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宋词《踏莎行》 - 姜夔 |
释义 | 宋词《踏莎行》 - 姜夔诗词鉴赏《踏莎行·姜夔》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①,分明又向华胥见②。夜长争得薄情知③,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④,别时针线⑤,离魂暗逐郎行远⑥。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⑦。 ①燕燕、莺莺,即指所思的女子。 ②华胥,传说中的国名,此代指梦境。 ③争得,怎得。 ④别后书辞,是指情人寄来的书信,检阅犹新。 ⑤别时针线,是指情人为自己所做的衣服,仍有遗香。 ⑥离魂,指离开肉体的灵魂。 ⑦冥冥,暗沉沉。 这首词作于孝宗淳熙十四年正月初一,地点在金陵附近的江上舟中。词很短小,但却纡回曲折,含蓄隽永。 词的上片写梦中与情人相会的情景。词一开始即借“莺莺燕燕”来称往日的情人,着力刻画佳人形象:用“燕燕”形容佳人体态“轻盈”,用“莺莺”形容佳人声音“娇软”。接着写出上面两句乃是写梦中人,作者是在梦中(华胥国)和她相会。夜有所梦,乃是日有所思的缘故。以下又通过梦中情人的自述,体贴对方的相思之情。她含情脉脉道:在这迢迢春夜中,“薄情”人啊,你知道我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吗?这里“染”字用得极为精妙,写出了相思情意比春天来得还快!这梦中相会场面的描写是交织着欢乐与痛苦的,令人心碎。 词的下片写别后睹物思人,旧情难忘。前两句虽然只写出了物件,而不直接言情,可是读来都是挚情的话语,这是借物抒情的妙处。紧接着承上片梦中事,深一层写佳人之情,“离魂暗逐郎行远”,说她想我想得甚至连魂魄也脱离躯体,追逐我来到远方,然而魂魄飞越千山万水,寻觅情郎的结果却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末二句写作者梦醒后深情想象情人魂魄归去的情景:在一片月光之下,淮南千山是如此清冷,她就这样独自归去无人照管。一种惜玉怜香之情,一种惭愧负疚之感,洋溢于字里行间,感人至深。 这首词构思精巧,意象浑成。作者紧扣感梦的主题,以梦见情人开端,又以情人梦中归去结尾,境界空灵清远,耐人寻味。 ●踏莎行,参见第4页相关介绍。 ●前人对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评价甚高,陈锐誉之为“如盛唐之有李杜”,许昂霄言其“文中之有昌黎(韩愈)”,《七家词选》赞其“词中之圣”;张炎用“清空”二字概括白石词格,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姜夔词风神潇洒,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醇雅,能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之风;讲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韵响,谐婉动听。《灵芬馆词话》说他“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颇能道出白石词的独特个性。姜夔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艺术琢炼,其词风很受南宋晚期的骚雅派和清代浙派词人推崇。 姜白石词风“清空”“清虚”“骚雅”,在其小令中均有体现。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这首词糅合情景,自抒胸臆,写路过吴淞时的见闻。“燕雁无心”,随云逍遥,无心人间,这也像自己“太湖西畔随云去”。随后作者笔锋一转,“数峰清苦”,正酿就一天雨意。在此凄风苦雨的环境中,燕雁的无心,只能是无可奈何;或是被迫的,物拟人,人拟物,自然与诗人浑然为一体。下片推出自己崇尚的古人陆龟蒙,这是“燕雁无心”的典型。但环境不同,词人终难超脱。凭栏怀古,面对暮色苍茫中随风飘舞的参差残柳,又不知何以为怀。 这首词旷达中蕴含着忧郁,词人内心的凄凉、孤苦、落寞、哀伤表露无疑。 姜夔生活在一个令人灰心失望的时代。作为江湖游士,姜夔的前途命运更是渺茫黯淡,因此他对凄凉寒苦有着更深刻的感受,他总是以一种忧郁、凄凉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他的这两首词都含有一种悲凉凄苦之感。 就像中唐诗人贾岛爱静、爱瘦、爱冷,因此就爱这些情调的象征一样,姜夔也偏爱冷香、冷红、冷云、冷月、暗柳、暗雨等衰落、枯败、阴冷的意象群,以此来营构幽冷悲凉的词境,表现词人浪迹江湖时凄凉悲苦、孤独寂寞的人生感受。 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