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小弁》 |
释义 | 《小弁》弁彼鷽斯,(一) 快乐的那些鸦儿呀, 归飞提提。(二) 一阵阵地飞回家。 民莫不榖,(三) 人们谁也不缺粮, 我独于罹。我独独的遭灾殃。 何辜于天,啥事得罪老天爷, 我罪伊何? 我的罪是什么呢? 心之忧矣,心里忧伤呀, 云如之何? 说来怎办呢? 踧踧周道,(四) 平平坦坦的大道, 鞠为茂草。(五) 处处长满了青草。 我心忧伤,我的心里真烦恼, 惄焉如捣。(六) 闷得象有物心上捣。 假寐永叹,(七) 和衣儿躺着长叹息, 维忧用老。愁呀愁得人变老。 心之忧矣,心里忧伤呀, 疢如疾首。(八) 病得头发涨。 维桑与梓,(九) 桑树梓树父母栽, 必恭敬止。一定要好好保护它。 靡瞻匪父? 谁不把父亲来仰仗? 靡依匪母? 谁不靠母亲来抚养? 不属于毛,(十) 而今象不附着裘外的毛, 不离于里。又不在裘里贴得牢。 天之生我,老天呀生下我, 我辰安在! (十一) 为啥恰在这时啊! 菀彼柳斯,(十二) 密茂的那柳树呀, 鸣蜩嘒嘒。(十三) 蝉儿“知了知了”唱。 有漼者渊,(十四) 深深的呀深水旁, 萑苇淠淠。(十五) 芦苇长得多茂畅。 譬彼舟流,象那船儿在漂荡, 不知所届。(十六) 不知漂荡到何方。 心之忧矣,心里忧伤呀, 不遑假寐。没暇和衣躺。 鹿斯之奔,鹿儿呀奔跑忙, 维足伎伎。(十七) 脚步“唦唦”飞一样。 雉之朝雊,(十八) 雄野鸡呀早上唱, 尚求其雌。召唤它的好婆娘。 譬彼坏木,(十九) 譬如那棵坏树样, 疾用无枝。病得枝叶秃光光。 心之忧矣,心里忧伤呀, 宁莫之知。谁知我心肠。 相彼投兔,(二十) 看那被捕的兔儿, 尚或先之。(二十一) 还有人来放走它。 行有死人,路上躺了个死人, 尚或墐之。(二十二) 还有人来埋葬他。 君子秉心,(二十三) 那个人儿啥心肠, 维其忍之! (二十四) 竟是那样凶狠呀! 心之忧矣,心里忧伤呀, 涕既陨之。(二十五) 泪儿滚滚淌。 君子信谗,人儿信谗言, 如或酬之。(二十六) 象接受敬酒哩。 君子不惠,人儿没恩情, 不舒究之。(二十七) 不细细考察哩。 伐木掎矣。(二十八) 伐树呀,拽倒它。 析薪杝矣。(二十九) 砍柴呀,劈开它。 舍彼有罪,放过那些有罪的, 予之佗矣! (三十) 把罪加给别人哩! 莫高匪山? 高的不是那山巅吗? 莫浚匪泉。(三十一) 深的不是那泉水吗? 君子无易由言,(三十二)人儿呀,不要轻易的发言, 耳属于垣。(三十三) 耳朵就贴在那墙边。 无逝我梁,不要搬动我的鱼梁, 无发我笱。不要拨开我的鱼篓。 我躬不阅,而今我本身不自保, 遑恤我后。又哪能顾及到以后。 注 释 (一)毛亨:“弁,乐也。” 毛奇龄:“鸒斯,一名鸭,亦作卑居,即雅鸟也。” (二)郑玄:“群飞而归提提然。” (三)郑玄:“榖,养。于,曰。罹,忧也。” (四)毛亨:“踧踧,平易也。” 朱熹:“周道,大道也。” (五)陈奂:“鞠,穷。……穷,犹塞也。” (六)毛亨:“惄,思也。” 孔颖达:“惄焉悲闷,如有物之捣心也。” (七)郑玄:“不脱衣而寐曰假寐。” (八)马瑞辰:“按《说文》:‘疢,热病也。’……疾首谓头痛。头痛多烦热,故疢疾似之。” (九)马瑞辰:“桑梓怀父母,睹其树因思其人也。” 林义光:“桑梓以兴父母,人于桑与梓犹恭敬之,岂有于父母而不瞻依者乎?下文靡瞻彼父、靡依彼母乃问辞,方与此句语气相接。 (十)林义光:“罹读为离。属与离皆附著也。不属于毛不离于里,以裘为喻。古人衣裘以毛居外,而以布为里,毛在外,故以喻父,里在内,故以喻母。今父母不得瞻依,则是外无毛而内无里,犹裘但有鞹,其孤露可想矣!” (十一)陈奂:“辰训时。我辰安在,言我何适在今时也。” (十二)朱熹:“菀,茂盛貌。” (十三)毛亨:“蜩,蝉。嘒嘒,声也。” (十四)毛亨:“漼,深貌。” (十五)马瑞辰:“按《尔雅》:‘淠淠,茂也。’” (十六)朱熹:“届,至。遑,暇也。” (十七)马瑞辰:“又通作歧。《字林》:‘歧歧,飞行貌。’是伎伎实速行之貌。……盖言鹿善从其群,见前有鹿,则飞行以奔之。与雉求其雌,取兴正同。” (十八)郑玄:“雊,雉鸣也。” (十九)毛亨:“坏,瘣也,谓伤病也。” 郑玄:“犹内伤病之木,内有疾,故无枝也。” (二十)郑玄:“相,视。投,掩也。” 马瑞辰:“凡兔皆自作径途,张罝以掩覆之,必塞其路,故《笺》谓投兔即掩兔。” (二十一)马瑞辰:“《广雅》:‘先,始也。’义与开近。开创谓之先,开放亦谓之先。先之,即开其所塞也。” (二十二)孔颖达:“墐者,埋藏之名耳。” (二十三)郑玄:“秉,执也。” (二十四)严粲:“何其忍也。” (二十五)朱熹:“陨,坠也。” (二十六)郑玄:“酬,旅酬也。如酬之者,谓受而行之。” 孔颖达:“交错相酬,名曰旅酬,谓众相酬也,此喻得谗即受而行之。” (二十七)朱熹:“舒,缓。究,察也。” (二十八)严粲:“《释文》云:‘掎,从后牵也。’……木附著于本根,伐木者既以斤斧伐之,又以绳索从其后牵拽之,以倒其木,使绝离其本根。” (二十九)陈启源:“《说文》杝,从木也,声音豸。《玉篇》亦然。《释文》扡,从手也,音侈。音随形异,其义则同。” 严粲:“钱氏曰:杝,以手离之。……又薪本一木相联属,析薪者,既斧之,又以手杝而离之,使一木析而为二。” (三十)何楷:“则予乃上下相推予之义。佗当通作它。言舍彼有罪之人,不加穷治,乃推予其罪于它人。” (三十一)毛亨:“浚,深也。” 胡承珙:“此言无高而非山,无浚而非泉,山高泉深,莫能穷测也。以喻人心之险,犹夫山川。” (三十二)何楷:“易,轻易也。任意而言曰繇言。郑训繇为用,谓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亦通。” (三十三)陈奂:“将有谗人属耳于垣壁,以窥伺之也。” 注 音 弁pan盘 鸒yu誉 提shi时 罹li离 踧di敌 惄ni匿 疢chen趁 菀yu遇 蜩tiao条 嘒hui诲 漼cui璀 萑huan环 淠pei配 伎qi祈 雏gou够 墐jin近 掎Ji己 杝chi齿 佗tuo跎 浚jun俊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