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悟道诗》 - 宋·女尼 |
释义 | 《悟道诗》 - 宋·女尼[宋]女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此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诗中写某尼四出寻春,不见春的踪影,归来从枝上梅花馥郁的香气上,忽悟春原来已到人间,且就在自己身边,以此说明“道不远人”,要善于“悟”,悟即可明道。 诗的一、二两句写“寻春”。“尽日”,言费时之多,整天的在那里寻觅。“踏遍”,言地域的广阔,到处去寻觅。一从时间上讲,一从空间上说,两者概言无时无处不去寻春。“陇头云”,言攀到高山之巅,可见既从平地到高山,又越过各处山岭。穿云过雾,历尽艰辛。后两句说没有找到“春”,可是回来之后拈着梅花嗅,忽悟“春在枝头已十分”,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全诗说的是渐积渐多而达到豁然贯通,借以明悟道之理,和朱熹的《春日》诗其意相通:“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女尼《悟道诗》是从不觉到觉,朱熹则从一般认识到理性认识,都揭示了一个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女尼所悟的道,可能是佛门之道,但我们不拘执于其佛家的道义,视为一种客观事理,则合乎客观的认识规律。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辛词“众里寻他千百度”数语被作为第三境界之喻,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意谓站得高看得远;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这一比况和女尼的悟道也貌近神合。 女尼《悟道诗》由于写出了人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表面到实质的深化,由量变到质变的突变,由个别到一般的贯通,因而往往使人作为学习、创作等“顿悟”、“灵感”的比喻。正因其富有哲理性,才使之无往不适,终古常新。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