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寡妇诗》 |
释义 | 《寡妇诗》
这是一组以“寡妇思情”为内容的〔鹧鸪天〕曲词。前四支分别写春、夏、秋、冬如何思情,最后一支总括写一年四季“真诚守分锁心猿”,所带来的痛苦和怨恨。 “寡妇思情春月间”,主要写“鸳鸯枕伴生拆散”时所带来的悲切和愁闷。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本来是令人兴高采烈的时候,然而由于鸳鸯拆散,鸾凤分离,使这个寡妇只能“愁怀无语靠栏杆”, “晚间独对孤灯影,斜倚帏屏哭到明。”因此,这个“春月间”不但不能给寡妇带来欢乐,相反却只能使她“添悲切”。春天本来是属于每个人的,然而在寡妇心中却没有春天的欢乐,这不能不令人震惊。 “寡妇思情夏月间”,主要是写寡妇的触景生情,“观看景,动心间,游蜂采蕊燕泥喃,雌雄百鸟都成对,惟奴孤单独自眠。”蕊(yui锐上),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有雄蕊、雌蕊之分。这里不是情景交融,而是以情和景的巨大反差,使人更加触景生情。百鸟尚且要求雌雄成对,何独“惟奴孤单”呢?难道人还不如鸟乎?其言外之意,可见封建礼教要求寡妇守贞节、不准改嫁,是多么地不合情理! “寡妇思情秋月间”,则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风吹叶落残蝉噪”的萧瑟秋景,与寡妇“离怀憔悴减朱颜”相映衬,使人更觉“伤感痛,话难传”, “宾鸿空惹意情牵。”鸿雁是候鸟,繁殖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东部,秋天飞至长江下游及南方越冬,故称鸿雁为宾鸿。这位寡妇从鸿雁比翼南飞,联想到自身的孤独处境,进而感叹“风流自古遭磨难”。说明这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时候的悲剧,而是“自古”如此,具有悠久的典型意义。 “寡妇思情冬月间”,诗人以“朔风似箭透窗寒”与“枕冷窗寒懒去眠”首尾呼应,(朔风,即北风。)使人更感到“绣帏冷落梧桐叶,悲啼烦恼已千番”,具有纵深感和沉重感。 最后一支曲词是对春夏秋冬四季寡妇思情的总括。尽管这位寡妇“真诚守分锁心猿”,但仍不免被折磨得“香肌瘦”、 “罗裙宽”。锁心猿,是比喻不让人的心情如猿猴一样跳荡不定,指尽量用封建礼教来约束自己。然而人的思想和情欲终究是锁不住的,寡妇不免总要“思情”,而封建礼教却又不允许寡妇思情,好在这位寡妇并未屈服,她发出了“怨神天”的呼唤,依旧急切、热烈地盼望着“何年再会绫绡帐,甚日何时一处眠”? 寡妇思情是充满着伤感的,然而这组民间曲词虽伤感却一点也不消极、绝望,更多的是抒发了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怨恨,对“再会绫绡帐”、夫妇“一处眠”的热烈憧憬和期望,具有反封建的鼓舞力量。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