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徐枋信札
释义

徐枋信札

徐枋(1622—1694) ,字昭法,号俟斋,又号秦余山人。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 。明崇祯壬午(1642)孝廉。明亡,父汧(徐文靖公) 殉难,枋遂隐居安贫固穷,四十年如一日。土室树屋,邈与世隔,非其同志,虽通家世好,踵门亦不得见。家极贫,躬耕老圃,卖画卖箬(读若,ruò;箬竹或箬竹的叶子) 以自存,一切馈遗都坚决不受。汤斌抚吴,慕其人,两次带随从人马来访,终不得一见,时并高之。有《居易堂集》、《俟斋集》。
清叶燮说: “枋书画称绝,有购得片纸者以为宝。”清彭绍升亦说过: “俟斋先生书瘦硬通神,如傲雪老梅,屈折萧疏,生意自足。”这里欣赏的是他的一幅致外甥的尺牍。
这幅尺牍以行书出之,很有风神。徐枋长于行草,工于用笔,他运腕非常灵活,毫尖在运行中不断提按,因而能表现出一种力的波动和笔毫起倒变化时墨沈的变化。以“人”字为例,左边一撇明显地传达波动、变化的过程: 起始一段较细,中间重按后下行,至末梢先则轻提,继则向右下方重顿收束。再看“人”的右捺,则更为匀称地显示出波谷浪峰的传递轨迹。然而同样是提按变化,又各异其趣。比如另一个“人”字,左撇末尾向左顿出而收束,右捺之波则如洞中涌出的始小而大奔泻的洪波,很有气势。我们还可以注意到“家”字那种“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 一点之内,殊衄(nù,损伤)挫于毫芒”的妙处。此尺牍中又有诸多“也”,也值得赏玩。它们中间的一横画正是起伏变化的波动线,表现出提按行止,轻重粗细,而“也”字其余笔画则异常活泼多姿,那左边的短竖令人想起波浪中的浮物,那些或作实点、或是空心小圆圈便使人想起那波浪尖上飞溅的水花、泡沫,这一切都在运动,表现出矫健美好的神采。
在信手挥洒中,作者也注意使通篇结构意趣盎然,纵合聚散,颇多美感。比如“超士”两见,第一个“超”字表现两部分“走”与“召”之合、之聚; 而下一“超”字,表现两部分“走”与“召”之分、之散。又“一也”多见,其中“一”字都较短,表现为敛,而“也”字则表现为纵; 且“一”之敛,其中最甚者敛至一点,如有两个“一”字均成倒置的小三角形。而其中结字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秾或纤、意态毕现。尺牍中基本上是每字各自独立,也有几次上下联绵,从而更见风采,如“此书”、“委曲”等。


徐枋此幅尺牍是随心所欲,信手而书的作品,没有一种装饰整治的造作,他甚至将一时漏写的字用钩线加入。然而在这种信手挥洒中,我们可以窥见其深厚的功力。他的用笔精工,结体、布白都显示出他的书艺学古之深度。有人评他的行草取法《十七帖》,从中汲取精髓。其实并不仅是《十七帖》,从此尺牍中还能见到孙过庭《书谱》的影响。徐枋正是在博采众收、转益多师的过程中熔铸自己的书艺。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