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注释】:

对:

①对答;回答;应对。《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齐桓:齐桓公。晋文:晋文公。)②对着;向着;朝向;面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韦应物《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门对寒流雪满山。”③对立;敌对;相对。《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值:遇到;碰见。)又对手。《三国志·吴书·陆逊传》:“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④对付。《韩非子·初见秦》:“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十可以对百。”⑤婚姻配偶。《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⑥对照。《梦溪笔谈》卷八:“国朝置天文院于禁中……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勘:校对。)⑦对偶。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律诗彻首尾对者,有律诗彻首尾不对者。”⑧较量。曹丕《典论·自叙》:“余与论剑,因求与余对。”⑨称扬;显扬。《诗经·大雅·皇矣》:“以对于天下。”

残:

①伤害;杀害。柳宗元《断刑论》:“秋冬之有霜雪也,举草木而残之。”(举:全部。)②毁坏;破坏。《荀子·荣辱》:“斗者……室家立残,亲戚不免乎刑戮。”(立:立刻;马上。)③残暴;残忍。《史记· 张耳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④指残暴的人。《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将军以神武雄才……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⑤残缺;不完整。《后汉书·儒林列传》:“礼乐分崩,典文残落。”⑥剩余;残余。方干《送饶州王司法之任兼寄朱处士》:“留醉悲残岁,含情寄远书。”杜审言《大酺乐》诗:“梅花落处疑残雪。”

残红:

指落花。陆游《落花》:“未妨老子凭栏兴,满地~~点绿苔。”

红:

①本义为浅红;桃红;粉红。后泛指红色。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浓盛。)②花的代称。张先《天仙子》:“明日落红应满径。”③通“工(gōng)”。指妇女所做的纺织、刺绣等工作。《汉书·郦食其传》:“农夫释耒(lěi),红女下机。”(释:放下。耒:农具名。)

嫩绿:

①浅绿色。柳永《西平乐》:“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②指新生的绿叶。王禹偁《秋居幽兴》:“扫苔留~~。”

开:

①开门。《吕氏春秋·爱类》:“昔上古龙门未开。”《老子》第二十七章:“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关楗:门闩。)②打开;张开。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③舒展;开放。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引申为舒展。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④伸展。杜甫《往在》:“京都不再火,泾渭开愁容。”(火:战火。)崔珏《哭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襟抱:抱负。)⑤分开;分离。《吕氏春秋·贵信》:“地不刚,则冻闭不开。”阮籍《大人先生歌》:“天地解兮六合开。”(六合:天地四方。)引申为散开。杜甫《梅雨》:“云雾密难开。”杜甫《雨》:“蛟龙斗不开。”⑥切;割。⑦开辟;开发。《韩非子·初见秦》:“开地数千里,此其大功也。”《晋书· 羊祜传》:“辟土开疆。”又为开通。《汉书·张骞传》:“骞开外国道。”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引申为扩大,扩展。《荀子·富国》:“节其流,开其源。”杜甫《兵车行》:“武皇开边意未已。”《史记·秦本纪》:“开地千里。”《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南逾山脊,为新开道。”⑧开创。《史记·秦本纪》:“为后世开业。”⑨开始。《诗经·周颂· 武》:“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允文:确实有文德。克:能够。厥:其。)《论衡·书解》:“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后汉书·冯衍传下》:“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⑩发动或操纵。杜甫《登白马潭》:“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上》:“关天培开炮应之,击断洋船头鼻,西兵多落海死。”(11)消散。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开怀:

开心,高兴。《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爷~~,娘放意。”

怀:

①胸前;胸怀。《论语·阳货》:“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曹植《七哀诗》:“原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②抱或揣在胸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③怀孕。左延年《苦哉篇》:“五子远斗去,五妇皆怀身。”④包藏;隐藏。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由:由自己。)《战国策·魏策四》:“怀怒未发。”⑤思念。《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寘:放置。周行:大路。)⑥心意;心情。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确实。)⑦安抚。《淮南子·泰族》:“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左传·僖公七年》:“怀远以德。”⑧归向;归附。《旧唐书·贾敦颐传》:“政化清静,老幼怀之。”⑨赐予;赠送。《诗经·桧风·匪风》:“谁将西归,怀之好音。”(好音:好消息。)

时:

①季节;指四季。《论语·阳货》:“四时行焉。”②特指农时。《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光阴;时光;时候。《吕氏春秋·首时》:“天不再与,时不久留。”④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南卓《羯(jié)鼓录》:“黄幡繟亦知音,上尝使人召之,不时至,上怒,络绎遣使寻捕。”⑤时辰;时候。《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⑥其时;当时。魏禧《大铁椎传》:“时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寝。”(健啖:食量过人。寝:丑陋。)⑦机会;时机;时运。《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新唐书·武平一传》:“时不再来,荣难人借。”(荣:荣华富贵。)⑧合时;应时。《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⑨时代;时世。《吕氏春秋· 察今》:“世易时移,变法宜矣。”⑩时势;时尚。朱庆余《近试上张籍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11)副词。用以表示时间。1. 表示行为不断发生,相当于“常常”、“经常”。韩愈《行难》:“圣人不世出,贤人不时出。”(不世:罕有。)2. 表示行为偶尔发生,相当于“有时”、“时而”。杜甫《自阆(làng)中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递隐见,人烟时有无。”(12)通“伺(sì)”。等候。《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且:

(一)①副词。1. 姑且;暂且。《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谢曰:‘先生且休矣! 我将念之。’”(休:止。念:思考。)2. 将要;将近。《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连词。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并且”。《论语·述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既……且……]相当于“又……又……”。《孙子兵法·谋攻》:“三军且惑且疑。”3. [且……且……]表示相承,相当于“一边……一边……”。《史记·淮阴侯列传》:“上且怒且喜。”4.表示递进,相当于“况且”、“尚且”。《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孟子·梁惠王上》:“兽相食,且人恶(wù)之。”(恶:憎恶。)(二)jū 语气词。《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匪我思且。”

须:

①胡子。《史记·高祖本纪》:“美须髯。”②等待;等候。《楚辞·九歌·少司命》:“君维须兮云之际?”③需要;需。林逋《山园小梅》:“不须檀板共金尊。”④必须;应当。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⑤须臾;片刻。《荀子·王制》:“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同:

①会合;聚集。《诗经·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麀:母鹿。麌麌:兽群聚貌。)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泾渭同流,清浊异能。”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或者。端:玄端;诸侯祭服。章甫:黑色冠名。相:主持赞礼者。)③相同;与“异”相对。《吕氏春秋·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④共;共用;同一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皂:通“槽”。牛马槽。)⑤统一;同一。《三国志 · 吴书 ·吴主传》:“同船济水。”《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伦:伦常纲纪。)⑥偕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⑦参与。《武经总要》前集:“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疑。”(任:责任;职位。)⑧和谐;安定。《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谋闭:停止用计谋。外户:从外面关的门。)⑨整齐。《诗经 ·小雅·车攻》:“我马既同。”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方百里为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11)古代乐律中的阴律,又称“吕”。《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

醉:

①酒醉。《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既醉止,载号载呶(náo)。”(止:语气词。呶:喧闹。)《韩非子·说林上》:“醉寐而亡其裘。”②极端爱好。《庄子·应帝王》:“列子见之而心醉。”宋之问《送赵六贞固诗》:“心醉东郊柳。”


诗文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时,且须同醉。
释义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时,且须同醉。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时,且须同醉。”诗句出处:《水龙吟》;是宋朝诗人李纲的作品。

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寥落幽人寓止。惜僧园、缭云萦水。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对残红嫩绿,开怀笑时,且须同醉。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1: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