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杜牧
释义

杜牧

·尤袤·


牧为御史,分务洛阳。时李司徒愿罢镇闲居,声妓豪侈,洛中名士咸谒之。李高会朝客,以杜持宪,不敢邀致。杜遣座客达意,愿与斯会,李不得已邀之。杜独坐南行,瞪目注视,引满三卮,问李云:“闻有紫云者孰是?”。李指之。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李俯而笑,诸妓亦回首破颜。杜又自饮二爵,朗吟而起曰:“华堂今日绮筵开,谁唤分司御史来。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气意闲逸,旁若无人。
牧不拘细行,故诗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德青楼薄幸名。”
吴武陵以《阿房宫赋》荐于崔郾,遂登第。郾东都放榜,西都过堂,牧诗曰:“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来。”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学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

〔选自《全唐诗话》〕

●●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德宗贞元15年(803),卒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他出身于“一门朱紫,世代公卿”的世家望族,处身于内忧外患日趋严重的晚唐时期,一生忧国忧民,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深刻的思想见解,却因受“牛李党争”的牵涉,经历坎坷,颇不得志。他的诗成就很高,大多是“有为而作”,感时抚事,寄兴遥深,风格清雄俊逸;后人常把他和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为晚唐诗坛上的双璧。然而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杜牧却是个“风流才子”,甚至是有才无行的“浪子”,实在是冤枉了他。无庸讳言,杜牧确有他喜好声色的“清狂”一面,但这也是当时一般文人的通病,何杜牧独以之闻名于世?这主要是由于宋人的笔记、野史记载了许多关于他不拘绳检的逸事,才使他不明不白地成了中国历史上无行才子的典型。
尤袤在《全唐诗话》中,也想刻画出杜牧清狂的性格特征,而不欲顾其全貌。但只是说他“不拘细行”,用语还算比较有节制。一则诗话的篇幅有限,有关杜牧清狂的逸事又很多,不可能详细地逐一介绍,作者主要是抓住杜牧赴李愿宴会这一件小事,用小说笔法描写杜牧在宴会上几个动作神态的细节,具体形象地刻画出其性格特点,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件事最早见于唐孟棨的《本事诗》,记述了杜牧33岁在洛阳东都留台任“以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官职时发生的事,尤袤据以发挥。杜牧在筵席上即兴咏成的这首诗题作《兵部尚书席上作》,兵部尚书是指罢职闲居的李愿。李愿在家中高会宾客,因恐怕于杜牧的职司有碍;不便邀请他赴会,杜牧却执意要来;来了之后,本应以不引人注目为宜,他偏偏又不安于席。先是“独坐南行”,(当时礼貌,堂上饮燕以南向而坐为尊,故人皆不坐南向以示谦逊),“瞪目注视”,痛饮三杯,继而又发言无状,指名要主人赠妓,引起满堂哗笑。杜牧在哗笑声中神态自若,“气意闲逸”,反而又“朗吟而起”,的确是“旁若无人”,狂态可掬。作者不但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杜牧的清狂神态,而且也反映出他那不拘世俗礼仪,率性而行的处世态度,使人感到魏晋风度之遗响余韵。杜牧的“狂”,不仅在于他的言语神采,更在于他全不以官职俸禄为意,赴宴之事不久,他就因离职过百日不归而丢了御史的官职。
杜牧“不拘细行”,离职逸游习以为常。《诗话》所引《遣怀》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并非随意所置的闲笔。
杜牧的“清狂”,不以官职公务为意,缘于他的自负以及后来在政治生涯中的失意。《诗话》用《及第后寄长安故人》一诗揭示出他少年得志时的踌躇志满,更使人理解了他“清狂”,“不拘细行”的性格渊源。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的杜牧应进士考试。主考官是礼部侍郎崔郾。据王定保《唐摭言》记载:太学博士吴武陵把杜牧的《阿房宫赋》推荐给崔郾,杜牧以第五人及第。这次考中进士的一共有33人。按当时的科举制度,进士考试后,还要过关试,又称过堂,才算成进士,不过这主要是象征性的了。那一年的进士考试改在洛阳举行,考中后又要到长安参加过关试。所以说“东都放榜,西都过堂”。由洛阳赴长安的路上,杜牧咏成这首诗,其中“却将春色入关来”句的“春色”一词,一语双关,即指自然的景色,又是酒名,更喻进士及第后的一团喜色。可以感到杜牧当时神采飞扬,意兴豪迈的自负心理。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4:46