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弃妇》 |
释义 | 《弃妇》《弃妇》 李金发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靠一根草儿,与上帝之灵 往返在空谷里。 我的哀戚惟游峰之脑能深印着; 或与山泉长泻在悬崖, 然后随红叶而俱去。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 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徜徉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为世界之装饰。 【赏析】 这是李金发的早期杰作,冠于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之首,是公认的也是他本人自认的代表作。全诗四节,表面描写了流落在穷困之中的弃妇的悲哀痛苦,其象征含义则写出诗人在这冷漠的世界中感到的凄凉与孤独,他冷寂的内心在这浊世之中体味着被遗弃的悲哀。 第一节,诗人用典型的象征派手法描绘弃妇的悲惨形象,“长发”、“鲜血”、“枯骨”构成形象的主体,环绕在她周围的是黑夜、蚊虫、狂风。这一切在急流、沉睡、狂呼、怒号等令人恐怖的动态的搅动下着实让人感到战栗,弃妇的形象让我们感到惊异,而她周围的世界则让人憎恶,从这个形象上不难意识到她与世界的隔膜以及世界对她的遗弃。第二节,描写的弃妇的内心世界更是凄凉,唯一的精神寄托是靠一纤细草与上帝之灵相互交往。山泉长泻,红叶飘零,弃妇的灵魂在无常的世界中游荡,外在形象与内在灵魂互相映证,弃妇的丑恶完全是由遗弃她的世界造成的。第三、四节,诗人改用第三人称描写弃妇的孤寂之感,“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哀老的裙裾发出哀吟,徜徉在丘幕之侧”,这里虚幻的精神内容作者直接用形态动作表现,内在精神与外在世界产生动感的飞跃,构成了特定的审美世界。第三人称的写法把诗人的自我分离出来反过去审视这个审美世界,这是象征主义诗歌表现方法的全部精髓。 “弃妇”虽然被遗弃,但还希望理解这个世界,重新被世界所容纳。“弃妇”渴望“夕阳之火”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尽力抛洒出去,然后留下清灵的“自我”,在一个宁静的属于我的世界中“静听舟子之歌”,“永无热泪”实际上是正话反说,谴责世界的同时表达了对世界的挚爱之情,外冷里热,这是象征派诗歌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