回归山居后的所闻所见所感。诗人此番归来,正值暮春三月,春意阑珊,所以传入耳畔的黄莺叫声稀稀落落,只有三声两声。山中的辛夷花也已开尽,连比辛夷花开得晚的杏花,也被山风吹得花瓣纷飞。两句中“稀”、“尽”、“飞”三字一气而下,总承“山谷春残”,把暮春的衰残气氛渲染得十分浓郁。

本来,花飞花落,春去匆匆,极易勾起人们的伤感意绪,然而诗人却于满目衰残之中,欣喜地发现窗前幽竹青劲喜人。它在花事阑珊的暮春,仍然不改青翠不凋、清劲端直的品性。青翠葱茏的竹丛映现于草堂窗外,摇曳多姿,似乎在欢迎久别归来的主人,而草堂主人屡经宦海沉浮,一旦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以安闲恬然的心境观赏窗外幽竹,这葱茏的竹丛不就像人生角斗场外的一块清新的绿地吗?于是诗人脱口吟道:“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明待我归。”“始怜”意谓始爱,二字把诗人与幽竹在感情上的契合与精神上的相通和盘托出。诗人深爱幽竹,岂止是春花凋残而幽竹常青,更在于他从幽竹的自然品性中,体悟到独立不迁、洁身自好的人格理想。诗人所赞美的幽竹“不改清明”的品性,从来就为古代文人所倾慕,所谓“风霜凌厉以观其操,崔石荦确以观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瘦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苏轼《墨君堂记》)。由于有“辛夷花尽杏花飞”的衬托,幽竹的上述品性更为鲜明。全诗以窗外幽竹“不改清明待我归”作收,结得余韵无穷。结句既照应了诗题中的“归”字,又含有鄙夷世利,保持高尚节操的丰富意蕴。《文境秘府论》论诗歌结句云: “含思落句势,每至落句,常须含思。”所谓“含思落句”,是说结句要做到语尽而思无穷,这首诗的结句正是以移情于物,意兼比兴,含思悠远见长。

人们常说,一首好诗应该气脉贯通,一意贯穿,最忌散金碎玉,没有中心题旨统帅全篇。清人王夫之说得好:“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钱起的这首七绝在时空上紧扣“暮春”与“故山草堂”,由鸟及花,由花及竹,由听觉到视觉,由客观景物到主观感受,层层递进,“一气相生”,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朱宝莹《诗式》称赞此诗“极洒脱之致,无刻画之痕”,这当归功于诗人以“归”字为一篇统摄,不驻足于单纯地绘摹花鸟,而是力求创造一种物我相亲的意境,表达一种远尘世而亲自然的人生意趣。由此可见,立意在先,紧扣题旨,写来自能意脉贯通,一气相生,这正如明人谭友夏所形容的:“夫作诗者一情独往,万象俱开,口忽然吟,手忽然书,即手口原听我胸中之所流也。”(《汪子戊己诗序》)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4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