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 - 唐山水诗赏析 |
释义 |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 - 唐山水诗赏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唐山水诗鉴赏 李白 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紫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邱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邱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这是一首七言歌行体古诗。唐人称七言古诗为“长句”,李白是运用这种体裁的圣手。杜甫在《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中说: “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可以证明。七言歌行,句式长短错落,比较自由,是李白诸体中成就最高的部分。这类诗,一般都写得奔放豪壮,气吞山河,最能代表李白诗歌的基本风格。《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象《蜀道难》、《梦游天姥》一样,属于这类诗中写自然山水的名篇。诗题中的西岳指华山。云台,在华山诸峰东北,即云台峰,又称北峰。丹邱子,即元丹邱,又称元丹、丹丘、丹邱生,是与李白相交多年的道士朋友。李白写诗给他,或写到他的篇章特多。“西岳峥嵘何壮哉”,起笔突兀,一开始便把山势的高峻和主体的感受融合起来,造成一种崇高的壮美的氛围。站在华山之巅,远望黄河,如一条细丝,从天际流来。在艺术画面的构思上,把巨大的形象“天际”,和本来巨大却由于视觉的误差而变得细小的“黄河”,对照起来,从而在巨细反差中衬出一种苍茫、寥廓的境界。接着逼近一步,实写黄河的气势。那万里奔泻而下的急流,卷着车轮样盘转的涡旋,涛声雷吼,震动着秦地,摇撼着山岳。自古有 “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太平御览》载《拾遗记》上的话说: “黄河千年一清,圣王之大瑞也。” 联想到这一点,诗人感到黄河之上仿佛飘动着五彩缤纷的祥瑞佳气,于是他认定黄河到了千年一清的时候,而当时的皇帝李隆基,就是“圣人”。看来,他对于自己的仕途,对于最高统治者,对于国运,都充满了乐观的自信。从充溢于字里行间的这种情绪中,大致可以推断出这首诗写于他西入长安供奉翰林之前。他又想到,黄河滔滔滚滚的洪波,之所以能够如离弦的箭矢那样,飞射而下,直抵东海,乃是因为,巨灵河神咆哮着,足蹬手推,把挡住它去路的大山,从中擘开,这便是分峙于河东、河西的中条山和华山。作品从对华山的感喟开始,接着由远及近,描写了黄河的大观。直到此处,才通过一个神话传说的追忆,把话题转回华山的描写上来。“三峰却立山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是对“西岳峥嵘”的进一步伸说。三峰,是指西峰莲花,南峰落雁,东峰日观(一说中峰玉女)。它们壁立上下,高得象要折断似的。只“欲摧”二字,便坐实了“峥嵘”的态势,给鉴赏主体造成心理上的威压之感。比李白稍早的崔颢在《行经华阴》里有“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的描写,比李白稍晚的杜甫在《望岳》中也说“西岳崚嶒疏处尊,群峰罗列似儿孙”。无论崔颢的“岧峣”,杜甫的“崚嶒”,都和李白的“峥嵘”含义差不多,用来状写华山的高、危、险、峻。至于高掌,则是指西岳五峰之外,处于东北方向的仙掌峰。它是一处远望如掌,并分明可见五指参差,直通峰顶的巨大峭壁,相传即巨灵之掌。翠崖,就是仙掌崖; 丹谷,则是指崖上沟壑,据说仙掌在阳光下呈肉色,故曰丹。在诗人的想象里,由于主管西方的天帝白帝,运转了造化的元气,才使石头具有了莲花的形状,白云幻化为高耸的仙台。云台峰的阁道,萦纡而上,似乎接着邈远的高天,诗人觉得他的长生不老的道士朋友元丹邱,就生活在那里。写到此处,诗人的笔锋便从自然的河山,转向被他奇谲的想象仙化了的人事,转向丹邱生。他把丹邱生的仙家生活想象成这样: 有仙女明星和玉女为他洒扫; 有长着鸟样的指爪的麻姑女神,为他轻轻地搔痒,天地虽然寥廓,但有门,我皇为他用手把着门户,他可以象古时邹衍那样谈天,而且是与天谈天,进行对话; 他可以自由出入于九重之天,遍生光辉; 他能够东访蓬莱仙岛,然后又平安西返。这样自由自在的神仙生活,多么让人神往。最后李白对自己相送的丹邱子说: 如果你的仙家的玉浆可以送给故人一饮的话,我将会与你一道,象传说中的卜师子先那样,与酒母骑二茅狗化成的龙,飞升上天。 全诗大致分三部分: 写河,写山,写人,熔现实与传说于一炉,又通过飞腾的想象,把饱满的激情注入描写的对象,造成物我混一的磅礴境界,读来震撼人心。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