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註釋】:

服:

①從事;承擔。《論語·為政》:“有事,弟子服其勞。”②駕;禦。《呂氏春秋·慎大》:“馬弗復乘,牛弗復服。”③服從。《論語·為政》:“何為則民服?”(何為:做什麼事。)《論語·季氏》:“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④降服;屈從。《國語·越語上》:“古之伐國者,服之而已。”⑤欽佩。《西京雜記》卷三:“子雲學相如為賦而不逮,故雅服焉。”(子雲:揚雄字。相如:司馬相如。逮:及。雅:甚。)⑥衣服。《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⑦穿著。《西京雜記》卷一:“上(漢武帝)時服此裘以聽朝。”(聽朝:聽政。)⑧佩帶。李斯《諫逐客書》:“服太阿之劍。”(太阿:劍名。)⑨吞服(藥物)。《顏氏傢訓·養生篇》:“庾肩吾常服槐實。”(實:子粒。)⑩習慣;適應。屈原《九章·橘頌》:“後皇嘉樹,橘徠服兮。”(11)服馬。古代一車四馬,居中的兩匹稱作“服”。《詩經·鄭風·大叔於田》:“兩服上襄,兩驂(cān)雁行。”(上襄:馬頭昂舉。驂:駕車時位於兩邊的馬。)(12)執持。《國語·吳語》:“乃令服兵擐甲。”(13)上古王畿之外,五百裡為一服,即甸服、侯服、綏服、要服、荒服。《史記·五帝本紀》:“方五千裡,至於荒服。”

取:

①捕獲到野獸或戰俘時割取耳朵為記。《左傳·僖公二十二年》:“獲則取之,何有如二毛?”(二毛:頭發花白的人。)②斬獲敵人首級。蘇軾《陽關詞·贈張繼願》:“恨君不取契丹首。”③捉拿;捕獲。《谷梁傳·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引而取之也。”(引:開弓。)④攻取;奪取。《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十二年》:“愬遣李進誠攻牙城,毀其外門,得甲庫,取器械。”(牙城:主將所居之城。)⑤拿。《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殺一牛,取一豆肉,馀以食士。”⑥得到;招致。《戰國策·趙策三》:“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償於秦也。”⑦尋求;求得。《淮南子·覽冥》:“是以乞火不及取燧(suǐ),寄汲不若鑿井。”(燧:古取火用具。寄:借。)⑧選擇;采取;采用。《資治通鑒·周安王二十五年》:“夫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⑨通“娶(qǔ)”。娶妻。《詩經·齊風·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⑩副詞。表示范圍,相當於“僅”。司馬光《訓儉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兩:

①[數]兩隻。《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則以刑法斷其~足而黥之。”②[數]二。白居易《琵琶行》:“轉軸撥弦三~聲,未成曲調先有情。”③[數]雙方。《赤壁之戰》:“孤與老賊勢不~立。”④[量]1. 雙。《詩經·齊風·南山》:“葛屨五~。”(葛屨:葛佈制成的鞋。)2. 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一斤。《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去包裡取出一錠十~銀子放在桌上。”3.匹。《左傳·閔公二年》:“歸夫人魚軒,重錦三十~。”⑤(liang)[量]計算車乘的單位。《古文觀止·送楊少尹序》:“車數百~。”

真:

①古稱仙人為真。《楚辭·九思·守志》:“隨真人兮翱翔。”②本性;本質。《莊子·齊物論》:“無益損乎其真。”③真實;真誠。《漢書·宣帝紀》:“使真偽毋相亂。”④真書,即漢字楷書。⑤副詞。的確;實在。杜甫《莫相疑行》:“牙齒欲落真可惜。”

從:

(一)[從容]1.逍遙自在。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2.鎮靜安詳。黃溍《日損齋筆記·文獻黃公神道碑》:“俯仰從容,不大聲色。” (二)cóng ①相隨;跟隨。《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史記·李斯列傳》:“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②追逐;追趕。《孫子兵法· 軍爭》:“佯北勿從。”③聽從;依從。《左傳· 莊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從也。”《荀子·天論》:“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④聽任;任憑。杜甫《屏跡》:“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⑤做;參與。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及使之從政,則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隨的人。《後漢書·單超傳》:“其仆從皆乘牛車……”⑦副的。與“正”相對。古代官吏的品級有正、從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員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萬戶;二曰郡王,從一品,食邑五千戶。”⑧次要的;附屬的。《老殘遊記》第四回:“居然也拿住瞭兩個為從的強盜夥計。”⑨舊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親的親屬。《三國志· 蜀書·許靖傳》:“(靖)少(shào)與從弟劭俱知名。”⑩介詞。自;由。1.表示起點。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對象,相當於“向”。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嘗趨百裡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三) sǒng [從容(yǒng)]同“慫恿”。鼓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日夜從容(衡山)王密謀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稱“從”,東西方向稱“衡(橫)”。《詩經·齊風·南山》:“衡從其畝。”(畝:田壟。)②特指“合縱”。戰國時南北六國土地相連,聯合反對西面的秦國,稱“合從”,省稱“從”。李斯《諫逐客書》:“遂散六國之從。”③放縱。晁錯《賢良文學對策》:“其行罰也,非以忿怒妄誅而從暴心也。”

路:

①道路;路途。《楚辭·九歌·國觴》:“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②路程。陶潛《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③途徑;方向。《尚書·洪范》:“無有作惡,遵王之路。”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引喻:稱引說話。)④仕途,執政。許棠《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當路公卿誰見待? 故鄉親友自疑非。”(待:寬容。疑非:懷疑有錯誤。)⑤法度;規則。李華《禦史中丞廳壁記》:“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區。田藝衡《留青日記·賭博》:“蘇常一路尤甚,士大夫歸傢者則開賭坊,蓋避禁也。”(蘇常:蘇州、常州。避禁:避開禁令。)⑦車。《左傳·昭公四年》:“王思舊勛而賜之路。”⑧大。《史記·孝武本紀》:“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區劃名。宋的路約相當於現在的省,元的路約相當現在的地區。

端:

①正;直;端正。《魏子》:“形端則影直。”又公正。賈誼《治安策》:“於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②事物的一頭或一方。《孫子兵法·勢篇》:“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③開頭;發端。王安石《荀卿》:“知己者,智之端。”④緣由;來由。陸機《君子行》:“禍集非無端。”⑤量詞。佈帛長度單位。倍丈為端。一說六丈為端,又說一丈六尺為端。《鹽鐵論·力耕》:“中國一端之縵。”⑥審視;細看。司空圖《障車文》:“且子細思量,內外端相,事事相稱,頭頭相當。”⑦副詞。1. 正好。張說《破陣樂》:“正屬四方朝賀,端知萬舞皇威。”2.終究。蔡伸《滿庭芳》:“端不負平生。”3. 究竟。陸遊《幽事》:“餘年端有幾?”

的:

(一)副詞。①的確。白居易《送鶴與裴相臨別贈》:“穩上青雲勿回顧,的應勝在白傢時。”②究竟。蘇軾《光祿庵》:“城中太守的何人?” (二)dì ①鮮明。宋玉《神女賦》:“朱唇的其若丹。”②箭靶的中心。《荀子·勸學》:“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質:箭靶。)③目的,標準。《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不以功用為的。”④古代婦女點在額上作裝飾的紅點。傅咸《鏡賦》:“點雙的以發姿。”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别久曾牵念,闲来肯压重。

下一篇:旧政穷人瘼,新衔展武经。
  • 服取两般真,从头路端的。

    “服取两般真,从头路端的。”诗句出处:《又记》;是唐朝诗人吕岩的作品。

  • 【注释】:

    服:

    ①从事;承担。《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②驾;御。《吕氏春秋·慎大》:“马弗复乘,牛弗复服。”③服从。《论语·为政》:“何为则民服?”(何为:做什么事。)《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④降服;屈从。《国语·越语上》:“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⑤钦佩。《西京杂记》卷三:“子云学相如为赋而不逮,故雅服焉。”(子云:扬雄字。相如:司马相如。逮:及。雅:甚。)⑥衣服。《老子》第八十章:“甘其食,美其服。”⑦穿着。《西京杂记》卷一:“上(汉武帝)时服此裘以听朝。”(听朝:听政。)⑧佩带。李斯《谏逐客书》:“服太阿之剑。”(太阿:剑名。)⑨吞服(药物)。《颜氏家训·养生篇》:“庾肩吾常服槐实。”(实:子粒。)⑩习惯;适应。屈原《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11)服马。古代一车四马,居中的两匹称作“服”。《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骖(cān)雁行。”(上襄:马头昂举。骖:驾车时位于两边的马。)(12)执持。《国语·吴语》:“乃令服兵擐甲。”(13)上古王畿之外,五百里为一服,即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史记·五帝本纪》:“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取:

    ①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取耳朵为记。《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获则取之,何有如二毛?”(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②斩获敌人首级。苏轼《阳关词·赠张继愿》:“恨君不取契丹首。”③捉拿;捕获。《谷梁传·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引而取之也。”(引:开弓。)④攻取;夺取。《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牙城:主将所居之城。)⑤拿。《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杀一牛,取一豆肉,馀以食士。”⑥得到;招致。《战国策·赵策三》:“是我失之于天下而取偿于秦也。”⑦寻求;求得。《淮南子·览冥》:“是以乞火不及取燧(suǐ),寄汲不若凿井。”(燧:古取火用具。寄:借。)⑧选择;采取;采用。《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⑨通“娶(qǔ)”。娶妻。《诗经·齐风·南山》:“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⑩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仅”。司马光《训俭示康》:“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两:

    ①[数]两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则以刑法断其~足而黥之。”②[数]二。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数]双方。《赤壁之战》:“孤与老贼势不~立。”④[量]1. 双。《诗经·齐风·南山》:“葛屦五~。”(葛屦:葛布制成的鞋。)2. 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去包里取出一锭十~银子放在桌上。”3.匹。《左传·闵公二年》:“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⑤(liang)[量]计算车乘的单位。《古文观止·送杨少尹序》:“车数百~。”

    真:

    ①古称仙人为真。《楚辞·九思·守志》:“随真人兮翱翔。”②本性;本质。《庄子·齐物论》:“无益损乎其真。”③真实;真诚。《汉书·宣帝纪》:“使真伪毋相乱。”④真书,即汉字楷书。⑤副词。的确;实在。杜甫《莫相疑行》:“牙齿欲落真可惜。”

    从:

    (一)[从容]1.逍遥自在。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2.镇静安详。黄溍《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二)cóng ①相随;跟随。《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史记·李斯列传》:“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②追逐;追赶。《孙子兵法· 军争》:“佯北勿从。”③听从;依从。《左传· 庄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从也。”《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听任;任凭。杜甫《屏迹》:“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⑤做;参与。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及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⑥指跟随的人。《后汉书·单超传》:“其仆从皆乘牛车……”⑦副的。与“正”相对。古代官吏的品级有正、从之分。《唐六典》:“司封郎中员外郎掌邦之封爵,凡有九等。一曰王,正一品,食邑一万户;二曰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⑧次要的;附属的。《老残游记》第四回:“居然也拿住了两个为从的强盗伙计。”⑨旧指堂房,即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三国志· 蜀书·许靖传》:“(靖)少(shào)与从弟劭俱知名。”⑩介词。自;由。1.表示起点。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 表示对象,相当于“向”。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三) sǒng [从容(yǒng)]同“怂恿”。鼓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日夜从容(衡山)王密谋反事。”(反:反叛。)(四) zòng ①古代南北方向称“从”,东西方向称“衡(横)”。《诗经·齐风·南山》:“衡从其亩。”(亩:田垄。)②特指“合纵”。战国时南北六国土地相连,联合反对西面的秦国,称“合从”,省称“从”。李斯《谏逐客书》:“遂散六国之从。”③放纵。晁错《贤良文学对策》:“其行罚也,非以忿怒妄诛而从暴心也。”

    路:

    ①道路;路途。《楚辞·九歌·国觞》:“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②路程。陶潜《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③途径;方向。《尚书·洪范》:“无有作恶,遵王之路。”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引喻:称引说话。)④仕途,执政。许棠《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之八:“当路公卿谁见待? 故乡亲友自疑非。”(待:宽容。疑非:怀疑有错误。)⑤法度;规则。李华《御史中丞厅壁记》:“遵王路以整多方。”(王:指先王。)⑥方面;地区。田艺衡《留青日记·赌博》:“苏常一路尤甚,士大夫归家者则开赌坊,盖避禁也。”(苏常:苏州、常州。避禁:避开禁令。)⑦车。《左传·昭公四年》:“王思旧勋而赐之路。”⑧大。《史记·孝武本纪》:“路弓乘矢。”⑨宋朝和元朝行政区划名。宋的路约相当于现在的省,元的路约相当现在的地区。

    端:

    ①正;直;端正。《魏子》:“形端则影直。”又公正。贾谊《治安策》:“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②事物的一头或一方。《孙子兵法·势篇》:“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③开头;发端。王安石《荀卿》:“知己者,智之端。”④缘由;来由。陆机《君子行》:“祸集非无端。”⑤量词。布帛长度单位。倍丈为端。一说六丈为端,又说一丈六尺为端。《盐铁论·力耕》:“中国一端之缦。”⑥审视;细看。司空图《障车文》:“且子细思量,内外端相,事事相称,头头相当。”⑦副词。1. 正好。张说《破阵乐》:“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2.终究。蔡伸《满庭芳》:“端不负平生。”3. 究竟。陆游《幽事》:“余年端有几?”

    的:

    (一)副词。①的确。白居易《送鹤与裴相临别赠》:“稳上青云勿回顾,的应胜在白家时。”②究竟。苏轼《光禄庵》:“城中太守的何人?” (二)dì ①鲜明。宋玉《神女赋》:“朱唇的其若丹。”②箭靶的中心。《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质:箭靶。)③目的,标准。《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不以功用为的。”④古代妇女点在额上作装饰的红点。傅咸《镜赋》:“点双的以发姿。”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别久曾牵念,闲来肯压重。

    下一篇:旧政穷人瘼,新衔展武经。

  • 发布时间:

    所在栏目:诗句大全·卷3
    上一篇:别久曾牵念,闲来肯压重。

    下一篇:旧政穷人瘼,新衔展武经。
  • 诗文 服取两般真,从头路端的。
    释义
    • 服取兩般真,從頭路端的。

      “服取兩般真,從頭路端的。”詩句出處:《又記》;是唐朝詩人呂巖的作品。

    數載樂幽幽,欲逃寒暑逼。不求名與利,猶恐身心役。
    苦志慕黃庭,殷勤求道跡。陰功暗心修,善行長日積。
    世路果逢師,時人皆不識。我師機行密,懷量性孤僻。
    解把五行移,能將四象易。傳餘造化門,始悟希夷則。
    服取兩般真,從頭路端的。烹煎日月壺,不離乾坤側。
    至道眼前觀,得之元咫尺。真空空不空,真色色非色。
    推倒玉葫蘆,迸出黃金液。緊把赤龍頭,猛將驪珠吸。
    吞歸臟腑中,奪得神仙力。妙號一黍珠,延年千萬億。
    同途聽我吟,與道相親益。未曉真黃芽,徒勞遊紫陌。
    把住赤烏魂,突出銀蟾魄。未省此中玄,常流容易測。
    三天應有路,九地終無厄。守道且藏愚,忘機要混跡。
    群生莫相輕,已是蓬萊客。
    数载乐幽幽,欲逃寒暑逼。不求名与利,犹恐身心役。
    苦志慕黄庭,殷勤求道迹。阴功暗心修,善行长日积。
    世路果逢师,时人皆不识。我师机行密,怀量性孤僻。
    解把五行移,能将四象易。传余造化门,始悟希夷则。
    服取两般真,从头路端的。烹煎日月壶,不离乾坤侧。
    至道眼前观,得之元咫尺。真空空不空,真色色非色。
    推倒玉葫芦,迸出黄金液。紧把赤龙头,猛将骊珠吸。
    吞归脏腑中,夺得神仙力。妙号一黍珠,延年千万亿。
    同途听我吟,与道相亲益。未晓真黄芽,徒劳游紫陌。
    把住赤乌魂,突出银蟾魄。未省此中玄,常流容易测。
    三天应有路,九地终无厄。守道且藏愚,忘机要混迹。
    群生莫相轻,已是蓬莱客。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5: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